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讽案”,为何会成为三国主流政治集团形成的转折点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5-20 19:42:11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少府耿纪、太医令吉本、丞相司直韦晃、京兆金祎等在许都(今河南许昌)发动叛乱,夜烧丞相长史王必大营,事败后都被夷三族。

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属于关中士人集团。

同时,曹操以王必中箭不治身亡为由,大怒之下,召来百官,令救火者站在左边,没有救火的站在右边。

多数人选择站在了左边,但曹操却说:“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

然后,便把站在左边的“救火”官员全部给杀了。

▲曹操

曹操的这种做法,看似很有道理,但细思极恐。因为,他想杀左边的官员,他就可以说救火者助贼;他若想杀右边的官员,他就会说不救火的是同犯。他说的这句话,究竟是看人下菜,还是真如他心中所想,就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

但不管怎么说,在此次事件中绝对有一大批关中士人集团遭到了大清洗。

仅仅时隔一年,曹魏再次发生叛乱。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九月,“魏讽案”爆发,地点在邺城。

此时,曹操正忙于襄樊之战,根本没空来管“魏讽案”这档之破事。所以,此案全权由世子曹丕处理。

对于此案,至今都存在许多的谜团。如:魏讽一介文士,为何发疯去发动政变?究竟有没有幕后黑手?政变成功后下一步动作又是什么?受牵连者究竟是数十人,还是数千人?此案明明发生在河北邺城,为何没有一个河北士族受到牵连……

因这些并不是此文要讲述的重点,所以就不在此多作赘述了。

▲魏讽

案发后,主要受牵连并被杀的官员有:侍中王粲的两个儿子(未见名字记载)、破羌将军张绣的儿子张泉、黄门侍郎刘廙的弟弟刘伟、一代名儒宋忠的儿子等。

这几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是属于曾经刘表时期的荆州士人集团,或与曾经刘表时期的荆州士人集团有过太多的关联。

如:王粲就曾在刘表手下任职,只因长相较差,而不被重视。刘表死后,王粲力劝刘表的次子刘琮归附曹操,并因此被曹操召为丞相掾、赏爵位关内侯。

再如:张绣,虽是西凉人,但他在宛城时,名义上却是为刘表守护着荆州的北大门。

同时,受牵连的还有文钦,没少受皮肉之苦,但总算是保住了性命。只不过奇怪的是,文钦跟荆州士人集团没有半点关系,却又保住了性命,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

在这次的大清洗中,归属曹魏的荆州士人,几乎十不存一,但也有个别的荆州士人受到了重用。如:有荆州履历的桓阶、傅巽等,因与曹丕关系密切,并未受到牵连,而且还得到了重用。不知这,是不是也是巧合。

▲曹丕

经过这两次大清洗,归属曹魏士人的旁支别派已所剩余无几,再难成气侯。在曹魏的政权体系中,除了个别受宠信的臣僚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以颍川士人为首的中原望族,曹操当初提出的“唯才是举”也自此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曹魏的政治则逐渐向门阀士族政治靠拢。

例如:后来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门阀士族的稳定。

甚至,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还延续到了两晋南北朝,最终成为门阀士族手中的工具。

也是从这一时刻起,荆州士人便成了益州刘备的专供;江东望族则专仕本土的孙氏。

自此,三国的主流政治集团便确立了下来,并逐步走向了固化。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5
历史爱好者祥子

历史爱好者祥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