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楷书的巅峰之作,被埋于地下1500年,暴露了楷书最初样貌

茶眼评陕西 2024-12-11 04:26:41

《元思墓志》是北魏景穆帝之孙、元思将军的墓志铭,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墓志高59.4厘米,宽61.5厘米,现存于吉林省博物馆。

全文共计283字,每个字的大小在4厘米左右,属于中楷字。由于长期深埋地下,墓志保存得相当完整,字字清晰,成为研究北魏书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墓志的内容主要记录了元思将军的一生贡献和品德,表达了对他早逝的哀悼之情。元思,名思誉,字永全,河南洛阳人,鲜卑族。他是北魏宗室大臣,景穆帝拓跋晃的孙子、汝阴灵王拓跋天赐的第二个儿子。

元思自幼志向远大,出继乐陵王拓跋胡儿,和平四年袭封乐陵王。他统兵镇抚蠕蠕、匈奴和东夷,保卫北部边疆,历任并州、平州、恒州刺史。

然而,面对穆泰谋反,他知情不报,被贬为庶民。太和末年,恢复王爵。公元506年,元思去世,时年四十岁,追赠使持节、镇北大将军、光州刺史,谥号为密。

艺术价值《元思墓志》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北方书法的雄浑之气,又透露出南方书法的灵动韵味。

它以方笔为主,偶有圆笔调和,方笔处显得遒健峻整,圆笔之处则流利圆转。这种南北融合的风格,使得《元思墓志》在楷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思墓志》的体势欹侧,点画棱角分明,展现了其原生态的艺术魅力。在用笔上,它楷书为主,意态清秀,楷法严谨,同时又不失活泼率真之气。

这种风格不仅代表了隋代以前北方楷书的最高水平,更对后来的唐代楷书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楷书大家虽然追求法度严谨,但往往容易陷入僵滞呆板的境地。而《元思墓志》以方笔为主、间以圆笔的风格,其方笔转折处骨气峻整、劲力十足,为唐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处于楷书演进的关键过渡阶段,对之前较为刻板的汉隶进行了革新,通过简化笔画的曲折,把一些尖锐的角落圆润化,使得书写更为流畅圆润。

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书法的动态美,还为后来的隋碑和唐楷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影响与意义《元思墓志》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书法学习资源,更为我们解决唐代楷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它展现了楷书从古老形式中逐渐解脱出来,向着更为自由、流畅的方向发展的过程。这种自由与灵动,正是楷书最为原始的魅力所在。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研习《元思墓志》不仅有助于建立法度意识,学习古人楷法,还能为书法创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它打破了传统书法的束缚,为后来的书法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可能性。

0 阅读:60

茶眼评陕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