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近代照相行业的起源介绍

小郑一八 2024-11-11 13:52:57

根据莆田文史资料第五辑中潘文炳先生的文章,莆田的照相行业到上个世纪初开始。

莆田近代照相行业的起源,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的一位城内人士——陈尧三。陈尧三最初是从师于省城安泰桥的“比西芳”牙医所,学习镶牙技术。当时,摄影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省城的首家摄影馆“二妙轩”刚刚在南街开设。由于“二妙轩”与陈尧三学习的牙医所相距甚近,他在完成牙科学业后,出于对摄影这一新兴技术的好奇,决定再入“二妙轩”学习照相技术。

学成后,由于家境贫寒,陈尧三无力自立门户,只好继续留在“二妙轩”当伙计。然而,他的才华和志向并未因此被埋没。当时,涵江的巨商陈澍霖(雨村)经常往来于省城,对摄影也颇有兴趣。他与陈尧三结为至交,并支持他回到莆田开设自己的照相馆。

1910年,陈尧三回到莆田,暂住在城内驿前的“二公館”客栈。他收客栈东家的儿子为学徒,以此为引路,流动于莆田、仙游两县,登门进行镶牙和照相服务。次年,他在衙后租赁了一间平屋,搭建了玻璃室,并以自己的姓名为招牌,开始了正式的照相业务。由于当时相片和放大照片都需要卡纸版粘合,并配以镜框,他还兼营镜框业务。

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陈尧三收纳了七八名学徒,并高薪聘请了来自福州和宁波等地的技术人员。他的照相馆业务日益兴旺,甚至派出了学徒在仙游县城关和涵江开设分店。这些分店在经营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规模。

在陈尧三的经营下,莆田、涵江两地的照相业逐渐发展起来。城内福州人林毯原是收买古董的,后来也兼营照相,在塔寺前开设了“美的”照相馆;坊巷内的王锦如开设了“身外身”照相馆;郑乃明也在大度尚书祠内设业拍照。涵江地区,徐丽水由镶牙兼种珠(即种牛痘苗)的流动经营开始,逐渐摸索出摄影经验,并在顶铺开设了“丽水”照相馆。

20年代以后,陈尧三的经营业务与日俱增。他在后街购置了房产,修建了三层楼房,进行分部经营。楼下经营镜框、酒类、五金电料等;二层则进行镶牙和玻璃加工水银;三层则专门用于照相。由于同行业间的竞争激烈,陈尧三非常注重质量,这使得他的照相馆在莆田、仙游两县都享有盛名。

到了30年代,陈尧三的照相馆已经发展到旺盛时期。他继续引进大批技术人员,并多次招收学徒。这些学徒学成后,有的回到福州,有的去连江、马尾和南平等地开设照相馆或成为师傅,有的则被派往两处分店充实力量。陈尧三的长子也因此得以抽身赴福州,与人合伙在南街开设了“明星”照相馆。

陈尧三不仅注重信誉,还善于向各方进行联系,开展多种经营。他经销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柯达公司”出品的照相器材、“德士古”、“美孚”等洋行的水泥、煤油、肥皂、牙科器材和五金电料等;代销的商品则有福建火柴、陈嘉庚的胶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各种香烟和绍兴高粱酒、花雕等名酒。此外,他还聘请了留美学者魏德全专门经营收音机的业务,并聘请酿酒名师林阿香研制出各种水果名酒和桂圆膏等。

陈尧三还非常注视市场动向,为适应时令和市场的需要,夏季加制啤酒和各种果汁、汽水等。他还自制了“僧帽牌”大、中小类型蜡烛,进行批发供应。在国民党政府开展“新生活运动”时,他也能以智取胜,除销售体育奖品如银盾、银杯等外,还聘请广东名师研制玻璃加工水银和雕刻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莆田的照相行业逐渐发展壮大。在陈尧三等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学徒奔赴各地谋生,足迹遍及闽北和闽南一带。其中,陈维尧、林锦文、郑瑞裕等人甚至前往台湾经营照相业务;林锦文后来还转赴新加坡继续从事此业。陈尧三的次女陈瑞玉一家现在美国休斯顿市也开设了现代化设备的照相馆和牙科医所。

综上所述,莆田近代照相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陈尧三这位先驱者。他的努力和才华不仅推动了莆田照相行业的发展,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0 阅读:0

小郑一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