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爆发抛售潮,盟友排队访华,特朗普开始服软,对中国强调6字

车云纪 2025-04-14 14:52:18

美债市场近期动荡,10年期收益率升至4.494%,30年期逼近5%。资本逃离,归咎于特朗普对华贸易战。中国高额反制关税,市场质疑美国稳定能力。

西班牙、欧盟、英国等美国盟友纷纷赴华寻求合作,令特朗普焦虑,急欲与中国协商,字里行间显露妥协之意。贸易战初启,胜负难料,中国如何应对?盟友有何打算?

美债市场乃美国金融之基石,稳定它可安银行、基金及养老基金等机构之心。现收益率上涨,市场感知风险,众机构急于抛售美债换现金或转向其他投资。

抛售风潮源于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战,导致市场担忧美国经济。因美债平衡资产负债表需求大,收益率上涨迫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增加买债成本或提高存款利率。

现金流紧张的银行将面临更大困境。市场情绪恶化导致客户挤兑,银行生存堪忧。资本市场逻辑明确:不安全者必受惩罚。美债收益率飙升,标志市场视美国为风险上升。

贸易战由特朗普团队发起,旨在通过高关税压制中国,促使美国制造业回归以振兴经济。特朗普上台即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意图驱逐中国产品于美国市场。

此招看似严厉,实则效果复杂。中国经济体量大,供应链、制造业、消费市场完备。特朗普以为高关税能击垮中国,却发现事情远比预想困难。

更棘手的是,市场对贸易战反应冷淡,美债收益率飙升显示投资者反对。资本看重实际,要求稳定局面。特朗普团队或自信凭全球最大经济体,能掌控局势。

现实是,美国经济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和市场,缺中国商品将致零售商货架半空,消费者成本增加。长期如此,通货膨胀加剧,民众生活艰难,选民对政府不满加剧。

特朗普误判严重,他未料到中国经济内循环力量,内需强大。中国政策工具多,可灵活调整。而美国政策空间有限,高利率让企业困扰,贸易战再升级,经济或面临危机。

特朗普团队见市场状况不佳,4月10日内阁会议提出与中国协商以降低贸易战热度。他承认关税会带来过渡问题,但撤销145%关税不易,美国制造业未恢复,选民也难安抚。

特朗普的缓和举措旨在为市场提供信心,留住欲撤离的资本。但市场理性,言辞难以左右收益率上涨。贸易战互伤,无人可全身而退。

特朗普招数受限,因美国经济处境尴尬。加关税市场或崩溃,减关税则前功尽弃,且会激怒贸易战支持者。故他只能在夹缝中求平衡,口谈实缓。

中国应对贸易战策略灵活,美国市场关闭后,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出口转内销成救命稻草,无法转型的产能则转向越南、印尼等地,中国企业迅速调整供应链,未被打乱节奏。

中国调整贸易方向外,亦在资产配置上谋划,据传正逐步减持美债,转而购入黄金。此举既减对美金融市场依赖,又为储备资产增保,黄金国际认可度高,中国此举稳固自身,同时给美国制造压力。

特朗普与中国交锋时,美国盟友如西班牙、欧盟、英国等纷纷转向中国。有的直接访华求合作,有的借中间人传话欲增进交往。此举暗示美国:一味对抗无益,需各自考量未来。

盟友的举动让美国略感被忽视。以往,美国主导话语权,盟友多遵从。而今,全球经济复杂化,中国作为制造、消费、投资重镇,各国不愿与中国交恶。

欧盟需考虑出口,英国寻脱欧后出路,西班牙专注经济复苏。它们与中国谈判,非因与美国不和,而是认识到参与贸易战只会自身利益受损。

盟友转向与全球格局变动相关,贸易战致供应链、投资流向混乱,盟友需重寻定位。中国欢迎合作,美国树敌众多,市场与国家自会衡量谁更可靠。

盟友的小动作或预示未来国际关系重塑。贸易战看似中美角力,实则已深刻影响全球站队逻辑。

0 阅读:21
车云纪

车云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