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昌市内部,虽然各种开发区、新区、产业集聚区有不少,但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东城区、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才是直属于许昌市本级的功能区,三者的党工委、管委会均是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三者虽然在空间范围上依托于魏都区或建安区,但都被赋予了独立的社会、经济等事务的权限。在剔除这三大市属功能区的实管范围后,才是魏都区、建安区的实际管理范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f1fdd4497fb9705f22357fea795cac0.jpg)
单就三大功能区而言,虽说都直属于市级,但由于发展定位、产业分工、资源倾斜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三者在开发建设力度、软硬件配置等方面出现了不小差距。
若要论谁是许昌三大市属功能区中“最难”的那一位,那么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当选几乎没有争议。
为什么许昌开发区在三者中“最难”?
一、开发区不在许昌城区扩张、布局资源的重点突破方向
在许昌城区,先以老城区为起点,以清潩河为界限向东发展“东城区”,再在东城区以北打造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才是城区近20年来的重点方向。
市政府及下辖机构、许昌科技馆、许都大剧院、许昌博物馆等大型公共设施;许昌市立医院、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等医疗和教育资源;大规模的居住区及配套商业综合体等均分布在东城区。
许昌市中心医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第一中学隆昌路校区、许昌实验小学万通街校区、许昌电气谷、许昌卷烟厂、许昌中央公园以及大规模的住宅区均位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a25646a6c4f79e784c8a73a18188548.jpg)
反观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则位于许昌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完全不在市里的重点发展方向上。与市里的主攻方向截然相反,就意味着开发区很难参与到中心城区的主流经济活动中去,导致市级的经济资源不容易被分流至开发区,进而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界面更新、产业搭建、产业用地供应方面也难以搭上市级的顺风车。
二、产业布局的门槛相对较高,且个别主导产业与示范区存在竞争
身为“经济技术开发区”且位于中心城区的边缘地带,这就决定了许昌开发区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方面要相当考究,例如大型化工、钢铁、火力发电等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并不能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以电力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发制品才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
无独有偶,许昌示范区的主导产业中也有以电力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许继电气既在开发区有布局,也在示范区有布局,虽然在主攻的细分领域上可能有差别,但总体的竞争还是不可避免的。
再加上示范区内还有电气谷以及许继电气配套企业的加持,开发区现阶段反而处于了下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cb5279beeff7c359d16c11828bdce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