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2天就要迎来2025年1月1日元旦新年了,在这里提前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柿柿如意。
说到元旦新年,相信很多人对元旦新年的来历,都不是非常明确,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元旦新年的理由以及为什么把每年的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新年。
元旦一词来源已久,据说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三皇五帝时期的颛顼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也称其为“元正”。因为在古代,中国的历法只有农历历法,没有公历历法这一说。不过,此后对于元旦的具体日期,每个朝代都有不一样的说法。
殷商时期的元旦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一,而周代的元旦是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一,秦朝建立后又把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定为元旦。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太史令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把每年的正月初一确定为元旦,这一说法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
之所以说元旦定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期,是因为辛亥革命的发起者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把公历1月1日确定为元旦,而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确定为春节新年。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开始引进了西方的日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政府也延续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继续把每年公历1月1日确定为元旦,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确定为春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公历1月1日也成为中国人民的法定节假日。
元旦作为全球多数国家公认的节日和庆祝日,承载着新年的开始与希望。虽然元旦与公历新年都基于公历纪年体系,但它们在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上存在差异。公历新年更侧重于时间的更迭和岁月的流转,而元旦则更多地被赋予了庆祝、祈福等文化内涵。
虽然元旦一词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但是历代文人对元旦新年也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期望,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唐代诗词大多以“元日”为主题,抒发和展现元旦的文化意义。卢照邻的《元日述怀》、刘禹锡的《元日感怀》、杜甫的《元日示宗武》、孟浩然的《田家元日》、王建的《元日早朝》等等。
宋朝时期,元旦一词也频频出现在很多新年的诗词作品中。比如白玉蟾的《元旦在鹤林偶作》、黎廷瑞的《蝶恋花·元旦》,毛滂的《玉楼春·己卯岁元日》,陆游的《己酉元旦》,丘葵的《元旦与可大江行》,谢枋得的《元旦阻雨二首》,陈杰的《元旦南郊庆成》,王迈的《元旦次日立春》等诗词,这些诗词都从不同的层面抒发了人们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期许。而宋朝时期写新年最著名的诗作便是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旦假期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作为假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会在元旦期间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所以元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作为时光的里程碑和人生的重要节点,元旦承载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而且绵延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情感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