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每天都在吃的油,可能正在悄悄升高“五高”风险

逗逗玩转养护 2025-04-03 10:17:24

参考文献资料:

1.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年第56卷第12期,《中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现状与健康影响研究》

2.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3. 《实用内科学》(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吉耀主编

每天的一日三餐,看似平凡无奇,却藏着健康的大陷阱。

您每天炒菜用的那一勺油,可能正是“五高”问题的幕后黑手!心梗、脑梗、脂肪肝、糖尿病……或许就在“香喷喷”的一口油里悄然逼近。

油不是“洪水猛兽”,但选错了真要命!

油,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来源。脂肪是提供能量的“大户”,也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吸收的“搬运工”。

但就像盐吃多了会高血压,油吃多了、吃错了,也会让人悄悄“攒”出五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42克,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克/天的安全上限。

更严重的是,大多数人不仅吃得多,还吃得“错”!

重点提醒:不当食用油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重要元凶之一。

揭秘油脂背后的“五高”风险链条1. 高血脂:看不见的“油腻杀手”

高血脂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检出率已超过40%,其中以甘油三酯升高最为常见。

油脂摄入过量,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油脂,会直接提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

真实案例:北京一位50岁的出租车司机,日常饮食重油重盐,爱吃炸鸡和辣条。体检时发现总胆固醇已达6.8 mmol/L(正常应<5.2),甘油三酯超过3.5 mmol/L(正常应<1.7),医生诊断为高脂血症伴脂肪肝。

再不控制饮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极高。

医生提醒:“三高”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30岁不到的年轻人已悄然“入列”。

2. 高血压:油腻食物是“隐形高压锅”

很多人以为高血压只跟盐有关,其实油脂摄入过量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尤其是动物油、棕榈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会引起血管硬化。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脂饮食者,其收缩压平均比低脂饮食者高出8-12mmHg,这在临床上已经是高血压前期甚至早期高血压的标准。

重点提醒:“油多不等于香”“炒菜起泡≠质量好”,餐桌上的油光锃亮,可能正是血管里的“炸药包”。

3. 高血糖:糖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

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只要不吃糖,就万事大吉。

其实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糖耐量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信号传导,使得胰岛素“喊破喉咙也没人听”。

通俗点说:油脂太多,胰岛素干活就像“拄着拐杖推雪车”,效率越来越低,血糖当然就飙上去了。

4. 高尿酸:爱吃油炸也“招惹”痛风?

高尿酸血症常常和高脂饮食“狼狈为奸”。

特别是高油脂摄入会干扰尿酸的排泄途径,肾脏代谢压力骤增,尿酸升高就像“添油加醋”。

专家指出,高油饮食者的高尿酸检出率比普通人群高出近20%。

而油炸食品、火锅底料、动物内脏等不仅高脂,还富含嘌呤,更是“痛风星人”的大忌。

5. 高体重:肥胖其实不是“吃多了”,而是“吃错了”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主食就不会胖”,于是早饭不吃、午饭少吃,晚上来顿烧烤配啤酒。

结果不仅瘦不下来,还越减越胖。

为什么?因为油是热量密度最高的营养素,每克油提供9千卡热量,是糖和蛋白质的两倍多。

一勺油(约15克)= 一碗米饭(150克)的热量!

重点提醒:减肥不忌油,是在“烧香拜佛求胖”。

日常饮食中如何科学吃油?医生给出5大建议1. 控量:每日烹调油控制在25克以内

用个生活化的比喻:一瓶500ml的油,一家三口应吃20天以上,否则就是超标。

建议用厨房电子秤称量,也可以用计量勺,大约2大勺(即25ml)为一天用量。

2. 换油:植物油轮换使用,别总盯着一种油

常见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各有营养优劣,建议轮换使用,避免营养单一。

特别推荐含有较多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榄油、茶籽油等,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3. 慎炸:少吃油炸食品,尽量不复炸

油炸食物不仅油脂超标,还会在高温下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尤其是反复加热的油,简直是“化学毒汤”。

外卖、街边小吃、夜宵摊炸串,都是“油脂陷阱”。

4. 看标签:学会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

超市买食物,看标签是健康的第一步。

注意成分表里“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等字眼,这些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危害比猪油还大。

国家标准规定: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0.3克。

5. 多蒸煮,少煎炒

中医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

现代营养学也强调,低温烹饪更适合保留营养并减少油脂摄入。

建议多用蒸、煮、炖等方式,既能保留原味,也让身体更轻松。

医生的叮嘱:用“油”之道,方可长寿之路

一个国家的健康,不仅靠药品和医院,更靠每个家庭的厨房。

作为医生,深知慢性病防控的艰难。

每一个被堵塞的血管、每一个突发的心梗、每一次“突然”的住院,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饮食错误。

健康不是靠“管得住嘴”,而是“选对嘴”。

油,不是不能吃,而是要会吃、懂吃、吃得有节制。

俗话说:“吃得油腻,病来如雨。”与其等到查出问题再去吃药,不如现在就重新审视餐桌上的那一勺油。

结语:健康,从一滴油开始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而一个健康的家庭,从厨房开始,从那一滴滴油开始。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把握“油”门关口,守住健康底线。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让那一口油,悄悄“吃掉”了未来的幸福。

特别提醒:如果您已经处于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边缘,请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营养咨询,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

健康不能等,油锅下的隐患,就从今天开始清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0 阅读:5
逗逗玩转养护

逗逗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