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彪,1964 年出生于安徽芜湖的南陵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他便对文学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份热爱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生根发芽。
高中时期,当同龄人都在为升学而拼搏时,刘永彪却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写作之中。他常常以课本上的名作为蓝本,不断地进行模仿和创作,在文字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尽管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但他对写作的热情丝毫未减,反而愈发坚定。然而,命运似乎在这个时候和他开了个玩笑,高考的失利让他的求学之路戛然而止。
但刘永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开始了他追逐梦想的征程。
1985 年,对于刘永彪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年仅 21 岁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合肥市文联主办的《未来作家》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
这一小小的成就,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文学领域继续探索的决心。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地在各种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逐渐在当地的文学圈崭露头角。
1994 年,刘永彪迎来了他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又一个重要时刻。他在知名文学期刊《清明》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青春情怀》,成为了南陵县第一位在该期刊发表小说的作者。
这一突破,不仅让他在当地声名鹊起,也让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的名字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他的作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刘永彪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艺术的追求。他深知,要想在文学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于是,他自费前往鲁迅文学院学习创作,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得到了许多文学前辈的指导和帮助。这段学习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也让他的文学创作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2005 年,刘永彪的中短篇小说集《一部电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汇聚了他多年来的创作精华,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2009 年,他凭借这部作品荣获了 2005—2006 年度安徽省 “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 三等奖,也就是业界所称的 “安徽文学奖”。这一奖项是安徽省最权威的文学类评奖,能够获得这一殊荣,无疑是对他文学创作才华的高度认可。刘永彪也因此成为了芜湖市第一个获得该奖的农民作家,他的名字在文学界更加响亮。
2013 年,刘永彪的文学事业再攀高峰。他成功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这是对他多年来在文学创作领域辛勤耕耘的最好肯定。加入中国作协后,他的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他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国内顶尖的作家交流和学习。这不仅让他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也让他在文学创作上有了更高的追求。
2014 年 11 月,刘永彪创作的 25 万字历史演义小说《行者武松》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创作才华。小说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销量一路攀升。次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 50 集电视连续剧的剧本,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刘永彪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知名作家,他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血腥命案的背后1995 年,刘永彪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尽管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成就并没有给他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他的家庭依然贫困,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此时,他的女儿又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需要一大笔手术费。这对于本就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这个时候,刘永彪的同乡汪维明找到了他。汪维明也是一个生活不如意的人,两人经常一起参与赌博,但每次都是输多赢少,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被他们搞得更加狼狈不堪。聊天中,汪维明表示自己曾经在湖州织里务工,那里的人普遍比较富裕。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两人心中萌生 —— 抢劫。
为了能够顺利实施犯罪,刘永彪先是通过亲戚专门打造了一把匕首,同时还查找了多方面的资料,用手机充电器做了炸弹,准备在作案时候用。1995 年 11 月 28 日,刘永彪和汪维明乘车来到湖州织里。然而,由于胆小,他们没敢将提前准备的作案工具带在身上,而是到了织里后才买了榔头和尼龙绳。
二人选择了晟舍新街闵记饭店旅馆投宿,然后开始商量寻找下一个目标。由于人生地不熟,担心作案被人发现,于是二人决定在旅店内动手。和他们同住一屋的租客、来自山东的于某峰成为了二人的第一个下手目标。11 月 30 日凌晨,佯装熟睡的刘永彪和汪维明悄悄爬起来,拿出随身带来的榔头,狠狠地敲打于某峰的头部、面部。于某峰在睡梦中惊醒,试图反抗,但在两人的暴力攻击下,很快就没了动静。将人打死后,两人开始疯狂地翻找受害人的行李,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个人只有二十多元现金,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由于钱太少,两人并不甘心,决定继续作案。于是,他们以退房为借口,把旅店老板闵某生骗到房间内。趁其不备,两人用尼龙绳将对方制服并索要钱财。闵某生惊恐万分,试图反抗,但无奈两人力气太大,他根本不是对手。最终,二人抢得一百元现金和一枚金戒指。为了防止事情败露,他们用榔头敲死了闵某生。
然而,两人的贪欲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闯进了老板娘钱某英的房间,威逼对方交出钱财。钱某英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惊恐不已,但她始终不肯妥协。刘永彪和汪维明见老板娘不肯就范,恼羞成怒,用榔头将她也敲死了。作案过程中,屋里熟睡的 12 岁小孙子被惊醒,吓得大哭起来。刘永彪和汪维明担心哭声招来其他租客,于是二人毫不犹豫地将孩子也打死了。之后,他们趁着夜色从旅店后门逃走。
当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了现场。然而,由于年代较早,科技不发达,除了嫌疑人留在现场的烟头、水瓶、浴巾、脚印等痕迹物证外,警方并未能找到更多关于嫌疑人身份信息,案件侦破十分困难。但警方十分细心地封存了所有与原件相关的痕迹物证,期待有一天能够凭借这些线索将凶手绳之以法。
双面人生的挣扎犯下命案后,刘永彪和汪维明迅速逃离了湖州。他们先辗转到了上海,在那里躲了一段时间,随后便各自回到了安徽老家,从此断了联系。
回到家乡的刘永彪,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深知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愧疚。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警察找上门来。
然而,命运似乎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逃亡的日子里,刘永彪并没有放弃他的文学创作。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都融入到了作品之中。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真挚,逐渐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永彪的文学成就越来越高,他的名字也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他出版了多部小说,其中一些作品还获得了重要的文学奖项。他成为了当地的知名作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追捧。
