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这首与众不同的小诗,尤其值得一读,后两句太经典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5-02-08 11:55:02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一夜春风千万家;世界之奇妙,皆藏在时序的流转变化间。

元宵节,灯灿灿兮月皎皎,沐于春风中的你又能想起哪些诗句呢?

是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是崔液的“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是王守仁的“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还是唐寅的“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不用猜,相信大家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多样丰富的,就如这元宵节的景象与底蕴一样。

那么在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乃是宋朝诗人王镃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出了与众不同的韵味与意境,后两句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元宵

宋·王镃

柳院春归雪未乾,试灯歌巷月痕寒。

懒随翠影红香走,自买梅花插烛看。

王镃,字介翁,号月洞,我国南宋诗人。宋朝灭亡后王镃遁迹为道士,隐居于山水之间,过着诗酒相宜,耕读自足的日子,王镃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日月洞”,后来人们也便称他为“月洞先生”。

这首《元宵》是王镃在元宵节当天所作,其中有作者之所见,亦有作者之所为和所感。

诗的首句以含蓄的方式点出时节:柳院春归雪未乾;种有柳树的院子中,春天已经归来,但是冬日的雪还尚未消尽。

杨柳是最能代表春天的物象之一,所以作者在开篇处就首先选择了“柳”来彰显春机。

“柳”字的出现,让我们瞬间就看到一幅嫰黄初染的早春图,也让我们瞬间就感受到了那味鲜明的春意。

“雪未乾”三个字可谓进一步诠释了时节特点,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清寒,使得作者笔下的意境更加符合“元宵节”的典型氛围。

春天初来,冬意尚存,首句于寒冷之中带以生机,于生机之中杂之陈味,的确很耐品。

再来看承句:试灯歌巷月痕寒;灯火通明、歌声阵阵的街巷上面,月亮的影子看上去也留有几分寒意。

承句在切出题目的同时,通过另一番景象的描写,将元宵节的画面悄然丰盈起来。

试灯,即为张灯的意思,随着这一词的出现,诗中画面的色彩不但变得明亮起来,而且元宵节的气氛也得以更进一步的体现。

“歌巷”看似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它却兼容了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的效果,让我们眼前有小巷的淳朴与恬淡,让我们耳中有歌声的欢愉与轻快。

满是灯火和歌声的小巷与天空中的月痕两两辉映,这种景象充满诗意又不失烟火气息,给予读者无形的感染力。

后两句写到了作者自己:懒随翠影红香走,自买梅花插烛看;懒得随着着装鲜艳的人群走动,“我”且自了梅花来插在瓶中秉烛欣赏。

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当然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在所有的人们都忙着看表演,忙着欢庆节日的时候,作者却偏偏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方式“赏梅”来度元宵,这就是如今所谓的“显眼包”吧。

若灵魂空虚,纵使有万千人陪伴,也感觉无趣;若灵魂丰盈,纵使独一人对其风月,也甚觉踏实。

很显然,作者就属于后者。作者之所以没有随人群走动,主要在于他并不喜欢众人所追求的那种欢庆方式,正说明他是一个高雅喜静的贤士,这一点从句中的“懒”字上面就能足以看出。

这句“自买梅花插烛看”则顺接“懒”字而来,在贯通脉络的同时,也稳收了全篇。

“梅花”本就是高雅之物,作者特意写买梅、赏梅的这一系列举动,可谓以更加具体有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如梅般的情怀,呈现了自己如梅般的形象。

众人欢庆,我独赏梅,俗世喧闹,我自清宁;与众不同的作者,别出心裁的诗,意义非凡的元宵节。

圆月春风欢庆夜,梅花与我两无猜;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0 阅读:0
一号诗巷有诗词

一号诗巷有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