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哪?车厘子买回家几天就烂,海运1个月到中国却不腐烂!

蝉说春秋 2025-01-28 04:51:45

最近两年,智利车厘子价格大跳水,以前都要60~80元/斤,现在呢?

2024年11月底,智利车厘子售价40~60元/斤。

2025年1月初,智利车厘子售价15~25元/斤。

看到这么低的价格,我也忍不住买了5斤,结果买回家3~5天后,车厘子就开始明显软烂,我担心中毒,最后把2斤车厘子扔掉了。

但是我查了下,车厘子从智利装货从港口出发,算上20~25节的船舶航速,要整整30天才能抵达中国市场。

一个是3~5天就烂,一个是在海上运输30天都不烂,如此强大的反差,不禁让消费者感到害怕!

难不成有“科技与狠活”?由于孩子喜欢吃车厘子,我就去查了一下。

智利车厘子为什么在海上运输30天后,还能保持新鲜?

1.采摘时七分熟

经过多年经验,农户发现车厘子的最佳采摘阶段是七分熟。

七分熟的车厘子果肉硬度适中,在长途运输期间,即便发生碰撞,一般也不会有损伤。

巧妙的是,七分熟的车厘子在漂洋过海的一个月内,通过技术控制,会逐渐成熟到九分熟,甚至完全成熟,刚好能直接进入消费者口中。

2.采摘后迅速消毒灭菌

采摘时,果农的手上有大量肉眼不可查的细菌微生物,再加上车厘子本身附带的,包括霉菌、酵母菌等病原菌,很有可能会加速让车厘子加速腐烂。

为了保障车厘子的卫生安全,智利果农会对车厘子进行统一消毒灭菌,防止其在运输期间腐烂变质。

3.低温冷藏

低温冷藏是延长水果保鲜期的核心秘诀,哪怕在消毒杀菌环节有些遗漏,低温也会遏制病原微生物的繁衍。

车厘子体内有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低温环境下,SOD活性会提高,这东西会清除自由基,保持车厘子细胞结构稳定,简单的说,低温能延缓车厘子的衰老(变熟)速度。

没想到的是,车厘子果皮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在低温下含量会很高,反而更容易突出果皮的鲜艳度和色泽度,并且低温能牢牢锁住车厘子内部水分。

4.特殊气调技术

果肉是会呼吸的。

这话看似不着边际,却又符合科学原理,车厘子在采摘后,会通过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来维持生命活动,表现是“成熟”或者说“衰老腐烂”。

也就是说,只要在密闭空间内控制氧气含量,就能大幅度降低车厘子的呼吸频率,这种技术在业内被称为“气调技术”。

在气调技术影响下,车厘子的呼吸速率降低至正常的1/10,并且缺氧环境还能进一步遏制细菌微生物的繁衍。

普通冷藏环境下,车厘子的储存周期为2~4周,但在结合气调技术后,储存周期能延长到6~8周。

综合而言

在智利采摘的车厘子,在结合“七分熟采摘”、“消毒杀菌”、“冷藏”、“气调技术”等因素后,非但能保持在30天内不腐烂,还能保证口感和色泽都很不错。

至于为什么买回家3天就烂,原因也很简单。

常温状态下,你的手上、空气中都含量大量细菌微生物,再加上不是低温,以及空气中富含氧气,这些都在加速车厘子的成熟衰老。

如果想要延长车厘子的保质期,买回家后用清水冲洗,接着丢到冰箱里。

延伸阅读:多吃车厘子会中毒吗?

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也有不少让人恐慌的传言,例如“吃5颗车厘子就会中毒,所以车厘子不能多吃!”

这里面说的“中毒”,是指氢氰酸中毒。

氢氰酸哪来的?

氰苷进入人体后,在酶和酸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有毒的氢氰酸。

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氢氰酸中毒的剂量是120毫克。

想要产生氢氰酸,就需要有氰苷,重点来了!

车厘子果肉中氰苷的含量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只有在车厘子的果核中,氰苷的含量才明显些,换算如下:

每克车厘子核仁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大约只有几十微克。

不理解的朋友直接看结论:只有当你吃下几十颗果核(车厘子)后,才有可能氢氰酸中毒。

谁家好人没事,猛吃车厘子的果核?

所以,猛吃车厘子中毒的言论,实在有些夸大了。

之所以吃车厘子,身体会不舒服的原因是,车厘子果肉中含量大量纤维素,适量吃对人体有好处,但过量食用就会出现肚子不舒服等症状。

不过换句话说,无节制的猛吃西瓜、荔枝、香蕉、苹果等水果都不好,所以这“锅”车厘子不背。

0 阅读:0
蝉说春秋

蝉说春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