但在这看似风光的背后,刘永彪的内心却始终被犯罪的阴影所笼罩。他常常在深夜惊醒,梦中总是浮现出那血腥的一幕。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的悔恨,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罪恶感。他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寻求内心的救赎,曾表示想把自己的犯罪和逃亡经历写成一部名为《原罪赎》的小说,希望能借此来赎罪。
在接受采访时,刘永彪坦言:“我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和煎熬之中,我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想过自首,但又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我只能通过写作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希望能得到一丝解脱。” 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抹去那一段黑暗的历史。那四条无辜的生命,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17 年,湖州市公安局开展了 “侦查破案大会战” 活动,对陈年旧案进行大起底。这起发生在 1995 年的旅馆抢劫杀人案,再次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此时,科技的发展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转机。警方通过对当年现场遗留的烟头进行 DNA 检测,利用先进的 “DNA 家系比对” 技术,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家族范围。经过大量的排查工作,他们将目标指向了安徽南陵地区。
随后,警方发现案发现场遗留的香烟只在安徽南部地区销售,且旅馆服务员回忆入住的两人说话带有安徽口音,这些线索进一步缩小了排查范围。浙江警方制定了大规模摸排计划,甚至化妆成科研人员上门采血。最终,通过 DNA 技术,警方成功将现场遗留的证据与刘永彪联系起来 。
2017 年 8 月 11 日凌晨 1 点,专案组民警来到了刘永彪位于安徽南陵的家中。当警察出现在他面前时,刘永彪显得异常平静,他说:“我在等你们。” 仿佛这一刻,他已经等待了太久,内心的煎熬终于可以结束了。
被捕前,刘永彪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即将被抓。他给同伙汪维明打了电话,又给家人留下了一封信,主动告知了自己隐瞒 20 多年的秘密。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家人的愧疚和对自己罪行的悔恨,称自己终于可以摆脱一直以来的精神折磨 。
在警方的审讯下,刘永彪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他的供述,让这起尘封 22 年的案件真相大白。随后,警方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将汪维明抓获。此时的汪维明,已经成为了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过上了看似风光的生活。
由于案件发生时间久远,已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期限,2017 年 9 月 10 日,湖州市吴兴区检察院逐级向最高检报请核准追诉。2017 年 12 月 29 日,最高检核准追诉本案。浙江省检察院通报,湖州市检察机关根据最高检核准追诉决定,加强对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工作的跟踪监督。经审查,汪维明、刘永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劫取他人财物,致四人死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抢劫罪追究刑责 。
2018 年 5 月 2 日,湖州市检察院对两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抢劫罪提起公诉。6 月 7 日,案件一审在湖州市中院开庭。庭审中,检方出示了大量的证人证言、鉴定意见、书证、物证等证据,并提请侦查人员、鉴定人员就当年案发现场的勘查、案件侦破、DNA 鉴定等问题出庭作证。此外,检方当庭播放受害方家属受访视频,视频中,被害人家属声泪俱下地讲述了案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伤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犯罪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
刘永彪和汪维明均表示认罪悔罪。刘永彪当庭表示,自己的初衷只是劫财,并无杀人动机。然而,他的辩解并不能改变他犯下的罪行。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汪维明、刘永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劫取他人财物,致四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依法应予惩处。虽然被告人汪维明、刘永彪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两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且刘永彪后又对部分犯罪事实翻供,依法不足以从轻处罚 。
2018 年 7 月 30 日,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抢劫罪判处刘永彪、汪维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刘永彪不服判决并提出上诉。2019 年 2 月 20 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被告人汪维明、刘永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追诉决定,审判程序合法。据此,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第一审对被告人汪维明、刘永彪判处死刑的刑事裁定 。
2019 年 10 月 22 日下午,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刘永彪执行了死刑。至此,这起震惊全国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正义虽然迟到,但从未缺席。
反思与警示刘永彪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在文学界,更是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曾经备受尊敬的知名作家,一夜之间沦为杀人凶犯,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们难以接受。他的作品曾给读者带来无数的感动和启发,可如今,这些作品却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让人不禁对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这起案件也让我们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个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细腻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能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它让我们明白,人性并非单一的,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即使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人,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同时,这起案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道德是我们内心的准则,它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而法律则是社会的底线,任何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必将受到制裁。刘永彪虽然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的犯罪行为却让他的一切成就都化为乌有,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就像刘永彪面临女儿的高额手术费一样。然而,这绝不能成为我们违法犯罪的理由。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寻求合法的解决途径,而不是选择逃避或者走极端。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完善相关的保障体系,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援助,避免他们因一时的困境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刘永彪的故事是一个悲剧,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法律的威严。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教训,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珍惜自己的生活,用正确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
参考资料:[1] 本文源自真实新闻案例,涉及隐私,案中人名均为化名。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永彪(作家、旅馆抢劫杀人案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