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拿大都失败了,为什么中国能成功造出民用大客机?

蝉说春秋 2024-11-15 05:23:01
日本民航失败

要说日本航空的技术底蕴,那肯定是有的。

20世纪40年代,零式战斗机的航程、垂直爬升、水平盘旋、火力等,都要高出同时代战机一代接,所以被誉为“六边形战士”,而这款战机的背后是日本中岛飞机和三菱重工。

二战期间,日本空军力量的强悍程度,确实让各国都大吃一惊。

所以在二战结束后,驻日盟军司令部颁布了《航空禁止令》,不仅销毁日本战机,就连航空相关知识也不得讲授。

按照这个剧本,日本民航肯定会被一直封锁,但朝鲜战争是一个契机。

由于美国跟朝鲜半岛相隔太远,所以他们在日本建立了飞机产业链,不仅废除《航空禁止令》,还让三菱等公司参与其中。

也就是说,受到朝鲜战争影响,日本航空从被封锁到腾飞,完成了逆袭。

日本为什么想造大飞机?

因为在一架波音787客机中,日本零件的占比高达35%,如果再结合技术底蕴,日本有信心独立造出民用大客机。

2008年,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联合富士重工和川崎重工等大企业,正式启动“三菱喷气式支线客机(MRJ)”,计划于2013年完成首批交付。

2013年,MRJ首批未能如期交付,推迟次数高达6次。

2015年,MRJ因某些原因,没能成功获得适航资格。

2023年,三菱重工业公司正式宣布,停止研发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原MRJ)。

从2008年到2023年,日本15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加拿大民航失败

庞巴迪的发家契机是二战,当时军方购买了大量雪地车,让庞巴迪积累了原始资本。

1986年,财大气粗的庞巴迪开始进军民航领域,不过刚开始研发的是小型客机,例如CRJ-100和CRJ-20。

随着支线飞机业务越做越大,庞巴迪开始进军大客机领域。

2007年,庞巴迪宣布研发座位数130、160的C系列客机,选择跟波音空客抢占市场。

2015年,庞巴迪拿到了C系列客机的适航证,但销量不尽人意。

由于众多原因,庞巴迪在2018年卖掉了支线飞机业务,2019年卖掉了C系列客机业务,并于2021年被法国阿尔斯通收购。

中国民航客机为什么发展的如此艰辛?

日本航空研发的MRJ(SpaceJet)客机为什么失败?

一方面是零部件问题,虽然早在2004年,日本零部件占波音客机零部件35%,但不代表日本具备独立生产大客机的能力。

因为后续RMJ在测试中,多次发生故障,其中包括航电系统软件、飞机发动机控制软件、电气配置等各种问题。

这一点中国同样被困住了很久,不过我们在13个省市、47家单位、468位专家的联合设计下,成功突破了163项关键技术。

仅仅是C919结构这一块,参与的单位就有沈飞民机、西飞国际、成飞民机、哈飞集团、洪都集团、昌飞集团、上飞公司等等,都是全明星阵容。

国内参与C919研制的单位超过1000家,人员超过20万,还有一支数万人的高技术装配技术团队。

有人说,组装的能有啥技术含量,这话不敢认同。

如果按这个逻辑,社会上资源很多,在整合供应链、销售端等渠道后,难道就能赚大钱了吗?这样人人都是大富翁。

一架客机从螺丝钉到复杂的电子系统在内,零部件数量基本都有几百万个,完美整合100个、1000个零部件不难,可想要完美整合几百万个零部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来看庞巴迪。

庞巴迪大客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政府支持。

庞巴迪跟波音打了不少官司,最后还是输掉了,如果庞巴迪背后有国家鼎力支持,或许结局没这么惨。

我国截然不同,C919是全国齐心协力研发的客机,背后有国家支持,即便欧美使绊子也不慌。

最关键的一点是“国内需求”。

不论日本航空还是加拿大庞巴迪,他们想的都是通过研发大客机,去国际市场跟波音空客抢蛋糕。

但是日本、加拿大国内对客机的需求量较低。

以2015年日本数据举例,日本航空、全日空、Peach、Vanilla Air、Jet Star等,所有客机加起来也就500多架。

一架客机15年寿命计算,只要新机每年产量35架就能满足,那么多余的客机干嘛去呢?

只能去国际市场跟波音空客硬碰硬。

但是中国民航市场的需求量却十分巨大。

2024年,中国57家航空公司共拥有4240多架飞机,是日本客机数量的8倍。

并且波音公司在《2018-2037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展望》中预测,中国未来20年间将需要7690架新飞机,总价值达1.2万亿美元。

总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空服务市场之一。

退一步讲,有如此庞大的国内民航市场作为大本营,我们才有信心、动力去研发大客机,即便全部内销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0 阅读:0
蝉说春秋

蝉说春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