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决战董明珠?

华祥明 2025-03-16 19:24:43

题要:这不仅是格力的创新突围,书写着中国制造向死而生的新叙事,更是一个企业家用半生功名作赌注,向时代证明:真正的强者,永远在否定昨天,与明天的自己决战。

作者|华祥名

出品|华祥名财经全媒体

2025年3月13日上午,北京通州区的春寒料峭中,一场裹挟着争议与热望的开业仪式正在激情上演:

人潮像被磁石吸附般向一处涌动,海报上的女人身着米白色长裙,目光如炬,大步流星地穿过高举手机直播的人群、在快门声与欢呼声中推开玻璃门,挥手间仿佛在宣告一场决战的开始——这里是“董明珠健康家”北京首店,而海报上的主角,正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开业了”,声音穿透人群,带着年轻人般的锐气。

格力还是那个格力,只是格力店已不再是光卖空调的格力店。董明珠指着那台标价9800元的美容仪,对着镜头笑道:“六年了,它让我敢素颜上直播。”

这不是简单的门店开业,而是一场筹谋已久的“认知突围战”。当同龄人隐退幕后,董明珠仍在直播间拆解产品技术,在舆论场直面“格力是否姓董”的诘问,甚至将个人形象铸成品牌破壁的利刃。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开业仪式。当同辈企业家纷纷隐退江湖,董明珠却选择以一场自我革命,将个人IP与品牌共命运。而这场开业,正是她向内开刀、向外突围的宣言书。

1

当消费者踏入“董明珠健康家”,就能感知到格力专卖店明显的变化。

空调AI控温系统实时调节,家用空调都已经实现了“风不吹人”,洗衣机滚筒中取出衣物纤维间焕然一新,智慧烟灶联动烹饪的香气在互动厨房袅袅升起……这些场景化的“感官剧场”,正是新零售的终极形态:线上与线下的交响不再是渠道拼接,而是以体验为经纬,织就虚实共生的生活图景。

在传统家电卖场以陈列式销售为主的时代,董明珠健康家重视“体验经济”的新模式。50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五大场景体验区,将卧室、厨房、客厅等生活场景一一还原。消费者可以在这些场景中自由穿梭,亲身体验格力健康家电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这种全场景体验式零售模式,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功能和优势,还能够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

这种颠覆性的场景重构,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温暖生活的守护者。

“我们卖的不是产品参数,而是生活方式的具象化。”这种颠覆性变革,与70年前沃尔玛用超市货架重构消费习惯、20年前苹果用体验店改写科技产品逻辑,何其相似。而董明珠,带领格力成为这场商业革命的最新注脚。

这些场景化的体验,正是董明珠打破品类局限的密钥。她试图告诉消费者:格力不仅是空调,更是覆盖健康生活的解决方案。“消费者走进来,会看到格力不只是空调,而是全屋智能生态。”

“消费者总问:格力有冰箱吗?有洗衣机吗?这种质疑,我们必须用拳头产品击碎。”董明珠的焦虑,也折射出格力辉煌下的隐痛。“好空调,格力造”的标签便如同烙印,让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线在消费者心智中始终难以突围。即便布局全品类家电多年,市场仍以“空调专家卖冰箱”的偏见冷眼旁观。

“董明珠健康家”的出现,也代表着未来零售的趋势——全品种,全场景,全渠道,新零售模式的深度融合。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产品购买,他们更渴望能够亲身感受产品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向群访的记者透露,格力今年首批3000家专卖店将覆盖一线至下沉市场。这场声势浩大的渠道革命,本质上是格力从“制造”向“智造服务”的转型宣言。正如董明珠直播中那句朴素宣言:“格力不仅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更要让世界爱上中国的生活方式。”

这或许就是商业文明的终极浪漫: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永远有人愿意以毕生热忱,为更美好的生活投票。

董明珠在开业致辞:“我们卖的不是家电,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力。”

而这份想象力,正从北京通州的一家门店出发,悄然重塑着一个时代的消费图景。

2

连日来,“董明珠健康家”的名字引发了舆论风暴。

社交平台上,“董明珠绑架格力”的质疑甚嚣尘上,而她淡定回应:“我的名字早就被格力注册了,流量属于公司。” 这种将个人IP与企业深度绑定的策略,既危险又高明——争议即传播,骂声即关注。

