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苏联要和中国搞军事合作,毛主席为何拒绝

澳古说历史本人 2023-07-01 16:38:28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表现出色后,前苏联抛掉了对中国的不信任,中苏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苏联对中国的156项援助等等,都是那时候来的。

在此情况下,苏联又提出了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要说中国当时军工底子还很薄弱,在军事上也引进了苏联不少技术。但对苏联提出军事合作的要求,毛主席却一口拒绝了。

苏联的军事合作是怎么回事,毛主席又为何拒绝,这要说到上世纪50年代中苏之间的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

时间倒回到1957年11月,当时毛主席、宋庆龄等率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纪念活动,这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件大事。

随行的除了党政领导代表,还另有一个军事友好访苏代表团,由在抗美援朝在苏联人心中扬名立万的彭德怀率领,副团长为叶帅,团员囊括新中国将帅之精英,总参谋长粟裕、总政主任谭政、海军司令肖劲光、空军司令刘亚楼以及众多名将都在其中,星光闪耀。

这个团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商谈两年前赫鲁晓夫向彭德怀提出的建议,即进行中苏合作。其中包括建立中国原子能工业、帮助中国建立军事航空工业及舰艇建造等大项目。

毋庸讳言,50年代的新中国立国未久,工业基础薄弱,而57年苏联已把卫星送上天,引发美国朝野震动,故此一直把苏联当做老大哥一般的学习榜样。如今老大哥肯在军事上再提携一把,显然能让中国的军事工业大大提速。

对中国而言,这才是比十月革命庆典更重要的事。

说到军事合作,其实55年中苏已经签订过一个防空协定,当时也是应苏联国防部提议,中国派出陈赓、王秉璋、成均等组成的9人代表团,于2月6日在苏联伯力签订的。

但是这份协议有猫腻,三个文件没有中文本,只有俄文本,不符合国际惯例。

众人回国后商量,联想到大清时期与俄国签订勘界协议之类的典故,也是只有俄文而无中文,清朝因此吃了不少亏。

大清的错误新中国不能再犯啊,彭德怀向中央建议,暂不批准该协定,协议由此搁浅。

不过这没对中苏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彭德怀在1955年5月在赴波兰途中顺道访苏,与赫鲁晓夫会谈两次,彼此都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

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代表团来到苏联,彭德怀再次与赫鲁晓夫进行协商。

双方谈得很利索,很快达成原则上的合作意向:苏联远东海空军将和中国合作。至于细节,由两国军事部门进一步协商解决。

到这里,事情进行得很完美。苏联还安排了中国代表团访问了两个军区,参观了三个军事基地。临走前,彭总在莫斯科举行告别宴会,答谢主人的热情招待。赫鲁晓夫也很给面子,他在宴会上说:

每当同中国朋友会见时总感到特别愉快,因为我们同中国同志的关系亲如兄弟,我们是置身于一个屋顶下的一家人,能够像亲兄弟一样非常友好地相处。

这次莫斯科会议是个高潮,从1957年到1958年,中苏在政治经济上都合作紧密。

赫鲁晓夫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他终于抛出了自己对军事合作的具体想法。

事情从这一刻起发生了转变。

原因在于赫鲁晓夫的计划,他要求在中国允许苏联在境内建造一个长波电台,双方共同建设,建成后共同使用。

按照赫鲁晓夫的意思,苏联驻北京大使尤金面见毛主席,正式提出了建议。

结果如何呢?这里引用赫鲁晓夫回忆录里的文字:

“结果呢,中国人就是不合作。他们的反应既愤怒又激烈。当我们驻北京的大使尤金向中国领导人提建议的时候,他高声说道:你们怎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这种建议是对我们民族尊严和主权的侮辱!尤金向中央委员会发来了一封吓人的电报,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要搞清楚毛主席为何有这么强烈的反应,不惜得罪苏联,先要明白长波电台为何物。

不要被名字中的“电台”迷惑,以为长波电台是类似电视剧里那种便携的小电台。

长波电台的重点在“长波”,与它相对的是传播距离较近的地波。长波之所以称长波,在于不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信号,能传播到几百公里开外的地方。

要实现这个功能,就需要建造非常高的发射天线,才能不受地表弯曲的影响。

事实上,大功率长波电台的天线比当时的电视塔还要高,比如波兰曾建起高达691米的长波发射塔,一度占据世界最高人造建筑地位。

长波电台还需要极其庞大的耗电量,一座庞大的长波电台耗电量就相当于70年代半个宁波所需电量。

长波电台的建造与维护都非常昂贵,但它的军事意义重大!

