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毛主席的孩子们都出生在战争年代,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更是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李敏则跟着母亲在异国他乡,饱受生活的苦楚。
跟哥哥姐姐相比,李讷要幸运多了。她是唯一一个陪伴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
1940年8月3日,李讷在延安的中央医院出生,年过半百的毛主席又有了一个孩子,这让他十分高兴。小李讷满岁时,毛主席特意在家中摆了两桌宴席,邀请中央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中央领导的同志们参加。
1947年,蒋介石对陕西、山东发起重点进攻,毛主席作出了转战陕北的决定。7岁的李讷与父亲有了短暂的分离。
1948年春,毛主席来到西柏坡后,局面逐渐稳定下来,李讷也开始上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9岁的李讷进入了育英小学读书,并开始住校。
为了不让学校知道李讷的身份并对她特殊对待,李讷在学校发的登记表的父亲一栏写的是保健医生王鹤滨的名字。
上学后,李讷只有周末才会回到中南海的家中,与父母见面。受父亲的影响,李讷学习很努力,喜欢读书,涉猎很广。
升入中学后,李讷渐渐变得孤僻起来,这或许跟她的家庭有关,因为她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时刻注意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李讷不爱交朋友,穿的衣服也都是些深颜色的,而她以前的衣服以颜色鲜艳为主。
1959年,李讷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周末坐公交回家,父亲从来不允许派车接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没有多少同学知道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
1966年,从北大毕业后,李讷被分配进了《解放军报》担任编辑。一开始,整个报社只有四个人知道她的身份。这一时期,李讷化名“肖力”发表了不少文章,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尽管她当时只有二十五六岁。
没过多久,报社的人都知道了肖力的真实身份,李讷也不再刻意隐瞒,她还曾向大家转达过毛主席的指示:
“爸爸让我告诉大家,我只上过几年学,很年轻,很幼稚,也很蠢。爸爸要我向叔叔阿姨学习,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教育我。如果有了错误,炮打、火烧都行。”
再后来,李讷便在众人的“推举”下,当上了《解放军报》的总编辑。
1968年的一天,毛主席在接见干部时,意外看到了李讷,这让他惊讶不已。他问身边的汪东兴说:“那是李讷吧?她是什么官?怎么会在这里?”
“主席,李讷现在在《解放军报》,是负责人之一。”汪东兴说道。
毛主席一边听汪东兴的话,一边不动声色地皱着眉,但没有当场挑明自己的态度。不过,熟悉毛主席的人已经知道,主席生气了。
果然,毛主席一接见完干部,便叫来汪东兴,吩咐他说:“把李讷从报社调走,可以先让她去农村锻炼锻炼,再看一看。”
1970年,李讷听从父亲的安排,来到了中央办公厅设在江西井冈山下的“五七干校”。在这里,李讷与一名姓徐的青年结婚成家。
毛主席得知女儿的事情后,找来一名工作人员去参加李讷的婚礼,并让她捎去了毛主席为女儿准备的嫁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婚后,李讷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取名徐小宁。但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不久后,李讷便与丈夫离婚并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之后的生活并不好过,她还要独自带着一个孩子生活。虽然生活清贫,但李讷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从未利用“毛主席女儿”的身份和名头为自己谋取私利。
毛主席逝世后,李讷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活的窘境也让她的身体状况变得糟糕。上世纪八十年代,李银桥夫妇来看望李讷,看着自己以前疼爱的孩子如今却饱受生活和病痛的折磨,他们心疼不已。
李银桥夫妇商议后,决定要给李讷重新介绍一位可靠的人。于是,在李银桥夫妇的介绍下,曾担任昆明军区一军分区参谋长的王景清同志与李讷走到了一起。
婚后,两人生活得十分甜蜜,王景清仔细照料着李讷,对儿子更是关心,徐小宁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不久,徐小宁也正式改名王效芝,随父姓。
此后,李讷为人很是低调,作为毛主席的后人,她几乎不怎么出现公众场合。人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在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中或毛主席故居看到她的身影。
除此之外,李讷也经常回韶山,瞻仰故居、为爷爷奶奶扫墓,参观毛主席纪念馆、滴水洞等地。李讷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父亲,传达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来源:人民网、CCTV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