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95c8507e95b993c038ff2301da78bf.jpg)
生活中的爱在哪里?有时,它像阳光般耀眼夺目,有时它像影子般,悄悄隐藏在内心角落……它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平常,时而抽象时而形象。我们或许会发现,它虽然平凡,但是从未改变自己原本的模样。原来爱在我们身边,就在细微之处。
12月1日,由未来作家社和宁波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小星星乐园”联合推出了特别节目。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惠贞书院小学部的董依欣、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的潘子芊和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的张芯予。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精彩内容吧~!
表妹泡泡
●宁波市惠贞书院小学部406班
董依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71a2264c32899a7e7d1f335c5f9bbf4.png)
我的表妹有一个梦幻的小名——泡泡。她就像一个折翼的天使,因为她一出生就没有听觉。
泡泡的皮肤白得像雪,总梳着高高的马尾辫,齐刘海遮住了她的眉毛,眼睛又圆又黑。她笑的时候,脸颊上就会出现浅浅的小酒窝,而那裸露在外的红色牙龈并没有因为两颗门牙的“离家出走”而黯然失色,反而让表妹更加可爱。她最与众不同的就是耳朵,她的耳朵里藏着一只小小的人工耳蜗,连着耳蜗外机的是一根黑色的线。可别小瞧这黑线,它可是连接耳蜗外机与她体内接收器的纽带,这样她就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了。
已经一年没有见表妹了,现在我们终于又聚在一起了。我刚回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面前大喊:“姐姐,姐姐!”我兴奋地拿出一盒雪花片,递给泡泡说:“我们来玩雪花片吧!”“好哇,我最爱玩游戏了!”泡泡高兴得又蹦又跳。对于她能如此快速地回应我,我真替她感到高兴,看来这一年她进步很快。
很快,我们便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我们轮流着来当仆人和公主。第一次,泡泡是公主,我用雪花片给她做了一个小火炉和一个小锅,最后给她做了八个碗。现在轮到她当仆人了。她给我做了一把扇子,又轻轻摇晃着手里的扇子为我扇风。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脸上也绽开了花儿般的笑容,那笑容是那么纯洁,那么天真,那么灿烂。我顿时觉得鼻子酸酸的:为什么这么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听觉呢?
我跑到厨房,拉了拉小姨的衣角,问道:“小姨,泡泡是不是取下耳蜗就听不到了呢?”“哦,你真是一个好奇宝宝!”小姨笑着摸了一下我的头,“那就给你看一看吧!”她说着就取下了泡泡耳朵边上的耳蜗外机。我叫着泡泡的名字,可是泡泡一直目视前方,根本没有理我。
我的心里好像喝了醋一样,酸溜溜的。要是我能当泡泡的耳朵,那该多好哇!
指导老师:匡豫南
王翘楚点评
表妹泡泡的故事充满了温情与希望,让人为之动容。“表妹有一个梦幻的小名——泡泡。她就像一个折翼的天使,因为她一出生就没有听觉。”文章从首段开始,就透露出作者对表妹泡泡的深厚感情。通过细腻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对表妹的关爱、同情以及对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美。
在文章结构的编排上,从表妹的出场到与小作者的游戏互动,再到对表妹听觉障碍的探讨,情节安排得十分紧凑,使得整篇文章流畅自然。作者通过对外貌、动作、神态等多方面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乐观向上的表妹形象。泡泡“白得像雪”的皮肤、“又圆又黑”的眼睛、“浅浅”的酒窝以及她玩游戏时的神情,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共情是理解的桥梁,在描写表妹泡泡“听觉障碍”的片段中,小作者运用了两处共情:一处是看着表妹纯真的笑容,“我”顿时觉得鼻子酸酸的和当“我”确认表妹确实听不见后,心里好像喝了醋一样,酸溜溜的……这一刻,最终化为一句“要是我能当泡泡的耳朵,那该多好哇!”相信很多读者都和我一样,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被小作者的这一句纯真善良的心愿深深打动。
总的来说,文章不仅展现了表妹泡泡的乐观生活态度,还通过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引发了对生命、命运和爱的深刻思考。这种主题的升华,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与温暖撞满怀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西校区501班
潘子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b5b9186481c6201f97c9acafa917c81.png)
晨曦初破,万物苏醒,一朵朵蓓蕾羞涩地藏于绿叶之间。露珠轻悬,阳光倾洒,大地披上一袭金纱。微风轻拂树梢,叶儿们轻吟浅唱。光影交错间,绘就一幅幅细腻而生动的画卷。
迎着晨光,我来到江边散步。倚栏远眺,江水悠悠,拍打着岸边的巨石,留下一道道岁月雕琢的痕迹,仿佛是大自然最质朴的笔触。正当我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壮阔之中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尖锐鸟鸣划破了宁静。我猛然转身,只见一只小鸟无助地躺在我身后冰冷的水泥地上,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无助。它的翅膀胡乱扑腾着,血水隐隐地从它的翅根往下淌。
我的心瞬间被揪紧,连忙走上前,心疼地想要将它捧起。可是,它见我走过去,眼神更加惶恐,瞬间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叫声。看它如此害怕,我顿时手足无措。
这时,身边路过的一位老奶奶安慰我说:“小朋友,你别害怕。这只小鸟受伤了,胆子又小,它真可怜。”我尴尬地点着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位小姐姐走了过来,轻声对我说:“小妹妹,我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这只小鸟伤得不轻,我带它去兽医站医治吧。”我抬头看看她,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与坚定。
见我不作声,她又说道:“如果不放心,我把手机号码给你,回头让你妈妈加我的微信,后续的进展可以及时告诉你。”我感激地点点头。
