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备上几瓶好酒,不管是自己喝还是招待客人,大家都希望能选到品质好、口感不错的酒。不过,在这个酒类消费的旺季时间里,市场上也有一些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酒品混杂其中。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春节期间买酒时要特别留意的三种“挂羊头卖狗肉”酒,希望大家擦亮眼睛,避免买到不好的酒。
一、留意标注“香精”的白酒
买白酒时,大家往往更看重品牌和价格,却容易忽略配料表这个重要信息。其实,配料表就是酒品的“身份证”,能直接反映这款酒的品质和制作工艺。那些写着“食用香精”的白酒,买的时候得特别留心。
配料表中列出了生产白酒时用到的所有原料,好的白酒,配料表通常很简单,主要是优质的粮食(比如高粱、小麦)、好水和酿造用的曲药。这些原料经过精心挑选和合理搭配,才能酿出好喝的酒。有些商家为了降本增效,往往会在白酒里添加食用酒精和香精等“高科技”来勾兑。这类酒虽然便宜,但口感不实,缺乏层次感,喝起来可能会有上头或喉咙不舒服的感觉。长期喝这种酒,对健康也不利。
二、散酒有隐患
在农村,不少人觉得自酿的散装白酒是“纯粮酿造”、“传统手艺”,因此很受欢迎。但事实上,虽然散装酒看似天然,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一方面,散装酒的生产环境往往达不到卫生标准,很多散装酒是在简陋的小作坊里酿制的,没有正规的设备和流程。在这样环境下生产的酒,容易被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对健康有潜在威胁。另一方面,散装酒的酿造工艺也缺乏规范,因为缺少科学的酿造技术和质量控制,导致散装酒的口感和品质往往不稳定。
散装酒确实容易有问题,不过买瓶装酒时,大家也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产品是正规合法的。
三、“内供”的真相
在市场上,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商家打着“专供”、“内供”的旗号卖酒,这些酒标价一般还很高,就为了吸引不懂行的,以为自己买到了珍品,但这些酒真的靠谱么?
实际上,很多所谓的“专供”酒不过是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搞出来的噱头罢了。很多都没有生产许可和检验证明。不仅可能让你花冤枉钱,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因为这些酒缺乏正规的销售渠道和质量保障,万一有问题,也很难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