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磷血症与慢性肾脏病

平夏评健康 2023-02-16 13:52:06

慢性肾脏病(CKD)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资料表明,全球CKD的患病率为8%-16%[1],我国成年人CKD患病率为10.8%[2]。随着CKD病情进展,进入CKD3~5D期后,特别是进入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阶段,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可产生高磷血症,严重影响其预后。

高磷血症是指患者血液中磷的水平>4.5mg/dl ( >1.45mmol/L),是CKD和ESR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诱发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性骨病、低钙血症、血管钙化等相关并发症,最终引起肾病恶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CKD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尤其在透析前以及透析的患者中,高磷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10-20倍[3],故CKD患者应重视血磷水平的监测,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定期随诊。

对于CKD合并高磷血症患者,血磷控制的目标维持在0.87-1.45mmol/L,也就是要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因此,需要综合运用饮食、透析、药物等方法,获得更好的疗效及预后[4]。

1. 限制磷的摄入:通过调节高磷饮食和控制碳酸饮料的摄入,将每日磷的摄入量限制在800mg以下。主要是控制动物瘦肉、蛋类(特别是蛋黄)、坚果类、海带紫菜等含磷丰富食物的摄入。

2. 使用磷结合剂:主要有三大类,即含铝的磷结合剂、含钙的磷结合剂和不含钙的磷结合剂,通常与餐同服。研究发现应用含钙的磷结合剂的患者比不含钙的磷结合剂会更快的发生冠状动脉钙化;除了减少钙负荷,不含钙的磷结合剂还有报道可降低胆固醇和尿酸水平,并具有抗炎作用[5]。含铝的磷结合剂已比较少用,因其可引起便秘,长期使用可导致铝中毒。磷结合剂的选用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用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血清钙、磷水平。

3. 透析:除了饮食控制和使用药物治疗,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也是一项降磷的重要治疗方法,降磷效果主要取决于透析的类型、时间长短和透析液种类。

临床观察发现,透析患者仍会发生高磷血症,为什么?一方面透析治疗次数频率有限,对血液中磷的清除能力也有限;同时透析患者尿量减少,而磷主要从肾脏排泄,肾脏排泄磷能力大幅度下降;透析患者的蛋白质饮食增加磷的摄入,一些药物如维生素D也促进胃肠道对磷的吸收;多方面因素导致透析患者仍可能出现高磷血症。为此,透析患者可选择低磷饮食,如水果中的苹果、梨,蔬菜中的冬瓜、木耳、胡萝卜、生菜等,少吃奶制品、豆制品、内脏等,做到规律透析,必要时服用降磷药物,并定期检测血磷。

总的来说,CKD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长期坚持,个体化治疗,及时就诊于肾内科,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制订具体治疗方案,使血磷降至正常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阻止疾病进展。

2 阅读:133
平夏评健康

平夏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