说话间,小姐姐已经从背包中取出纸巾,小心翼翼地包裹起受伤的小鸟。她的动作轻柔而细致,仿佛是捧起一个易碎的珍宝。我目送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第二天,我平板里的微信忽然响了,急忙点开,果然是小姐姐!她发了一段视频,我迫不及待地点开查看。只见视频中的小姐姐正耐心地喂小鸟吃食,虽然小鸟还略显虚弱,但已经能够轻轻扇动翅膀,眼神中也多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奇迹,感受到了温暖的力量。
又过了三天,小姐姐再次发来消息,告诉我小鸟已经完全康复了,她还特意拍了一段视频发给我。视频里,她将小鸟轻轻地放到一棵大树上,小鸟很快就振翅高飞起来,向着蓝天飞去了……
看着那自由而欢快的身影,我想这是对生命最美好的诠释吧。
真是一只幸运的小鸟呀,遇见了一位既善良又专业的小姐姐。而我,也同样感到幸运,因为在这场意外的邂逅中,我不仅见证了生命的坚忍与重生,更结识了一个如此善良有爱、信守承诺的新朋友。
这种温暖,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爱与善良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指导老师:庞立立
王翘楚点评
这篇习作,让人读了就像吃了一口甜甜的棉花糖,心里暖洋洋的。文章通过描述一只受伤小鸟被救助的过程,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信任。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发现小鸟受伤到小姐姐救助,再到小鸟康复,最后作者抒发感慨,结构清晰明了,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内容。
小作者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对细节进行刻画,描绘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文章中对小鸟受伤、小姐姐救助等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如“翅膀胡乱扑腾着,血水隐隐地从它的翅根往下淌”“她的动作轻柔而细致,仿佛是捧起一个易碎的珍宝”等,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加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文章的语言流畅自然,用词准确生动,如“晨曦初破,万物苏醒”“微风轻拂树梢,叶儿们轻吟浅唱”等,这些优美的语言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巧妙地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忍,以及爱与善良的力量,让我们领悟到,生活中的温暖与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与温暖撞满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爱与善良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奶奶的古董级中药罐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五(3)班
张芯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fd375815d0aad61aa3c83f06823e55.png)
早上五点,厨房就传出了叮叮咚咚的响声,我揉揉惺忪的眼睛,循声找去,原来是奶奶在帮我煎中药。
我看奶奶拿出了她的老古董——中药罐,“这罐子有用吗?”我疑惑地问。奶奶笑着解释道:“现在的电子药罐虽然煎起来方便,可是煎出来的药效果不够好,还得用咱们这老药罐。”说完,她把泡好的中药放进了中药罐慢慢熬煮。只见她认真地看着火,时而调整火力的大小,时而用筷子上下翻动。等药煎好她就关了火,把药汁从药罐里面倒出来。药罐很重,奶奶用两只手才能把药罐端起,倒药的时候,手颤颤巍巍的。“小心!奶奶。”可是我又帮不了什么忙,只好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
桌上那黑乎乎的中药让人一看就觉得难以下咽。我试着闻了闻,一股刺鼻的药味扑面而来,我的内心无比抵触,可奶奶却说:“良药苦口,乖,喝下去,身体才能棒棒的!”我想,奶奶这么辛苦为我煎好的中药,我不能这样浪费。于是我端起杯子,可药刚到嘴边,那股味道立刻钻进我的鼻子,怎么也喝不下去。这时奶奶又说道:“喝中药要憋住气,一口喝下去。”于是我鼓足勇气,头一仰喝了第一口,那个味道把舌头都苦麻了。咕咚咕咚喝了半杯中药,我赶紧喝了口水。 看着剩下的半杯药,我心想,就把它当成可乐喝了吧!于是我把心一横,捏住鼻子,终于一口气喝完了。我的嘴苦得不能再苦,眉头也皱得紧紧的。奶奶连忙塞给我一块饼干,苦味这才有所缓解,我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奶奶也松了一口气。
奶奶的药罐熬出来的是苦涩的中药,但我觉得它苦中带甜,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奶奶用深深的爱陪伴着我。在奶奶老去的日子里,我也将用我的爱陪伴她。
指导老师:华春燕
王翘楚点评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用中药罐慢慢熬药实属不易。张芯予同学描述的与奶奶和古董级中药罐的故事,充满了温馨与深情。通过细腻的笔触,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中药罐作为传统工具的传承价值,更能深刻体会到奶奶对孙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与付出。
文章从清晨厨房的声响引入,自然地引出奶奶早起为孙子煎药的情节,通过对奶奶使用古董中药罐的坚持与细致操作的描绘,展现了老一辈人对传统方法的信任与尊重。奶奶对火候的精心控制、对药罐重量的强调,以及倒药时的颤巍,都细腻地刻画出一位慈祥、耐心的长者形象。同时,文章也真实反映了孩子面对中药时的恐惧与抵触,以及最终在奶奶鼓励下克服困难、勇敢喝药的成长瞬间。除此之外,小作者喝药的经过是一波三折的,为了不辜负长辈,坚持喝完了中药。这种从抗拒到接受,再到自我激励的过程,不仅是孩子对药物苦味的一次挑战,更是对奶奶爱意的一种深刻理解和回馈。
奶奶的爱让苦苦的中药也变甜了,喝药也不再是一种负担。小作者将中药的苦涩与奶奶的爱相联系,苦中带甜的感受不仅是对中药滋味的升华,更是对奶奶无私付出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整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中药罐的记忆,更是关于亲情、成长与爱的温馨篇章。
整篇作文情感真挚,细节丰富,语言生动,成功地将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化为一个充满爱意与温暖的故事,让人读后深受感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