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怕外国人看不懂京剧,更改脸谱,周总理:他们不懂,你懂?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5-01-09 14:36:44

1940年,对于袁世海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那年,他24岁,正值青春年华,怀揣着对京剧艺术的无限热爱和追求。经名丑马富禄的热心推荐,他终于有机会正式拜郝派艺术创始人、著名花脸郝寿臣为师。

郝寿臣先生是京剧花脸行当中的佼佼者,他的表演神髓深得花脸前辈黄润甫先生的真传。袁世海拜入郝门后,如同如鱼得水,艺技更趋精进。他深知,艺术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被誉为“活曹操”、“活李逵”

在京剧艺术上,袁世海深受郝寿臣老师的影响。他饰演的曹操形象,就是在郝老师的基础上不断揣摩、创新的。在《华容道》中,老的演法有跪地哭求的情节。但北京有位老教授对郝老师说:“按理,不能如此。曹操毕竟是八十三万大军的统帅,就是打了败仗,也不能下跪。”老教授还建议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典故来演绎,用信与义来打动关羽。袁世海在饰演曹操时,充分吸收了这些建议,使他的曹操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他结合自身的条件,不仅发展了郝派“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特点,而且在人物刻画上更加丰富细腻。无论是曹操的奸诈狡猾,还是张飞的粗犷豪放,亦或是李逵的憨厚直率,他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他塑造的曹操、张飞、李逵、鲁智深、楚霸王、张定边、窦尔墩等众多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深入人心,他亲切地被誉为“活曹操”、“活李逵”。

钻得进去,才能有所成就

回想起自己的艺术之路,袁世海感慨万千。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常从樱桃斜街梨园公会门前经过,看到著名武花脸许德义在那儿练功。他看得如痴如醉,舍不得离开。时间一长,他就鼓起勇气,毛遂自荐,跑进去求着跟“许二爷”练功。从此,他每天早早儿就去,先给涮好茶壶茶碗,沏上茶,等着老师。这段时间的练功,是他正规学艺的开始,为他十一岁时考进“富连成”科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干什么事业都必须着迷,才能钻得进去,才能有所成就。袁世海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把艺术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全身心地投进去,不遗余力。

在脸谱方面,袁世海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改进了《群英会》里曹操的相貂,受马连良先生的影响,改得比较秀气些,戴在眉毛上二三指的地方。而在《华容道》中,他则采用了老式的相貂,比较大而蠢,戴法也不一样,戴得低,要歪着点戴,压到一侧眉梢,这就增加了曹操的倒霉样。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袁世海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他们不懂,我们就全懂啦?

周总理对脸谱也有着深厚的感情。50年代,有一次去外国演出《霸王别姬》,袁世海演角色时,改勾为揉,废除了原来的脸谱。总理在谈笑中说:“脸谱是性格化的化妆,是美术。有人说,‘怕外国人看不懂’。他们不懂,我们就全懂啦?”

郝寿臣老师的马谡、须贾等脸谱,勾得栩栩如生,深受袁世海的推崇。他认为,脸谱是夸张、是虚拟、是装饰,否则,何成其为艺术?对于脸谱的派别问题,袁世海认为这很难讲。主要因为演员的脸型不同,勾法上有若干区别。他还说,很难说已经分了几派,因为脸谱艺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钱金福勾的脸谱细腻工整,如同工笔画一般;而金少山则因为爱赶场,脸谱画得快,比较草。但他天生的条件太好,勾出来就是好看。这些不同的脸谱风格,共同构成了京剧艺术的瑰宝。

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京剧现代戏这一新课题摆在了所有京剧人的面前。袁世海,这位在京剧舞台上久负盛名的主要演员,也积极投身于这一探索之中。一九五八年,他在京剧《白毛女》中扮演了黄世仁这一角色。当时,在京剧舞台上表现现代人物成功的经验并不多,而袁世海却不怕困难重重,不怕演砸了“牌子”,敢于冲破樊篱去大胆实践,去创造经验。这种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白毛女》中,袁世海将黄世仁的狡猾、狠毒、阴险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深入生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主阶级,从中汲取表演的依据。他善于选择并发展京剧的艺术手段来体现人物,将古老的京剧程式和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

经典的鸠山形象

一九六四年,袁世海又在《红灯记》中塑造了日本宪兵队长鸠山的形象。这个给“下地狱的人发放通行证”的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他的演绎下,形象栩栩如生,活跃于观众眼前。在《赴宴斗鸠山》这场戏中,袁世海充分发挥了京剧表演手段的特点,将鸠山木履和服的台步、思考时搓手等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动作既符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又体现了京剧表演的艺术魅力。他的成功经验,就是深入到生活中去找表演的依据,善于选择并发展京剧的艺术手段来体现人物。

除了在现代戏上的探索,袁世海还非常注重传艺。对于他身边的优秀人才和学生弟子,他更是倾心传艺,问一答十,百般呵护,大力提携。上世纪60年代,刚刚从戏校毕业的大武生钱浩梁要演出《野猪林》,袁世海心甘情愿地为其配演该剧的鲁智深。马连良先生新收下的徒弟冯志孝要演出马派戏《淮河营》,他主动提出为其配演该剧的淮南王刘长。

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分配到中国京剧院的青年旦角演员刘长瑜很有表演才能,他就带刘长瑜演出《牛皋招亲》,一字一句地教她。他以长辈的身份扶植起李少春的儿子李宝春,每次为李宝春排演新戏,他都亲自把关,精雕细刻,并且在生活上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备至。

马连良的得意弟子张学津从上海回到北京,一时无法安排工作。袁世海得知后,亲自组织演出队,让张学津与他同台合作,带着张学津演出了《群英会》、《四进士》、《十老安刘》等戏。其中,许多都是袁世海为张学津演配角。他这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师生

北京戏校的校长孙毓敏得知袁世海非常关心学校的教学,就聘请他为学校的名誉校长。按说这是一个闲职,但袁世海却倾注了自己的大量心血。他看过学校演出的《打金砖》后,非常直率尖锐地指出花脸学生的脚步没有基本功,必须要加强脚步的培训。他大会说、小会讲,只要一见到孙毓敏校长,就要询问这个问题落实得如何了。

尤其是在他又一次观看《打金砖》后,特意把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吴一平和花脸教师孟宪达叫到他的家里。就像当年郝寿臣校长给学生上课一样,袁世海极其认真、极其仔细地给他们教了一遍。然后又“拉”一遍身段,他自己把身段都走出来,一招一式地示范。而且,他还把剧中马武、姚期、姚刚、郭荣四个花脸角色的表演要点都详细讲解了一遍。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在场的师生。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刻苦练功,不辜负袁世海老师的期望和教诲。

1 阅读:25
啸火谈明星娱乐

啸火谈明星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