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河源,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发展落后。
事实也确实如此。河源2023年GDP仅为1348.22亿元,省内只是领先云浮列倒数第二。
不过,河源GDP总量虽位末位,却是广东除深圳外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因为相比2000年的87.2亿元,23年间GDP增长了1446%,与深圳增长速度相差无几,远超其他珠三角城市。
虽然如今广东经济最落后的城市还有云浮垫底,但是深究2市过往历史你会发现,云浮的底子比河源好太多了。
为何这么说呢?从上图可以看到2000年云浮GDP137.7亿元,河源为87.2亿元,同年的河源仅及其的63%,要是退到1994年云浮设立地级市,这个占比更是低至50%,差距更大。所以说河源建市完全就是“一穷二白”,啥都没!
河源之所以底子如此薄弱,历史建制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建市前缺乏中心城区的河源现河源地域在1988年设立地级市前,由原河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5县组成。这5县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归属惠州府(专区或地区)管辖,明清时期始区域内未出现更高一级的行政建制统管,虽期间设有连平州,管辖河源和和平2县,但也只是县级散州归属惠州府。也就是说,该区域长期缺乏中心城区,河源设立地级市时完全就是一群“草台班子”搭戏。
河源建市前的5县都是经济落后的山区县,综合实力可以说大同小异,没有特别突出的存在。之所以选择河源县作为地级市城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离珠三角最近的县,以及相比其他县拥有更为便利的交通和平坦的地势;另一方面原因是坐拥新丰江水库也为其添色不少,毕竟建市前新丰江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功能的水利工程,巅峰时期发电量全省占比超过50%,妥妥一座“钞票印刷厂”。
地理条件相对不足的河源河源底子薄弱还有地理的因素。前面说了河源本身从惠阳地区分置而来,且地域都是惠阳地区北部离珠三角最远的县,区位条件说实话太普通了,离广州最近的原河源县也要200公里的车程才能到达,在当时以普通公路为主的年代,去一趟省城可不是件容易事。
此外,河源境内有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3条山脉在东中西部自东北向西南穿境而过,为河源带来高达89%的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要知道我们常说的山区市韶关和梅州,该占比都不过80%,新成立的河源市竟然比这2位老大哥还要“山”!
原本历史上就缺乏中心城区,叠加山地丘陵面积广布,以及相对偏远的区位条件,河源的发展之路可以说非常的坎坷,相比其他非珠城市,作为后辈且更“山”的它,如今能发展如此,实属不易。
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其实往前推算几年,河源的经济增速更胜于深圳,是广东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只不过近些年河源经济增速有所下降才被深圳赶超居于次位。
这可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河源过去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速的发展,很大原因是因为其基础薄弱,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需稍借外力便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涨幅,这一点在现在的深汕合作区就是最好的体现,自2017年由深圳全面接管后至今,经济总量翻了4倍。
河源在建市后历经30多年“狂飙”式发展,如今不得不面对可供开发土地资源不足和生态保护区的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已突显,经济发展降速是在所难免的。
这一点从各县区经济增速便可看出端倪。作为河源经济发展“火车头”,源城区2023年GDP达546.04亿元,但增速只有2.6%,是所有县区最低的,即便其他5县增速最低都有4.3%,奈何体量太小,都在100至200亿元区间,因此,源城区是拖累河源整体增速的关键所在。
未来河源如何突破“瓶颈”,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