有人质疑她“绑架格力”,有人嘲讽她“网红式营销”,但她却将这种争议转化为传播势能。首店开业直播在线观看量744万人次,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破亿,整体销售金额8560万元。

流量是表,品质是里,唯有双向奔赴,方能行稳致远。

“董明珠=格力”的战略引发两极争议。反对者认为过度依赖个人IP将削弱品牌价值,支持者则赞叹这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教科书级案例。

“格力=空调”的认知枷锁,曾是董明珠最想打破的桎梏。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空调营收占比近7成,消费者心智的转变远比财报数字艰难。此时,“董明珠”三个字的价值被重新计算:它不仅是信任背书,更是品牌人格化的超级接口。

现场一位外省的经销商告诉记者:“消费者认董总,自然就认格力。”这种“IP+场景”的组合拳,让格力从“卖产品”进化到“卖信任”,从“品牌符号”升维为“情感共同体”。

其实,这场认知突围战早有伏笔。2015年“董明珠”商标注册,开创企业家IP商业化的先河;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场直播带货,将个人流量转化为品牌势能。

当企业符号成为认知枷锁,唯有领导人IP能炸开缺口。

在发布会上,董明珠宣布:“省下的十亿广告费,将全部投入技术研发。”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撕开了传统营销模式的虚妄。当同行沉迷于明星代言与广告轰炸时,格力选择用硬核科技说话。

这种“笨功夫”背后,是董明珠对制造业本质的深刻理解:“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就像沙滩上的高楼,一推就倒。”

“董明珠健康家”的推出,正是格力品牌延伸与突破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个人IP与格力品牌深度绑定,董明珠希望能够打破消费者对格力的固有认知,让消费者认识到格力不仅是空调的代名词,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从专卖店到健康家,她以个人声誉担保,助力格力从“制造”向“智造服务”的转型,既是为企业发展谋划,也为中国制造业探索新路径。

当中国制造开始向世界输出自己的品牌哲学,“董明珠健康家”或许正预示着东方商业文明的新可能——让钢铁丛林般的工业巨舰,也能生长出带着体温的人格魅力。这何尝不是对“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奢侈品牌”之问最铿锵的回答?

当她选择把个人IP炼成品牌舍利,就注定要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最悲壮的孤胆英雄。

3

在董明珠的字典里,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

首店开张那天,她与央视主持人直播近2个多小时,从产品,到对手,从技术,到营销,向外界不断推介董明珠健康家的产品,她一直保持年轻人的热情与活力。

从董明珠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企业家的兢兢业业和对创新的不断追求。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已经从一家依靠组装生产家用空调的小厂,发展成为现在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

30年前,她以销售员的身份踏入格力,用一场场“拼刺刀”式的谈判打开市场;30年后,她以企业家的身份重构品牌,用“健康家”概念续写中国制造的新篇章。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基因的进化——从“好空调格力造”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从“格力空调”到“董明珠健康家”,这不只是专卖店名称的改变。而是格力电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这场自我革命的深意,早已超越商业范畴。她押上个人声誉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董明珠总是选择逆流而上。她像一株傲立山头的松柏,扎根在制造业的土壤里。在首店开业前,她坦言:

“消费者一提到格力,脑子里只有空调,这是格力最大的危机。”

当古稀企业家以姓名为火把,灼烧品牌认知的冰层;当传统巨头用场景革命对抗电商霸权;当一场开业仪式成为自我革命的宣言——

这不仅是格力的创新突围,书写着中国制造向死而生的新叙事,更是一个企业家用半生功名作赌注,向时代证明:真正的强者,永远在否定昨天,与明天的自己决战。

这场挑战自我的实验,远不止于店铺升级。当“董明珠健康家”开始与消费者见面,格力便又踏上了全新的征程。这场始于北京通州的“董明珠健康家”的征途,终将证明:

商业的终极战场,永远属于那些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永葆赤子之心的人。

0 阅读:0
华祥明

华祥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