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16市中,谁在铁路方面的配置堪称最顶级?
提及这个问题,那么省会合肥必然是公认的答案,这里不仅线路数量多,而且车站数量、车次数量、通达度更是自成一档。
若只看皖北地区,谁的“铁路配置”堪称最佳、最顶级?
提及这个问题,那么蚌埠、阜阳都会被人们提到,毕竟两市不仅普铁、高铁兼备,而且不乏铁路干线,例如蚌埠市境内的国家级主干线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阜阳市境内的国家级主干线有有京九铁路、京港高铁商丘—合肥段。
除此以外,两地均是有铁路交汇的枢纽城市,例如京沪铁路与水蚌铁路交汇于蚌埠站;京沪高铁与合蚌高铁在蚌埠南站交汇。京九铁路与阜六铁路在阜阳站交汇;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丘—合肥段交汇于阜阳西站。
但这毕竟只是代表性的情况对比,要结合现阶段的客观情况来看,阜阳市的铁路配置已是皖北地区最佳。
在安徽,为什么说阜阳市的铁路配置已是皖北地区最佳?
一、阜阳市境内的线路数量相对较多,并形成了铁路枢纽,且线路不乏国家级主干线
在普速铁路时代,安徽省内的铁路数量有许多条,但拥有国家级主干线身份的当属南北走向的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其中京九铁路不仅过境阜阳市,而且与后来的阜六铁路、漯阜铁路、青阜铁路交汇于阜阳站,阜阳由此进入了铁路枢纽城市之列。
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于2019年12月1日同日开通,两条线路交汇于阜阳西站,阜阳在进入高铁时代的同时也喜提高铁枢纽城市的身份。而目前正在修建的阜淮高铁同样起始于阜阳西站,阜阳西站自身的枢纽性、阜阳的铁路交通地位将再次得到加强。
反观淮北地区其他地级市,亳州、淮北、淮南目前仍只有一条在运行的高铁线路,宿州市境内虽有京沪高铁、徐兰高铁两大主干道,但前者过境埇桥区,后者则过境萧县、砀山县,枢纽性不及市区。
蚌埠虽有两条高铁线路交汇在蚌埠南站,但尚未有新的在建线路接入。
二、全市范围内的铁路客运车站数量相对较多
提及一个地级市的铁路站点,人们往往只会联想到位于市区乃至中心城区的车站或者“以地级市命名”的客运车站,县域成员中的车站很容易被忽略。
仅以拥有客运业务的铁路站点为例,阜阳全市范围的数量就相对不少。在普速铁路方面,市区拥有阜阳站,县域成员中则拥有太和北站、界首市站、颖上站、阜南站。高铁方面,市区拥有阜阳西站;县域成员中拥有太和东站、界首南站、颖上北站、临泉站。
三、阜阳西站的站台规模多达7台17线,待阜淮高铁开通后会再增加3台5线
对于一座铁路客运车站而言,站房规模的大小能理论上决定乘客承载量的上限,而站台规模的大小则反映出了该车站全天停靠车次的多少。
在阜阳,阜阳西站是目前站台规模最大的车站,郑阜场、京港场合计的规模已达到7站台17线,待阜淮高铁开通后,阜阳西站会达到10台22线的站台规模。
放眼皖北地区,这一站台规模自成一档。而同在地级市市区的蚌埠南站、宿州东站、亳州南站、淮南南站现阶段分别为5台11线、2台6线、2台6线、2台6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