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还原!以农民角度来看从集体生产到分田单干农村的变化

清风挽明月 2024-08-15 18:12:38

到底是集体生产好还是分田单干好,在互联网上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让步,当然这里边也有很多带节奏的“水军”,正常讨论实际也没什么,以事实为依据的辩论其实挺好,越辩越清楚嘛。对于以后农村发展何尝不是一种指引呢?只是别被利用了就行。

今天看来一篇文章,江西师范大学的吴志峰教授2009年对他家乡的一位老农民的采访记录,这位老农民是在集体生产时期和分田单干后都担任过生产队长,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初期,亲身经历了集体经济向家庭承包制转型的全过程。试着总结一下,不一定准确。

农村改革过程

在1977年到1980年之间,全国的农村生产状况都处于一种比较艰难的状态。那个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民仍然是在集体福利的影响下,安于现状,缺乏激情。而分田单干的初衷,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民们开始意识到,只有自主经营、独立发展,才能真正提高生产积极性,实现增收。

集体生产的情况

集体生产时期的一些政策变化:一是生产队分分合合,需要并队扩社时,生产小队会合并成为生产大队,队太大搞不下去了,又拆分大队变小队;二是队长就算带头干活的人,也不敢多拿多占,被抓到了后果很严重,唯一可以偷懒的地方就是开会的时间;三是只有在集体生产时期村里才修成了水库和浇灌沟渠。

分田单干的情况

分田单干是上面下了文件才搞的,分田后与集体生产时期的变化:一是分田方式,按人头进行分田,将田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每家都分,抽签定田块,每家分到的田块很分散,但有私下换地的;二是分田后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产量也提高了,但很少关注集体事情了;三是分田后以前修的水利设施因没人维修,逐渐荒废了;四是分田方式存在意见,“生不增死不减”没有多数村动态调整,少部分分田时已经商议好要调整。

机械化与文化活动

机械化方面:集体生产时期他们村有两辆拖拉机,他也认为集体生产方式实现机械化会容易一些,分田之后实现起来更难了。文化活动方面:集体时的文化活动乡里有广播,农民可以下工后听广播,有时候也会放电影,打牌就算纯娱乐不涉及金钱,还有夜校扫盲班;分田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文化活动了,现在有电视看了。

农业农村情况

集体生产时,队上交完公粮等任务后,每人每天能分地1斤左右的谷子;生产队种植的杂优稻种由乡上统一发放,技术员也由上面派,包括化肥运用指导;农民生病了大队有赤脚医生,不用花钱,大队生产队支付,分田后就自己负责了。

这位老农民最后指出,如果一开始就分田单干,那就是与旧社会一样了,正是集体时代打下了基础,比如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直接分田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现在可以一年种两季,要是没有那么好的基础条件,一年种一季都难。在那个年代吃了苦,子孙后代就好过了。

0 阅读:1

清风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