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村诸多领域的振兴,涵盖产业的振兴、制度的振兴、人才的振兴等方方面面。通过研究分析,庆乐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都是普遍存在的。故而,就以庆乐村作为典型说明。
在对庆乐村为个案研究中,产业、制度、人才恰恰是制约个案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要义在于全方位、多领域的振兴。显然,庆乐村的问题滞缓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有一定差距。又由于以庆乐村为典型代表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其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整个西部欠发地区的农村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而,庆乐村为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探寻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策,对于其他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具有价值研究,值得经验借鉴。因此,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哪些可行性对策?
农村在资源单一的环境中发展,其集体经济发展也会随之受限。在此情况下,突破资源的限制,通过探索并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被认为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应将探索有效的发展途径促其发展。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因而本文就以庆乐村和武鸣区如庆乐村一般的普通农村为研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此推动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提高该地区集体经济收益。
一、因地制宜,兴办特色农业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产业是基础。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支撑点,离开产业支撑,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就无从谈起。受自然因素、现实因素的影响,土地因素的制约,尽管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它们成功的经验都彰显出一个共性的启发,即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立足于本村的具体实际发展产业。
以武鸣区为例,“武鸣沃柑”在201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获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武鸣区筹划了“中国沃柑看武鸣”的品牌运行文件,同时以柑橘为主的产业示范区、加工厂、冷冻库等一条龙产业链陆续兴建起来,致力于围绕“武鸣沃柑”开展销售服务。
在“武鸣沃柑”品牌效应下,庆乐村结合本村地形条件,将本村70%到80%的耕地都种植柑橘,并把种植柑橘作为本村的特色产业。庆乐村在本村内建立了两个科技示范园,,并建立起了洗拣、果蔬冷藏、包装、仓储等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贫困户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与庆乐村有着相似做法的还有武鸣忠党村。在2018年以前与庆乐村一样,该村也是武鸣区集体经济“空壳村”,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不起来。忠党村全村人口有813户,建档立卡的户数占全村户数的6%。
脱贫攻坚战自打响以来,忠党村凭借着本村区位优越的水库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把种植水稻作为该村的特色农业产业并大力发展。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合作社通过引导部分贫困户将田地入股到合作社,发动部分农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发展水稻产业。
同时,忠党村通过种植广西优质香米,打响了“长古香丝米”的品牌,赢得了好口碑,取得不错的种粮收益,实实在在解决了稻农的困难,对贫困户脱贫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忠党村还围绕水稻该特色产业建设相应配套设施,形成了秧苗养护、收割烘干、产品销售的产业链,为做大做强产业,长效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发展村集体产业的同时,忠党村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扩大本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并且还与武鸣农村信用社电商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广西展厅签订合作协议,与电商平台、社会力量合作扩大销路,销售本村香米等农产品,打响了忠党村“长古香丝米”的品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农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实现了增收。
再如府城镇永共村。耕地面积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人才稀缺是该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阻碍,发展村集体经济更无从谈起。近年来,该村的发展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关怀和定点单位的扶持。同时在以村书记为主的村干部的带领下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得到慢慢起步,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随之兴建产业园,成立合作社,并将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一番。随后,通过争取城区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引入优质企业入驻。并根据本村特色,将棚果蔬产业作为本村的特色产业,并把它做大做强。不仅实现了稳定的集体经济增收,还带领了村民脱贫致富。
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面临错综复杂的农村环境,因地制宜无疑是农村发展的正确原则。庆乐村、忠党村和永共村成功的例子都证明了因地制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在今后的农村发展中应该丰富和发展下去。
二、探索建立新发展模式
“飞地经济”是当前因自然资源限制而创新发展形成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飞地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区域合作经济模式,旨在充分发挥所在地区的比较优势,打破空间的限制,开展互相合作、合作共赢。具体来说,A村与B村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行政区,两村的情况互不相同。
A村有资金没土地,B村有土地没资金。在此情况下,A村与B村通过相互合作达成协议,实现资源互补。B村负责提供项目用地,A村负责出资,两村共同经营管理,所得利益按照达成的协议进行分配。《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17年6月正式出台,该意见对于与A、B村发展状况相似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并且,该新模式在实施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是在土地资源限制、资源单一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对于一些无土地、无成熟项目的村无疑是一种发展福音。
太平镇同贵、鄀太、均致三个贫困村本村没有可利用的土地,镇政府发挥庆乐村以及周边村水果种植的优势,探索“飞地经济”,打破土地资源的限制,引导这三个贫困村以“抱团”的方式参与庆乐村建设科技扶贫示范园建设,并引进水果初加工项目。
同贵、鄀太、均致每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抱团发展与公司合作,最后建立了庆乐村第二个科技扶贫示范园(冷库),以年利润的方式参与分红,实现了3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达5万元以上的目标。与同贵、鄀太、均致三个村相似情形的还有,S县和广东D区是互为独立的两个行政地区,抓住粤桂扶贫合作的机遇,形成结对帮扶。
以跨空间的合作方式D区引进了养殖企业入驻S县,建立了肉牛养殖、蔬菜种植等基地,帮助贫困村共同建立服务站,主要用于给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帮助。此外,对于该贫困村产业项目的建立上,也提供了大力帮助,并以资金要素入股和“飞地经济”等方式,帮助该地区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多达3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至5万元,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综上,以上例子说明,对某些确实不适合进行农业开发的贫困村,应允许其灵活地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以抱团发展的模式,以资金入股或联合经营的方式到其他村庄参与开发获取收益。此外,对某些跨区域发展项目,要有开放的思维、包容的态度。只要项目合法合规,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不必纠结项目是否在本村。
结语
自然资源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贫困的一大原因是没有发挥人的主动性来将现有资源实现最大效率的整合。同时生产资源要素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多样化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若要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破解发展项目单一及缺乏经营性的难题,就要大胆创新,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探索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