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1995年的一张合影中,洪晃与她的父亲洪君彦笑容灿烂,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凝固,将这对父女的深厚情感与家族基因中的坚韧与智慧定格为永恒。

照片中父女俩在餐厅吃饭,两人并肩坐在一起,仔细看上去,父女俩长得可真像,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两人嘴角都带着笑容,这样一看,不得不感叹基因的强大了!
众所周知,洪晃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庭,她的母亲是章含之,不仅曾是毛泽东的英语教师,还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身份尊贵。

而她的父亲洪君彦则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学识渊博,后来,她的家庭又迎来了一位重要的成员——前外交部长乔冠华,成为了她的继父。
可以说,洪晃的家庭背景不仅让她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受益匪浅,她从这个家庭中汲取了无尽的营养和力量,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信、有追求的女性。

洪君彦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展现出了对学问的浓厚兴趣,他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后赴美国留学,获得硕士学位。
回国后,他不仅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洪君彦年轻时长得帅,而且还聪明,就像照片中展现的一样,这是年轻时候的洪军彦,西装裤加皮衣,再配一双小皮鞋,非常时尚又帅气,而且发型也很是新潮,五官俊朗,妥妥的大帅哥。
他的原配妻子章含之,也是个超级大美人,就是连尼克松也赞她好气质,出身也不简单,养父是民国大佬章士钊。

两人在一场舞会上认识,那一年洪君彦17岁,章含之才14岁,据说是章含之主动追求洪君彦,两人起初应该是真爱,洪君彦一直等到她大学毕业才结婚。
章含之同样出身名门,她的父亲章士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律师,在章含之的影响下,洪晃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知识,为她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洪晃的成长过程中,洪君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女儿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洪君彦深知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他从小就注重对洪晃的培养和教育,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见识的女性。

有一次,小洪晃嘴馋想吃冰棍,刚好瞧见家里花瓶底下压着十块钱,她没多想,拿起钱就跑去买冰棍了。
那时候,一根冰棍才三分钱,小贩看着这“巨额”的十块钱,找不开呀,于是洪晃索性买了一大堆冰棍,差不多花了九块钱。

自己哪能吃得完呢?她就坐在胡同口,大方地分给了小伙伴们一起吃,可回到家后,麻烦来了。

外婆以为家里的保姆偷了钱,洪晃心里清楚是自己闯了祸,吓得躲得远远的,家里人一看洪晃神情不对,外公赶紧把在北大教书的父亲洪军彦叫了回来,专门找洪晃谈话。

那时候,整个客厅就只有洪晃和洪军彦,洪晃一开始还想抵赖,不承认,可洪军彦却表示撒谎是不好的行为,你要是撒谎,就不是我女儿了,章家也不会认你,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要你。

这件事过了很多年,洪晃还记得清清楚楚,她说,从那一刻起,她就明白撒谎是个大问题,自己从来不撒谎,也受不了别人撒谎。

小时候的洪晃虽不算特别漂亮,但也有几分气质,她抱着小狗坐在椅子上,眼神温柔的看向镜头,仔细看,其实和父亲长得有几分相似。
在洪晃的记忆中,父亲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无论她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父亲都会耐心地倾听她的诉说,并给予她鼓励和支持。

有一年秋天,洪军彦从江西干校回到北京,晒得黑黝黝的,家人都心疼他这个曾经的上海绅士变成了农民模样。
但他却很开心,故意用上海口音的英文装成巴基斯坦人,去外宾供应站给妻子和孩子买了好多大虾,还笑着说:“晒这么黑,正好装外国人买好东西!”

洪晃小时候对山楂片情有独钟,这个喜好一直留在她父亲洪军彦的记忆里,每次见到女儿,洪军彦都不忘带上山楂片。
虽然现在洪晃觉得山楂片口感像纸壳,不太好吃,但在她小时候,那可是难得的美味,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山楂片对她来说,就像珍贵的宝藏幸福。

洪军彦就是这样一个疼爱女儿的人,总想把最好的给她,哪怕在现在看来有些过时,洪晃的母亲章含之说,自己的一些坏习惯都是从父亲洪军彦那里学来的。

确实,洪军彦聪明但不用功,爱吃好抽烟,不注意身体,这些习惯洪晃也继承了,而且,洪军彦结过三次婚,洪晃也经历了三次婚姻,而且还在年纪比父亲小得多的时候就完成了。
洪军彦在北京大学教经济,他的学生说他能把经济讲得生动有趣,但同事说他就是不喜欢好好写学术文章,所以别人都成了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却退休了。

洪晃小时候,父亲教她骑自行车,带她去圆明园玩,这些美好的记忆一直留在她心里,但是,当洪军彦和章含之离婚的那天,洪晃感到非常难过和恐惧,她怕父亲会离开她。
每当晚上的时候,如果卧室里没有了父亲那熟悉的鼾声,洪晃心里就会不踏实,总会悄悄起身去查看父亲是否安好,这份对父亲的依恋,深深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亲情。

这份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他们共骑自行车的日子里悄然滋长的,每个星期日的傍晚,洪晃都要从热闹的史家胡同返回她的外语附校,这时,洪军彦总会陪伴在她身旁。
不过,他们的出行方式有些特别——洪晃坐在公共汽车上,而洪军彦则骑着自行车紧随其后。

每当洪晃乘坐的公共汽车缓缓驶近洪军彦时,他就会像孩子一样奋力蹬车,仿佛在与公共汽车进行一场无声的竞赛。
这样的场景总是让洪晃忍俊不禁,在这段“二等座”之旅中,父女俩有说有笑,洪晃觉得,爸爸洪军彦就是世界上最有趣、最让她感到安心的人。

在家族氛围的熏陶下,洪晃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女性,她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优秀品质和基因,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从家族到社会的跨越。
她早年赴美求学,毕业于美国瓦萨学院,回国后投身传媒事业,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引领了时尚杂志阅读品味的变革。

洪晃的才华不仅体现在事业上,更渗透进她的日常生活中,她敢于直言不讳,勇于挑战权威,这种独特的“痞气”,让她在名媛圈中独树一帜。
她曾为了维护家族的记忆和房产权益,勇敢地与外交部对簿公堂,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洪晃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艺术和时尚的浓厚兴趣,她热爱文学、音乐和电影,也善于观察和思考。
这些经历让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品味,也为她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学业上,洪晃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先后就读于多所知名学府,获得了丰富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这些经历让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毕业后,洪晃选择了进入媒体和时尚界发展,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渐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她不仅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还创办了自己的杂志和品牌,这些成就不仅让她在行业内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也为她的人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精彩。
在父母离婚后,洪晃曾向父亲洪军彦倾诉,觉得他们的分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再快乐,可洪军彦却用一句简单却深刻的话开导了女儿:“你自己活好了,就不用太在意父母的事情。”

那时候,洪晃才15岁,虽然旁人可能觉得那话有些不负责任,但她却觉得那仿佛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瞬间点亮了她的内心。
从那以后,洪晃开始积极努力地生活,不再纠结于过去,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未来,她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她继承了父亲那种不拘小节、自在生活的逻辑,虽然也因此养成了一些小毛病,但总的来说,她活得非常自在和快乐,她不再纠结于父母的事情,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幸福。

洪晃觉得,这就是她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样的生活态度,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快乐。
参考信源:中国日报网——洪晃:我跟“90后”沟通特别舒服

新浪博客—— | 说说我的爸爸2023-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