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坏心办好事,把德国推向中国怀抱!欧洲经济大萧条即将开始?

笑阳探社会 2024-11-13 19:48: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引言

提起德国,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德国制造”,或者说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头羊”。

眼下德国却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危机,汽车产业、制造业几乎都在经历一场“寒冬”。

难道是德国自己犯了什么致命错误?其实不然,事情的根源要追溯到美国的“坏心”。

正是美国的一顿骚操作,硬生生把德国推向了如今的困境,这一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德国工业的衰退:从汽车到能源

美国一边在全球上演着制裁俄罗斯的政治大戏,一边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做法把欧洲,特别是德国,推向了去工业化的边缘。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大力推动欧洲制裁俄罗斯能源,切断了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

德国这个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工业巨头,瞬间陷入了巨大的能源危机。能源问题一来,直接影响了德国的制造业,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产业。

以前那些一度让德国骄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像采埃孚、博世、大众等,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工厂能耗、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全球市场竞争激烈。

最重要的是,能源价格疯涨,这些曾经强大的企业被压的几乎喘不过气来,德国汽车产业的辉煌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问题的根源是啥,难道是企业经营不善?显然不是,它们不过是被卷进了一个更大的国际博弈中。

美国为了“打击”俄罗斯,硬生生让德国这个欧洲经济引擎,陷入了“能源饥荒”。

美国的一纸能源禁令,让德国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局面一下子破裂。

过去,德国可以通过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保障其工业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能源密集型的制造业。

现在,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断链,直接导致了德国制造业的“瘫痪”。

今年上半年竟然有20家零部件公司宣布破产,这些公司每年营收都在千万欧元级别,背后涉及的工人和家庭无数。

不单是零部件供应商,连汽车制造商本身也难逃厄运。

比如大众,这家曾经以“德国工业的骄傲”自豪的企业,10月28日发布了一则消息:由于成本高于预期,大众不得不关闭几家德国本土的工厂,并削减工人薪资。

这个消息一公布,大众车厂即将要迎来裁员潮了,员工工资可能下降10%,有的岗位得降18%。

曾经辉煌的“德国制造”,现在却要因为能源危机和成本压力低下头来,这还只是德国制造业衰退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的调查,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公司表示,自己已经深感能源危机的压力。

而更为严峻的是,超过40%的工业企业正在考虑是否继续在德国运营。

欧洲的工业巨头德国制造业萎缩,能源不稳定,成本不断上涨,工厂不断关停,工人失业,这种情景几乎和历史上的工业危机十分相似。

二、美国的“坏心办好事”?

美国不遗余力地对欧洲施压,一方面通过制裁俄罗斯能源,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补贴法案吸引欧洲企业迁往美国。

美国推行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给欧洲工业企业提供了诸多诱惑。

低廉的能源成本,再加上“美国优先”的补贴政策,使很多德国企业开始迁往美国,以减少成本开支。

德国不仅失去了优质的能源供应,还有大量制造业岗位的外流。

最终,德国的大企业,如大众、巴斯夫等,纷纷将生产线搬到美国,德国自己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空洞。

美国政策带来的巨大压力迫使德国不得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德国很快发现,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这类新兴能源产业内,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以及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对于像德国这般制造业实力强劲的国家而言,中国不单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市场,更是一个能够携手合作的伙伴,能够在新能源领域给予技术和资金层面的支撑。

德国明白,如果不能在新能源领域迎头赶上,那么它的汽车工业必定会掉队。

早在2021年,德国就宣布投资10亿欧元,意图转型国内的汽车产业,并推出了一系列电动车补贴政策。但这一切,还是不够快。

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德国意识到,自己必须要紧紧抓住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才能逆袭。

德国的汽车巨头们开始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展开合作。对于德国来说,加入中国的新能源合作阵营,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两国进行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把德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不足给补上,促使它在全球市场里重新站得稳脚跟。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能源政策相对独立于西方的能源政治,这为德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能源来源。

如果说能源问题和美国的政策已经让德国陷入了困境,那欧盟的一项新决定无疑是把德国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2024年10月底,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德国的强烈反应。

要知道,德国车企的命脉,已经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德国的汽车行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背后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几乎都把中国市场作为它们未来的增长引擎。

欧盟的这一政策,势必会让中国政府采取反制措施,甚至可能导致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限。

德国自然不想看到这一局面,毕竟中国不仅是其重要的汽车市场,还是整个德国经济复苏的关键。

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于欧盟此举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这不仅损害了德国的利益,更是让整个欧洲经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朔尔茨和德国的商贸领导人正在积极寻求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希望能够通过谈判,减轻这项关税对德国企业造成的影响。

德国也希望欧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华政策,避免因为某些国家的利益,最终让整个欧洲陷入困境。

如果德国失去了中国市场,恐怕它的经济复苏梦想将再一次化为泡影。

三、欧洲经济大萧条要来了吗?

德国目前的情况不是个例,欧洲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的经济增速大多依赖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但随着能源危机和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高耗能行业。

能源成本的上涨,不得不关厂裁员。

能源价格一直涨,使欧洲的制造业成本一直往上加,企业能赚的钱越来越少,好多本来就快不行的企业只能倒闭了。

制造业要是这么一直萎缩下去,很有可能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一连串不好的后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失业率上升,消费下降,税收减少,公共财政负担加重,社会不满情绪日益蔓延,这一切都预示着欧洲经济大萧条的到来。

除了能源危机和产业外迁,欧洲面临的问题就是和中国市场的关系恶化。

中国如今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欧洲很多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

中欧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加剧,让德国车企和其他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

假如失去了中国市场,欧洲的很多大企业失去了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支持,恐怕难以继续维持其全球竞争力。

这种市场的断裂,可能会加速欧洲的去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拉大与其他经济体的差距。

经济上的困境,最终将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历史上,经济大萧条往往和政治动荡息息相关。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民众对现有政治体系的不满。

失业率的攀升和经济形势的严峻,让民众的情绪逐渐失控,社会的不满情绪在蔓延。

政治的不稳定,将使欧洲更加难以走出困境,反而可能会加速经济下滑。

在全球能源市场的混乱局面中,走向中国成为了德国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转型的最佳选择。

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德国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能源支持,还能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合作,重新焕发工业活力。

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美国的“坏心办好事”,让德国开始意识到,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美国和欧洲的事了,而是全球范围内各大经济体的角力与合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

澎湃新闻2024-08-28 12:21《德国汽车业咋变得这么“惨”?》

参考消息2024-11-03 17:43《英媒称德国去工业化迹象愈发明显》

新华网2024-09-04 16:02《大众首次考虑本土关厂 德国汽车工业面临转型困境》

0 阅读:0

笑阳探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