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是韩战停火协议生效日,朝鲜称为「胜利日」,今年恰逢70周年,在上周四于平壤举行了扩大阅兵,其间展示了一种巨大的新型水下潜航器,可携带核弹头,被定名为「海啸」(Haeil),已告知了其设计目的,就是制造带有放射性的毁灭式海啸,破坏对手国的重要港口与滨海大城。
防卫博客(Defense Blog)报导,专业研究朝鲜的情报网站NK News称,这款水下潜航器,其实际是一种携带核武器的大型鱼雷,目前尚不知其动力系统,但是或许采用小型化核反应堆为动力,使它的潜伏时间极长,它有足够的电力可以自主导航,持续巡航,或在发射后中止其任务。 其关键优势,被认为可以长时间潜伏,在需要部署时再快速航行,使其难以拦截。
北韩官方媒体朝中社称,在今年4月4日至7日,进行的「水下战略武器」测试,该无人机在水下航行了1000公里,历时71小时6分钟,成功击中模拟目标。
朝中社称:「此次试验,证明了水下战略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及其致命攻击能力。」
俄罗斯在2018年首先提出水下核子鱼雷,由于核武在水下引爗时,巨量的海水被迅速抬升,会形成与海啸相同的效果,加上高热与辐射,如果在外海不远处引爆,可能会对海岸城市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被称为「末日海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