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元一对真不贵,清黄花梨杌凳捡漏还是吃药?

藏咖程 2025-03-28 16:36:45

断代为十八世纪的黄花梨杌凳,长51.7宽41高49厘米,样式美观,器型少见,材质特点昨天已简介。

完整度方面,凳子的坐面过于平整,硬邦邦像是贴席硬屉,从下面一看果然如此。

凳子底部原来安弯带两根,其中一个被原样保留,上表面两端被削去一部分,再将中间垫平,穿编绳索的棕眼被堵住。

另一只凳子的弯带被换成直枨,修理方式有所不同,原因并不清楚,对藏品的影响也不大。

经过这种流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软屉改硬屉,家具的老底已荡然无存。同时还注意到,管脚枨背面轮廓不全。

方凳足端直角锐利,几乎不见磨损的钝圆形,推测是在修整的过程中,为找平四足而截去了一小段。

在足端管脚枨的丁字形连接部位,发现还是有黄花梨的感觉,昨天说到凳面特征模棱两可,又绕回了材质话题。

结果,估价1万至1.5万英镑的黄花梨杌凳成对,以1.13万英镑成交,约合9.95万元人民币。

倘若材质无误,这样一对黄花梨方凳十万元算捡漏,普普通通一只明式基本款也要大几万元。

然而,对于不太开门黄花梨家具,稳妥的办法是开窗查验,既可闻味还能看到直观细节,这是古玩市场上的通行办法,但在拍卖场上不行。

有些玩家艺高人胆大,仅凭一点把握便敢于出手,往往能以很低的价格拿下好东西,当然也少不了吃药的可能性。

各位木友,在您看来,这对十万元左右的杌凳,是捡漏呢,还是吃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