因为苏联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试航成功了,时间正是在1957年12月。

核动力潜艇是大杀器,苏联高兴之余,发现自己遇到了尴尬事。核动力潜艇是为了出海远航所用,势必要远离本土海岸线,如何与海军保持联络就成了问题。

苏联当然可以在本土造长波电台,但信号不足以覆盖到太平洋潜艇可能出没的地方。要想保证潜艇的通讯,就只剩下一个方案,在本土以外造长波电台。

赫鲁晓夫在地图上划拉来划拉去,手指停在了中国海南岛。

这个位置可算是得天独厚,在这里建造长波电台,能将苏军的通信范围推进上千公里。

还有关键的一点,中国也有建立大型长波电台的需求。

1954年,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诞生,电台需求随之而来。1957年中国建起三座小型长波电台,正是从苏联引进的设备。

有只是第一步,中国要加强潜艇的发展这是肯定的,离岸较远同样需要大功率长波电台。

大功率长波电台,成为中苏双方共同的需求。

这么一瞅,还真是雪中送炭来了,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且此时处得很好,按照赫鲁晓夫的意思,中苏之间的军事合作已经顺理成章,不会有什么问题。

然而并不是,毛主席之所以发火,是因为苏联建议的细节。

苏联提议,大功率长波电台由中苏共同投资、共同建设,苏联出大头,中国出小头,苏联出资7000万卢布,中国出资4000万卢布。

问题就在这里,建成后所有权也按照出资比例分配。

长波电台是军事设备,苏联占所有权的大头,必然意味着它要派军队技术人员维护,还有权派兵保护。

这意味着什么?在他国驻军,不就相当于个军事基地嘛!

在中国领土不允许有外国驻军,哪怕是苏联也不行!

这是毛主席在大半生斗争中总结出的经验。

亲身经历清末到新中国的毛主席深知允许外国驻军会造成何种后果。对他而言,别说驻军,就连把军队集结到家门口的机会都不能给潜在的敌人,抗美援朝正是证明。苏联此时不是敌人,但苏联一直奉行大国沙文主,不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平等地位,喜欢控制别国,这不能不引起毛主席警惕。

因此,毛泽东批示,同意在中国建设该项设施,但费用全部由中国承担,所有权归中国。欢迎苏联给予技术协助,建成后可由中苏共同使用。平时可以向苏联提供情报,战时苏联也可以派人参与。

他特别强调:“这是中国的意见,不是我个人的意见。”——中国虽然穷,也不能为了省一点儿钱就允许外国驻军。

可以看到,到这里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苏联只是没有所有权,并不影响它使用。

但苏联并不同意,经过几次会谈后,苏方始终坚持原来的方案,要进行共同投资。

如果仅是要保证使用,苏联大可接受中国的方案也并不会吃亏。坚持要投资也就是想要所有权,以方便日后派驻军队。

既然谈不拢,那就告吹,中国决定自己建设。7月21日,彭德怀致信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告知了中国的决定。

这还只是第一步。

就在7月21日同一天,眼见长波电台无望,苏联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联合舰队。

出面的还是尤金,这天他紧急求见毛主席,说有要事汇报。当晚8时,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旁会见了尤金。

尤金要谈的主要就是帮助中国加强海军和海岸防御。他说,赫鲁晓夫希望和中国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越南也可以参加,并邀请中国派人去莫斯科商谈。

对于苏联的海军技术,中国是迫切希望能得到的。之前中国曾希望苏联能提供技术援助,但苏联表示等我们有了就会提供给中国,你们不必自己造。

尤金的建议听起来像是苏联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要为中国提供帮助。

但毛主席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他问尤金,联合舰队是不是共同舰队?苏联是不是只考虑建联合舰队,否则就不打算提供帮助?苏联是不是想强迫中国搞海军“合作社”?

尤金并不能给出明确答复,推脱说这只是提议,具体还要商量。

毛主席向尤金亮明了态度:首先要搞清楚,是中苏合办,还是苏联帮助中国办。搞清楚这个根本性问题,才能派人去莫斯科。如果苏联不愿帮助中国,中国就不搞核潜艇。

毛主席为什么有这个反应,把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结合起来看,就不难明白苏联的意思。

如果中国允许苏联投资建设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就没有必要了,苏联自己的核潜艇就能发挥作用。正是因为长波电台被否了,苏联又抛出了联合舰队,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舰队。

在海南岛建立长波电台, 与美军的夏威夷基地相对。一旦苏军太平洋舰队遭遇战事,就能就近在中国港口修理和补给,苏军相当于在中国沿海拥有了一个军事基地。

但这样,不可避免会把中国拖下水。

如果建立了联合舰队,效果比长波电台还要好,舰队可以在中国沿海停泊,苏联的核潜艇可以出入南太平洋。

这两个方案的关键在于,苏联想要提高对美国的核威慑能力。

当时的苏联导弹技术不如美国,没有导弹能从苏联本土打到美国西海岸,能在中国沿海停泊,导弹就有了足够的射程,苏联的核威慑能力大大提高。

这正是苏联一直心心念念的。把目光再往后看,如果有了长波电台或联合舰队,1962年赫鲁晓夫就不必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古巴部署导弹,从中国沿海发射射程已足够。

但是,苏联目的达到了,中国的安全就没有保证了。

同样参考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以8个航母战斗群把古巴围成铁桶,片板不得进入;10万陆军集结于佛罗里达,随时准备出动;空军68个中队飞抵前沿机场,准备随时进行轰炸。

您想,要是让苏联海军能在中国沿海发射导弹,美国会是啥反应?

