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和自驱力不足的孩子,其实是被父母自以为是“神夸赞”拖垮的

爱读书的百合 2024-10-30 08:52:08

父母以为的“鼓励”,其实暗含着“否定”。

比如父母常说“考得不好也没关系”,“做不到也不要紧”这些话来安慰孩子,父母以为自己是在疗愈和疏导孩子,却让孩子更难受了。

我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在我娃高一没考好时,我甚至劝他“考不好没关系的,不想学也没事,身体健康最重要,你开开心心最要紧“。

当时,我真以为是给孩子松绑,减轻压力,可是孩子的内耗越来越多,孩子面对学校和学习状态越来越差。

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其实还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疏导和自以为是的“神夸赞“,拖垮了孩子的心力与自驱力。

之前我不太懂,直到读了糖糖的文字,才惊呼:原来我竟然是这样一个心口不一的家长。

嘴上说着成绩不好没关系,学不进去无所谓,但实际上我还会有意无意流露出让孩子去冲刺年级多少名的愿望。

当父母对孩子成绩的关心大于孩子本身时,无论你嘴上再怎么说考成什么样都没关系,可是投射的都是压力和对孩子的否认。

就像父母在说“考得不好也没关系“这句话时,父母的注意力已经被成绩吸引,这是潜意识的一种不自觉行为。

换句话说是父母对孩子身上投射功利性的爱,孩子成绩好了,听话懂事,让父母有面子时,父母就会格外开心。

而且父母在看到别的孩子很优秀时,也会不由自主跟自家孩子比较,无形中对孩子就变成了有条件的爱。

糖糖的这句话,让我很有感慨:

功利性思想在社会中普遍存大,大部分家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功利性的爱,最可怕的是大多数家长对此并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对孩子有要求是对孩子好,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谬误。

是啊,真正对孩子好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孩子身上的光环而让爱发生改变。

一个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只是因为他们是你的爱孩子,就这么简单和纯粹。

如果父母用无条件的爱对孩子,孩子就不会撒谎去玩游戏,也不会跟父母对着干,更不会黑白颠倒的玩手机,也不会画各种大饼来讨好父母达成自己的心愿。

当孩子在批评居多,鼓励很少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对于否定就会相当敏感。

拿我家孩子来说,在他12岁之前我对他是全盘否认和打压的,只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否定意味着伤害,意味着不信任孩子,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自信。

对于内心被否认很久的孩子,对于批评是相当敏感和排斥的,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与赞赏。

这也让我明白了,为啥几个月来才偶尔说孩子几句,就会让他气急败坏和反唇相讥。

他生气的不是我那几句指责,而是他觉得委屈,明明自己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明明自己很努力了,为什么我对他还是不满意。

是委屈的情绪,是创伤的记忆被激活后,才有的激烈反应,让他再次产生了挫败感。

想想我自己平时对孩子的一些表现,嘴上说我不在乎孩子的成绩,但我的思想也很诚实,我希望他能考进年级前50,我希望他能考上985。

即便我嘴上说没关系,但我真实的想法还是被孩子捕捉到了,所以当我劝他说成绩没关系时,他会感到愤怒和受伤。

是的,孩子会相当敏感,相当敏锐地捕捉父母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是孩子的天性与灵性。

我越强调成绩没关系,孩子越觉得生气和有压力,就像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中的负向强化一样。

当我越关注孩子学习,嘴上说着成绩无所谓时,但孩子反而会越在意学习和成绩。

这是我读完糖糖的《别让情绪绑架爱》中又一次的醍醐灌顶之觉醒。

对于孩子来说,负情绪需要宣泄,需要释放,倾听孩子,关注感受就好了,不要瞎劝和意见,更不要拿自以为是的鼓励来试图释放孩子的压力。

那些不痛不痒的安慰,不仅没起到正向作用,反而让孩子更难受了。

0 阅读:16

爱读书的百合

简介:专注于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孩子厌学休学,沉迷游戏情绪内耗,缺乏自驱力,情绪疏导和疗愈以及女性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