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要把沃尔沃啃下来!”
2010年,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向不被人看好的沃尔沃,而他的这一举动,也让吉利汽车直接被架到了火上。
由于当时的吉利也只是一个岌岌无名的国内车企,为了收购沃尔沃直接掏空了家底,如果有一点闪失,就可能导致整个企业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宁可赌上未来也要收购沃尔沃,当时的李书福究竟是怎么想的?如今15年过去了,如今的吉利究竟是赔是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汽车巨头福特汽车也遭受重创。
为了摆脱困境,福特不得不出售旗下的豪华品牌沃尔沃和捷豹路虎。
这一举动,让新兴市场国家的车企看到了机会。
印度塔塔集团率先行动,在2008年3月以23亿美元收购了捷豹路虎。
2010年3月,中国吉利汽车也加入战局,以1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沃尔沃。
沃尔沃自从1999年被福特收购后,就一直不赚钱,总共亏了五十多亿美元。

到了2008年,沃尔沃在全球卖出的车子,也从最多时的五十万辆,跌到了三十七万辆。
捷豹路虎的日子也不好过,在福特的管理下,这个牌子的价值和卖出去的车子都越来越少。
对福特来说,卖掉这两个赔钱的豪华品牌,就像是砍掉受伤的手臂来保命一样。
这对吉利和塔塔来说,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买下成熟的豪华品牌,能让他们得到先进的技术和品牌效应带来的额外价值。
还能快速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市场实力。

这种收购行为带来的好处很多,是他们提升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
那时候大家普遍觉得吉利收购沃尔沃简直是天方夜谭,完全不靠谱。
毕竟当时的吉利只是个小厂,一年下来才赚11.8亿人民币。
却要花120亿去买一个成熟的国际大牌,这风险太大了。
为了搞到这笔钱,李书福几乎跑断了腿,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
从大银行到小贷公司,甚至还找福特借了2亿美元。

相比之下塔塔收购捷豹路虎的过程较为顺利,遇到的阻碍相对较小。
然而即便如此,塔塔仍需要将这两个品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整合捷豹路虎绝非易事,塔塔需要克服各种挑战,才能真正发挥此次收购的价值。
大刀阔斧的改革收购后,吉利和塔塔采取了不一样的整合方法。
吉利选择保留沃尔沃的独立性,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吉利坚持让沃尔沃保持原样,管理团队、研发中心和品牌定位都维持不变。
李书福明白,沃尔沃最重要的是它的品牌价值和北欧特色,乱动反而会坏事。
他保证给沃尔沃很大的自主权,而且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帮助沃尔沃重新回到发展轨道。
此外吉利还努力推进技术共享策略,和沃尔沃联手打造了CMA和SPA两种模块化架构。
这种合作方式有效降低了研发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帮助吉利实现了技术上的显著进步,迅速增强了产品实力和品牌价值。
这意味着吉利能够更快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并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塔塔采取了一种比较强硬的合并方法,想要把捷豹路虎完全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但这种做法效果并不理想,捷豹路虎在印度卖得不好,在欧洲也没有什么起色。
更麻烦的是,在中国捷豹路虎的名声也受到了损害。
因为被人贴上了“印度车”的标签,大家开始怀疑它是不是还算高端品牌。
为了让汽车卖得更好,捷豹路虎不得不频繁降价。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增加销量,却让消费者觉得品牌不够高级,长期来看反而卖得更差。

现在市场上,路虎经常打七折出售,捷豹甚至要打六折。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捷豹路虎的品牌形象越来越难以维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今吉利是赚是赔然而和捷豹路虎不同的是,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反而在国内杀出重围。
2021年,沃尔沃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市值一度超过200亿美元。
是当年吉利收购价格的十倍以上,投资回报非常显著。

吉利汽车得益于沃尔沃的技术支持和品牌影响力,多年来销量持续超过百万,始终是中国自主品牌中的销量领头羊。
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与沃尔沃的合作,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经营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了SEA浩瀚架构,这使得吉利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佼佼者。
SEA浩瀚架构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塔塔公司和捷豹路虎的合作就显得不太顺利。
捷豹路虎在中国卖得一直不好,而且品牌形象也没能得到明显改善。
塔塔汽车的市值增长很慢,看来并没有把捷豹路虎的牌子用好,让它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相比之下两者合作带来的效果并不理想,亟待寻找新的突破口。
捷豹路虎的案例,也成为跨国并购中整合失败的典型案例。

吉利和塔塔的案例对中国车企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可以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在海外收购中,尊重对方的品牌文化和核心价值非常关键,还需要有周全的整合计划。
此外保持战略耐心也至关重要,这才是海外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时,瑞典领导人曾问:“你知道沃尔沃这个品牌意味着什么吗?”
这个问题不仅考验着收购方,也提醒所有跨国并购的企业要三思而行。

信息来源:
央广网《李书福:30多年创业历程中无数次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