再往深里看,万一美苏爆发战争,中国必然成为美军第一波需要打击的目标,就如同后来古巴的形势——在冷战时期,这种可能性并不小。

因此,苏联的提议,不光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更会强制性把中国捆绑上苏联的战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说到底,这还是苏联大国主义的表现。苏联自持为社会主义老大哥,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比如朝鲜,战后朝鲜加入苏联组织的经互会,随着苏联国力的提高,朝鲜生活水平也一度好转,在60年代朝鲜国力吊打韩国,是与日本被并称为“东北亚双雄”的存在。

但这只是表面的,朝鲜在苏联的体系里有明确的定位,你该扮演什么角色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根据安排做自己的事就好,其他不用你自己操心。

所以朝鲜的经济、军事都是依赖于苏联而存在。朝鲜想发展自己的重工业,苏联不让:机器、设备、武器我直接给你运来就行,你不用自己造。

朝鲜不服,赫鲁晓夫立即派人前往朝鲜,公开批评其领导人。

带来的问题就是国家失去了自主,经济全靠安排。这一切在苏联强盛时被掩盖,苏联衰落后,问题就被放大,经济就此崩溃。

对国家来说,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

偏偏,中国是不甘受任何国家控制的,无论你是苏联还是美国。

赫鲁晓夫低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决心,他想当然地认为中苏在其他方面合作愉快,建立起长波电台或联合舰队也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第二天,毛主席再次召见尤金,重申了中国的坚决态度,他对尤金说:“你可以告诉赫鲁晓夫同志,如果讲条件,我们双方都不必谈。如果他同意,他就来,不同意,就不要来,没有什么好谈的。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手指都不行。”

但赫鲁晓夫还是来了,7月31日他飞抵北京,当天下午毛主席和赫鲁晓夫举行了会谈。

根据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赫鲁晓夫的回忆中说:“父亲决定亲自前往北京,他认为中国人没有完全弄明白,只要当面谈谈一切障碍即可迎刃而解。”

到北京后,赫鲁晓夫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4个多小时的会谈毛主席不为所动。赫鲁晓夫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这次会谈最后的结果是尤金背了锅,很快他被调回苏联。

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说:苏联的考虑针对的是美国,而不是想要控制中国。站在苏联的立场上,他的思维方式或许意识不到这种行为已经侵犯了中国主权,并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

但对近代曾长期遭受外国列强压迫的中国而言,这个问题是极其敏感的。哪怕不要苏联的技术援助,也不能允许别国驻军,或是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正如毛主席所说“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手指都不行。”

事后,赫鲁晓夫意识到了自己的草率,他后来回忆道“我们当时提出要在中国建立潜艇基地这件事,也许做得急了点。”

他也就此向毛主席道歉:“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干涉中国的内政,影响中国的经济,或者伤害中国民族尊严。”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毛主席的坚持最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结果当然是苏联作出了让步,涉及到的问题都对中国作了妥协。

1958年8月3日,彭德怀和马利诺夫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八三协定》。主要内容是:一、长波电台由中国自己建设,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苏联在设计和建筑等技术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一切费用均由中国通过贸易账户偿付。1960年2月长波电台开工建设,工程代号“5901”。

1959年2月,中苏还签订了海军舰艇技术援助的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了若干型号导弹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和相关导弹的技术资料,并转让这些项目的特许权。

回看半个多世纪前的中苏博弈,中国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自己研发,再困难也不能受制于人,称得上高瞻远瞩。数年后中苏交恶,苏联连图纸带技术人员一撤了之,倘若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存在,中国会更加被动。

发展到如今,中国海军已拥有健全的长波发射台、卫星通信网,创造了通信距离最远和通信深度最深的世界之最。

中国完善的潜艇超长波电台通信体系能与美俄比肩,能够支持海军战略导弹核潜艇在太平洋深处进行战略值班,支持核潜艇远赴1万公里外的印度洋战斗巡航。

在上文提到的赫鲁晓夫来到北京与毛泽东会谈中,主席曾这样断然拒绝赫鲁晓夫:“英国人、日本人,还有许多别的外国人,已经在我们的国土上呆了很多年,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我再说一遍,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5 阅读:617

评论列表

阿泰

阿泰

3
2023-07-25 05:51

比后来人搞联合研制大飞机,联和舰队明智

澳古说历史本人

澳古说历史本人

历史大杂烩,想说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