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卫气”未病先防

中国城市报 2024-11-07 21:59:46

一剂古方承载岁月,一抹药香沉淀时光。中医药千年传承,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方法,始终如一地守护着人们的健康。近年来,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的中医药文化地位逐渐提升,受众信赖群体也由之前的老一辈扩展到年轻一代。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不少医院的中医科门诊的就诊患者增多。如何正确认识呼吸道疾病?如何进行科学预防?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问题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春勇。

“卫气”不足易生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紧张焦虑、失眠多梦,以及隔三岔五就感冒、发烧、咽喉不适……这正是免疫力“走下坡路”的表现。秋冬季节干燥的空气、较大的昼夜温差、冷空气的影响都会刺激到呼吸系统黏膜,从而损伤并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包括外因和内因。来自外面的病因,中医称为邪气。”王春勇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中医理论认为,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因风寒外袭、燥邪侵扰,导致肺气受阻,气机不畅,从而引发鼻塞、流涕、咳嗽连连、体温攀升等病患症状。

“究其原因,是因为自身卫气不固,为病邪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会。”王春勇说。

什么是卫气?

“‘卫气’和人体免疫相关,主要分布于人体体表,主要作用是防御外邪入侵。”王春勇解释道,卫气顾名思义就是对人体具有保卫、防御作用的气,当人体遭遇外邪时,人体卫气会第一时间响应,积极防御入侵病邪。

在《正气存内》一书中,王春勇通过就诊案例对卫气的存在和作用做出了解释: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表面看并不强壮,但在流行病肆虐时始终没有感染,因此担心有免疫力缺陷前来就诊。在询问后得知,两个人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在穿着保暖的前提下每天都会进行户外活动,由于卫气保卫得当,所以两个人没有感染。

“每天规律的生活和户外活动可以强化卫气和皮肤的防寒能力,自身物理保暖保护了卫气和皮肤没有被破坏,这两点让卫气和皮肤防御作用完好,所以即便是传染病也不会轻易感染。”王春勇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解释道,免疫力是身体的一道防线,是抵抗疾病的“卫士”,正常情况下,免疫力能保证人体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当这种防御功能降低后,各种病原微生物就很容易侵入体内,进而引多种疾病。

辨证处方问《伤寒》

“以前不少患者认为中医擅长调理慢性疾病,是‘慢郎中’,主要作用是养生,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中医真正的优势不仅在于慢性病的治疗,更在于急症的救治。”王春勇说,中医对于疫病、伤寒治疗也是很擅长的。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往往是在迫切需要治疗时,才会找大夫诊疗,因此中医中药更多的是在治疗急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王春勇说。

回望历史,中医对于疫病防治具有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与经验,常常在救治病人过程中形成、发展疫病理论,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良方。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记载,指出疫病的传染、流行性与临床表现相似的特点。

在东汉后期,大疫流行,医圣张仲景总结疫病防治经验、创新中医理论,在其编著的《伤寒杂病论·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病与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伤寒六经辨证的问世与广泛应用,有效地指导着疫病防治。

《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在中医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帝内经》强调的是整体观和预防观,而《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治疗方法的创新。

其实,中医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出血类疾病、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等方面有确切的疗效。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一些选择看中医科的患者存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医药的介入则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采集患者的发病信息,结合发病地区的气候特点,运用中医学理论,推断疾病的病因,实施辨证论治,给予诊断处方。患者服药后,再根据疗效反馈判断治疗是否恰当合适,再不断修正判断,调整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和能力。”王春勇说。

流感高发季即将到来。在居家治疗流感时,虽然中医药的安全性较高,但在使用中药时,仍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不同症型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王春勇强调,使用中成药时必须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和体质的患者表现不一样,处方用药也有一定差别,只有根据四诊采集的结果,结合气候特点审证求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呼吸道疾病治疗期间,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王春勇建议,应根据咳嗽寒热属性调整饮食,寒咳时应避免寒凉食物,热咳时应减少煎炸食物的摄入。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等。

“如果大家想详细了解中医辨证治疗伤寒的过程,可以参考一下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正气存内》一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王春勇说。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在不少中医医师师看来,疾病之所以发生,正气衰弱是根本原因,正气的盛衰存亡对疾病的发展转归与疗效起决定性作用。

在提升免疫力、防治疾病方面,中医药具有特色优势。

“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就是指免疫力‘好’的状态。治疗免疫力下降的患者,中医重点着手于阴阳平衡的调整。”王春勇解释说,在中医理论中,将维持人体机能活动及抵抗、清除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都归于“正气”,正气“足”则免疫力“好”。中医认为免疫力是调出来的,不是补出来的,上火了就需要泻火,有虚才能补,只有阴阳平衡了才是正气存内的状态,所以阴阳平衡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阴阳平衡,正气存内?

对此,王春勇给出了“中医方案”:要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均衡饮食,保障充足的睡眠,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态平衡。当然,如果经过上述生活起居的调理,还有不适的感觉,建议适当做一些药物调理。

结合多年的免疫力调节临床经验,王春勇直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减退,很多老人有基础疾病,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老年人整体机能会伴随时间下降,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细菌。”为帮助老年群体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王春勇建议:老年群体可以在白天、寒热适宜的时间段,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注意夜间不要剧烈运动、出大汗,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方式。另外,要避免去人员过多或者环境密闭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0 阅读:0

中国城市报

简介: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城市观点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