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道德经 I 天篇 I 第8章」
人往往因为这些错误导致始终一事无成,违背天道的最大禁忌,不妨看看你究竟犯了多少条?
老子在天篇不断的告诉我们天道的规律和法则,其实无非就是让修道之人懂得向天道学习,那么眼看天篇就要结束了,老子也总结出了天的行事之道供世人去参悟效仿。话不多说我们开始今天的章节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来,黯然而善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夫唯道,善贷且成!」
首先我们来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不是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关系啊?包括很多人都非常崇尚一种竞争的心态,喜欢比拼,甚至还衍生出了恶性竞争,总之就是凡事都讲求要争一个输赢胜负。但是你有没想过到底什么是胜负,竞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说说现代人的竞争理念,这个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比拼、攀比。那么既然是比,肯定就需要时刻去观察、关注、对比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例如赛跑,你在内侧的赛道,别人在外侧的赛道,跑直线别人在身后你是看不见的,但是当进入弯道的角度去看时,人就很容易失去前后的空间感,产生别人已经赶超上来的错觉,但实际上出弯的时候,你可能本应是快人一步的,但是如果你在这时候过分关注与别人的位置进度,而自己慌了神,那很可能这个弯道你就真的被超越了。所以事实上竞争这种行为本身,就非常容易让人自乱阵脚。
那么老子说天道不争,但是却善于取胜。这里其实就透露出了一个血淋淋的客观事实,那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所以我们看真正的胜负,是单纯依靠争来的吗?显然现实中争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最后被别人坐收渔翁之利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重点就在于,人们会把原本客观存在的竞争关系,变化成一种竞争的心态,进而演变成一种烦恼去影响你,并且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我们要明白,竞争是实有的,而竞争的心态是则自生的烦恼,本质上对胜负毫无意义。因为真正能否胜利的关键,考验的是你有没有认真思考「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有没有发扬利用自己的优势「损有余以补不足」。所以,天道不争而善胜的关键,就是不攀比,不做无谓的消耗,只需要把精力全部专注于周全的做好自己就够了,这才是发挥最大能量的唯一途径,也是能够取胜的正确方法。
紧接着老子又说「天之道;不言而善应」,什么意思呢?「言」在这里很好理解,就是指言语,而「应」在这里,则是回应的意思。也就是说,天道没有言语,但是却非常善于以实际行动回应。我们看事实是不是这样,你一定不会听说天道回应过谁,你做善事天道也不会夸赞你,作恶天道也不会警告你,但是后果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很多时候人们局限于时间的尺度,难以窥见罢了。我们就说最简单的,现实中你在房前种一棵树,那这棵树迟早能为你纳凉。而你砍掉房前一棵树,你也就失去了为你抵御风雨的依靠。这就是天道不言,却非常善于用现实来回应你。
我们在反观人道呢?经常满口答应别人却做不到的事情例子太多了,究其原因就是话太多太满,所以无形中要面临的消耗也太多,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言论。所以这里我们要学习天道什么呢?
有句话叫「喜时常失信,怒时常失语。」人们习惯于一高兴就什么都肯答应别人,最后做不到。反过来一生气什么狠话都能说,最后自己也不会去那样做。语言是有能量的,可以鼓舞别人,也可以伤害别人,同时也会耗损自己。所以很多时候自己肆意妄为的言语,同样会让自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而我们要向天道学习的,就是不可说,不可说。依旧是不耗费过多的能量精力在言语的层面之上。善人不必说善,恶人不必说恶,你只要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你做的事就自然会替你发言,这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发言。
老子这两段对天道的陈述,其实我们可以用天篇第六章的模式去反思一下「天之道,損有余,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奉有余」,同样的「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反观人道呢?「 善争而不胜,善言而不应。」,我们看现实的人道,是不是正和老子所描述的天道相反呢?
