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烟火人家》才明白:为人父母,千万不要欠下这三本账

伶圣情情 2024-03-22 08:58:59

《烟火人家》终于完美收官了。

剧中,孟明玮和李衣锦、孟菀青和陶姝娜两对母女的相处方式,让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看到孟明玮对李衣锦那让女儿感到窒息的爱,很多网友直呼:

“那不就是我妈吗?”

确实如此。

我们周围有太多“孟明玮式”的母爱了,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孩子,把命都奉献给孩子。

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深深的恶意。

而“孟菀青式”完全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处成朋友的妈妈,更是成为了令无数网友羡慕嫉妒的“梦中情妈”。

剧中,孟明玮和孟菀青的做法,差距实在太大了,同一件事,她们对待女儿的方式完全不同。

最后,两个女儿也长成了完全不同的样子。

李衣锦性格常常自卑,连找的对象都是同样被家庭伤害的周到;

陶姝娜则阳光开朗、热情大方,就像一个小太阳一般,时刻充满了能量。

父母,是孩子生命旅途的守护者与引路人。

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教育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雕琢着孩子的性格,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左右着他们成长的轨迹。

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与情感变化,因为这样的疏忽和漠视,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最终,父母欠下的这三本账,都需要用孩子的未来和幸福来买单。

不信任的情感账

同样是被老师叫到学校,孟明玮听老师说李衣锦和同学打架时,就情绪激动,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责骂:

“老师就把我叫去,一个女孩和男孩打架,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

就算李衣锦解释:

“这是我省下饭钱买的,是张大智非要抢,他还推我!”

孟明玮也丝毫不听,继续责骂:

“小小年纪不学好,你成绩没下降你还满意了,是吧?”

在孟明玮和李衣锦的互动里,母亲对女儿的态度是怀疑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她带给女儿的情绪能量是糟糕的、让人痛苦的。

而孟菀青呢?

老师怀疑娜娜早恋影响男同学,孟菀青顶着一头染发片就到了学校,听到陶姝娜说:

“老师,我都说了,我们没有谈恋爱。”

就算老师摆出小纸条:

“证据都在这儿,还不承认!”

孟菀青也一脸淡定:

“我们家娜娜说了,那就是没谈啊。这一张纸条,能证明什么呀?”

老师见状气得够呛,继续批评娜娜:

“陶姝娜,我知道你成绩好,长得好看,讨男孩喜欢,但你也不能带坏了男同学啊!”

孟菀青听老师这样毫无立场地批评女儿很生气:

“女孩长得好不好看,招不招男孩喜欢,跟会不会带坏任何人无关。

我的女孩,她想干什么,想喜欢谁,那是她未来自己做决定的事。”

那一刻,娜娜看向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的光芒。

她的内心充满了被妈妈信任和尊重的满足感,孟菀青带给女儿的情绪能量是积极、正向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霍金斯,深入研究了情绪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的情绪会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能量水平。

从父母那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的孩子,能体验到高水平的情绪能量,这对他自尊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越界的行为账

看这部剧,只要有孟明玮的镜头,弹幕上便满是“这个妈太可恨了”、“有这样的妈,李衣锦没抑郁都算好的了”的评价。

在她的眼里,女儿从未长大,好像离开自己的“教导”就一定会错,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一定会跑丢。

她不满意女儿的成绩,就不让她看课外书。

她嫌女儿的刘海显得“肋里肋忒”(即“邋遢”),就自己上手直接修剪。

只要女儿没有马上回复她的消息,她便启用信息轰炸模式。

就算女儿明确告诉她自己不会相亲, 她还是自作主张地给女儿注册了相亲账号,并谎称自己生病,骗女儿出来相亲。

结果,让女儿错失了一次重要的工作机会。

她以为女儿要远嫁国外,就不管不顾地冲到女儿单位大闹,甚至当众甩女儿耳光。

而孟琬青呢?

女儿想学跆拳道,她无条件支持。

女儿暗恋张小彦,她鼓励她勇敢表白。

女儿想去外面租房住,她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就算女儿想要和男友同居,她也表现得十分开明和理解。

孟琬青认为两个人能在亲密相处中提前发现问题是好事,没有说出任何贬低或指责的话,而是关切而又不失尊重地提醒她:

女孩子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孟明玮和孟菀青爱孩子的方式,不同之处就在于:

一个是毫无边界的、令人窒息的爱,另一个是有界限的、允许接纳的爱。

微博上曾有一个上了热搜的话题:

“会敲门的父母养不出锁门的孩子”。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能有什么隐私,于是从不敲门,强行进入。

殊不知,关上门,是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推开门,却是对他的窥视与控制。

爱比较的心理账

看过几集,就会发现,孟明玮对着李衣锦的口头禅就是:

“你看人家娜娜!”

“你怎么不跟娜娜学学啊!”

“你怎么就是不如人家娜娜呢?”

她从小到大、时时处处的比较,让李衣锦总觉得在娜娜面前抬不起头,也从心里抗拒跟娜娜接近。

当两人都想租房的时候,明明李衣锦没找到合租对象,也故意跟娜娜说要跟单位同事合租。

目的就是不想和娜娜住一起,不想被妈妈总拿她俩做比较。

孟明玮明明想对女儿好,买了一件新外套给她。

却一边拿出她认为好看的衣服,一边嘴上念叨着:

“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穿些黑的白的,你跟娜娜学学,穿得多时尚啊!”

李衣锦一边极力压抑着自己的郁闷,一边说:

“妈,怎么什么都要跟娜娜比啊!我不喜欢!你拿回退了吧!行吗?我要想买,我会自己买自己喜欢的衣服的。”

在妈妈的长期比较和不认可下,李衣锦是自卑的,心里对自己也是不认可的。

她曾对着娜娜感叹:

“我就羡慕你自信,咱俩真是两个极端下长大的小孩。”

而孟琬青呢?

被警察以女儿和别人打架为由叫到派出所,她第一句话,就是问警察女儿有没有伤到。

得知女儿没事,她一下子松了一口气:

“警察同志,你一定要相信我,我女儿不是平白无故打人的人,她一定是看到谁受委屈……”

果不其然,娜娜是见义勇为。

临走了,她还不忘跟警察说一句:“警察同志,见义勇为啊!”

言语间,满满的,都是肯定和认可。

就算有极少的时候和娜娜吵架,吵完架之后,她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想一想到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少年说》里,一位女孩登上天台,对自己的妈妈喊出了心里话:

“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非要这样打击我呢?”

妈妈轻描淡写地回应: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认为你的性格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不打击你,你就会有点飘。”

弗洛伊德曾说过:

“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觉得我值得;最差的教育,是让孩子觉得我不配。

写在最后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一个行为是否能称之为爱,要看接受的一方,心里有没有感受到。”

生活中,有太多父母以“为你好”的名义,打着“我爱你”的幌子,对孩子进行质疑、干涉和比较。

他们本以为这就是爱,结果,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对自己的仇视和漠视。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

“父母不会表达爱,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网友的回答,让人太心酸:

“内向、自卑、讨好型人格。”

最好的教育,其实是尊重而不是压制,是关怀而不是干涉,是引导而不是说教。

最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容器,是认可而不是否定,是包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强迫。

为人父母,在爱孩子之前,请一定先记得爱自己,在教孩子之前,请一定先学会爱。

— END —

0 阅读:0

伶圣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