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杰达姆”),并不是确切的某一型弹药,而是一类“开放性”组合,由普通的自由落体航空炸弹+低成本、精确制导化的套件组成。具体来看,JDAM就是在MK80(或BLU)系列航空炸弹基础上,通过螺栓固定来加装上JDAM套件。套件中的关键部件包括带有气动控制舵面的尾翼部分、惯性制导系统(INS)与GPS组合的制导控制部分,还有位于弹体中部或头部的气动边条,以在下落过程中为弹体提供一定的升力和稳定性。
本世纪以来,不论是阿富汗、伊拉克战场,还是近年的中东战事、对ISIS的打击等军事行动,都证明JDAM绝对是美军最主要的精确制导武器之一,乃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了JDAM,美军就没法“高效”打仗了
在普通航空炸弹基础上改装而来的JDAM,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精确制导武器。而JDAM套件安装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后,这枚JDAM的型号就会以GBU(Guided Bomb Unit,制导炸弹)取代此前的MK80或BLU等编号。例如,907千克(2000磅)的GBU-31,对应的是MK84和BLU-109、BLU-136:454千克(1000磅)的GBU-32对应MK83,GBU-35对应BLU-110;227千克(500磅)的GBU-38,对应MK82、BLU-111/126/129。较新的在惯性/GPS基础上又集成了激光制导系统的GBU-54,则算是对GBU-38的一次升级。
80年代的技术原型如今,精确、通用、用途广泛且相对便宜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已是美军的主要空地武器。但在40年前它问世时,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还只是一个并未受重视的科研项目。
通过这组GBU-31和GBU-32的简图,除了看得出三者的外观细节差异外,也体现了JDAM的特点,即MK或BLU弹体+KMU“套件”的组合
上图,美国空军B-52轰炸机弹舱内旋转挂架上挂载的GBU-38和GBU-54。下图,F/A-18E翼下挂载着8枚GBU-32和2枚GBU-38。JDAM中的“J”即为Joint“联合”之意,因其由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联合开发的
GBU-31的这两种子型号“套件”差异,对应的是MK84(上圖)和BLU-109。前者是普通航弹,后者作为侵彻型弹药,主要打击钢筋混凝土建筑、硬化目标等
ABC图示分别为GBU-31(V)2B、GBU-31(V)4B与GBU-32的JDAM套件结构简图,可见三者弹体中部的气动边条均为左右各一加上端的三片式
GBU-31(V)4B的尾翼部分结构示意图,这个铝制圆锥形的尾翼部分由8个螺丝来与前部弹体固定
从上图来看,GBU-32(正准备挂载到F-35B的弹舱中)与GBU-31在“套件”上的外观区别,主要是前者的左右两片气动边条要比其上端的稍长,后者的弹体上端都有明显的从尾翼到中部的线缆保护盖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空军装备实验室(AFRL)开始研究一种惯性制导系统用于航空炸弹。最初AFRL工程师们给出的概念演示原型,与后来成型的JDAM相差不大,就是航空炸弹尾部改装套件。相关原型的空投测试虽然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并没有什么反Ⅱ向。这是因为,正处冷战对抗巅峰时期的美国空军所采取的空中战术是强调对苏联防空系统的低空突防,对于高空、全天候、精确制导武器并没有强烈需求。“坦率地说,人们对它并没有太大兴趣”。
不过工程师所言的“并没有太大兴趣”的态度,在随后短短几年中就发生了巨大转变。
首先,在技术层面上的突破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功能性和可用性的日臻成熟,可为空中打击提供可靠稳定的导航坐标。而1991年的海湾战争则验证了高空突防、从高空发起的打击是对抗冷战后新对手的最佳方式。
用户17xxx89
l杰达姆单价三万至五万美元左右,增程型加了弹翼射程七十二千米,乌军米格29也可以挂载美国整合了
火炮2468
[开怀大笑][开怀大笑][炸鸡]
一万年太久
联合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