随后老子又说「天之道;不招而自来」,这句话其实和我们在天篇第二章所讲的「天道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有异曲同工之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天道总是不请自来,或者说天道是你请也请不来的。唯有顺应天道,懂得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他自然就会到来并且给你合理的回报。简单点说,例如你看天气预报明天是大晴天,那么你选择在明天洗衣服,自然就很容易晒干,这就是顺应天道。古人自然也有根据星象等因素观察天道规律的方法,能掐会算你就是诸葛亮、司马懿。
然而从人道来看这句话的另一个层面呢?人总是碍于各种因素的困扰,难以推脱他人的请辞,这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有时候时机并不成熟,或者说条件并不具足,你却因为难以拒绝而做一些事情,结果往往也都是徒劳无功的。所以人更是要向天道去学习,不要因招而来,原本再多一些时间就可以达成的事情,却因为急功近利而满盘皆输。
最后老子说,「天之道;黯然而善谋」,所谓「黯者,深黑也」,黑到完全看不出任何轨迹,不漏一点风声,难以窥见一丝丝意图。其实黯然在这里所指的,有点像人们说的阴险,但这个阴险并不是贬义词,他的真实含义是不声张,不会表现出任何端倪。我们看天道的褒奖也好,惩罚也罢,看上去总是突如其来的。因为你并不知道,天道在这背后到底谋划了多久。
但真的是天道在谋划吗?实际上只是人们的行为让天道的能量不断集聚,但人却不自知,最终爆发的时候一发不可收拾罢了。这其中的黯然,也就是说天道在真正行事之前,绝不会透露出任何讯息。他不是一点点提醒你,一点点示现给你,而是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让你完全来不及躲闪,所以天道想要惩罚一个人,是绝对躲不掉的,甚至在惩罚之前,这人还以为自己在利用天道获利,天道在嘉奖自己,殊不知大祸已经悄然临头。
然而人道呢?很多人做事喜欢声张,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有点什么想法都守不住,难免被有心人知道后施加阻力,结果等到真要做事的时候又困难重重。这种因为表现的太过光明最后招致计算,胎死腹中的事在现实中同样是每天都在上演着。很多人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黯然」的道理,反而太过张扬,被别人看出了端倪。所以我们民间才有诸如闷声发大财,扮猪吃老虎,这种看似阴险狡诈,实则真正得利的谚语。
老子说「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来,黯然而善谋」,这段话其实非常实际,并且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简而言之,与人道反着的就是天道,我们无论是修行也好,生活中也罢,都要懂得这些道理。不争而胜,不言而应,不招而来,不漏而谋,这就是老子所传达给我们的天道大智慧!真正的胜者永远是低头做事的人,而不会是东张西望张牙舞爪。
最后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夫唯道,善贷且成!」我们首先来说这个「天之道,利而不害」,前面章节我们多次提到,天道会惩罚做错事的人,那怎么叫利而不害呢?我们要明白老子这个利而不害所针对的是一切道法自然的事物。因为凡事都难逃利害关系,有利就必定有害,而天道利而不害,利的实际上就是一切道法自然,一切顺应天道而不自生的人事物,而害的则是一切违背道法自然,一切违背天道自生的人事物。
那么「圣人之道,为而弗争」呢?圣人是什么呀?素朴多次解释过,圣人实则是与天道看齐的,或者说圣人之道亦是天道,他们都是顺应道法自然,与道法自然之万物和谐共处的。这里的「为而弗争」,所对应的是我们道篇的第七章「万物归之而弗知主,常无为也」,无论道法也好,天道和圣人也罢,他们是无为的吗?他们从主观上来说是无为的,因为他们从没有主动想要去做什么。
但你说他们真的无为嘛?从客观事实上来讲,他们又确实造成了很多的后果,好的后果,坏的后果。这些是他们做的吗?这其实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的道理。你一定要在雨天出门,那被打湿衣服怪天还是怪你呢?所谓的「圣人之道,为而弗争」,其实和天道一样,他并不是为了竞争,也不是为了争取什么,圣人所作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顺水推舟罢了。
那么「夫唯道,善贷且成」呢?「夫者」想必大家也很熟悉了,夫是道法自然的平衡者,也是替天行道的人。「唯」字在这里和唯唯诺诺一样,是遵从和恭顺的意思。那么老子说夫者遵从恭顺天道,究竟是遵从什么呢?就是「善贷且成」,首先来说「善」字,就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再来看这个「贷」字,「贷者,施也」,所以这个「贷」字其实就类似于一种赋能,为了协助你促成所做的事物。
所以说「夫唯道,善贷且成」,夫者遵从天道,更顺应道法自然,我们说夫者替天行道,其实就和前面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一样,实际上有利就有害。夫者替天行道也好,为促成顺应天道的人事物赋能也罢,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里,有受益者就肯定有受害者。老子说夫者善于赋能,善于促成那些符合天道事物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我们懂得顺应天道。就如同我们在天篇第三章所讲过的,利用天道的规则去做事,利用天时来推波助澜,那样天自然会帮你。
老子在这里讲天道、圣人、夫者,其实是把他们说成了一个并列的关系,也就是告诉我们,天道和圣人以及夫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就像是道法自然三位一体的展现,他们都是在道法自然的统御之下应运而生的形态,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是「天之道,圣人之道,夫唯道,利而不害,为而弗争,善贷且成!」这样是不是就好理解一些了呢?哪怕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又或者是修行人,只要学习顺应天道的规律,去利益那些顺应天道的事物,只管低头做而不攀比不争执,懂得去为那些顺应天道的事物赋能,那么你自然就可以从中获得天道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