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每到早春时节,都会想起杨巨源的这首小诗,四句简单勾勒,让我们眼前一派生机,让我们心中无限憧憬。
的确,早春让世界从冬天后醒来,给予了我们最新的色彩与生命气象。
而趁着早春读诗,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49e8c8b9d48d074c9581d772bc1a6d.jpg)
本期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比较冷门的唐诗。
这首诗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相比,将早春的景象描写得更加具体细腻,美妙的笔触,生动的画面,令人玩味十足。
早春
唐·刘威
晓来庭户外,草树似依依。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
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
刘威,我国唐朝诗人,终生不得志,一生都在羁旅漂泊。
因为生活遭遇很是坎坷艰辛,所以刘威的诗也大多都充满悲伤之调,我们本期分享的这首诗算是他诸多作品中比较轻快奔放的一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cfb95af86941a41ddd56849cf23098.jpg)
诗的首联先点名时间与地点:晓来庭户外,草树似依依;早上来到庭院外面,只见那些草木已经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样子。
这首诗在写法方面很具有典型性,值得我们去借鉴。作者在点出时间与地点之后,就很快写到了“庭户”之外的景象。这样写不仅可以顺利地将诗的内容引入正题,而且还能够在第一时间就有效呈现出画面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让我们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依依”二字下得比较精恰,它让我们看到了草树于早春初醒的样子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争春惜时的那般力量。
颔联以比较直接的方式点题: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一夜之间东风吹起,千山万岭都染上了春色。
和首联相比,颔联的画面空间显然得以放大,而随着画面空间的放大,读者的视线也被拉伸开来,与此同时,诗中的那味蓬勃的张力也在此处被再次体现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这里妥当使用了数词,他借助数词的对仗效果,让诗句的形式、意境与韵味都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
“一夜”“万山”,东风才起,春色便延。这东风的速度,这春色的力量,可谓令人惊叹!
这一联写出了宏大张扬的气势,把于悄然之间遍布万山的绝妙春色无比生动地裁剪成了图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7ec3b64ff4fd5be8bfd2c3ae2cb781.jpg)
接下来的颈联又是另一番景象: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冰雪消融后,泉水发出叮咚的声响,温暖的阳光让露珠渐渐消散。
颔联宏大,颈联又变得精妙纤巧起来。
颈联不见“春”,却字字含春,处处有春。
“冰消泉派动”一句乃是早春时节的典型代表景象,这里的描写既有视觉方面的效果,亦有听觉方面的效果,整个画面的呈现都是很具体细腻的。
冰雪消融,泉水淙淙,空旷的春山让这流动的泉水给予了生命的脉搏和语言。山醒了,人的心境也醒了,放飞思绪,真是快哉美哉!
“日暖露珠晞”一句重在突出视觉效果,把阳光与露珠相互掩映的奇妙瞬间定格于纸上。读这一句,我们的心情在被阳光温暖的同时,也被露珠所盈润着,那种明朗清透的感觉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我”已经将看花时喝的酒都酿制好了,那些娇美可爱的黄莺请不要早早地飞走啊。
尾联定笔锋于人物上面,通过相关举动的描摹,把作者的内心情感抒发出来。
从作者酿制看花酒这一举动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以看出他对春色的无限热爱,可以看出他在春天时所产生的欢喜愉悦的心情。
作者不但要自己看花,还要请那些“娇莺”陪他一起看花。那么尾联的这一描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作者有着热爱自然且能与自然融洽共处的美好秉性。
而除此之外,我们更是能够看到作者有趣的灵魂和他那颗淡泊无争的心灵。
杨巨源用“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两句展开了春的盛宴,而刘威则用“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两句让我们走向了春深处。
不同的语言,同样的力量,细细回味,妙不可言。
陶醉于其景,感染于其情,治愈于其境,相信大家读此诗也会和诗巷有相同的体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daecf949c1768e5cb2b6d33c41cd5a.jpg)
草木渐翻新绿出,遣将春色入杯来;读完一首,心明神朗。
读古人诗,也写自己的诗,将读写进行打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一起追逐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