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上8点,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凤湖路大榕树周边,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排排的路边摊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烤红薯、煎饼果子、簸箕饭、酱爆鱿鱼、无骨鸡柳……让市民重拾起街头美食的记忆。
据悉,这是湖里区首个食品摊贩集中经营区。这里的摊贩都是“持证”上岗,有
备案公示卡、健康证和采购证票
。面对这样的美味与食品安全双在线的夜市场景,几乎没人会提出“路边摊能吃吗,卫生过关吗”的质疑。
夜查凤湖路摊贩
引摊入市
让路边摊贩合规经营
印象里的路边摊,是放学后熬着麦芽糖的小摊子,是走街串巷的美味豆花,本是一道诱人的美食线。但随着市场的规范化,无证摊贩游走在公交站边、城市路口,存在流动性强、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食品安全让人不放心。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面对这一问题,福建省于2017年年底出台了《福建省食品摊贩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以疏堵结合的方法,划定摊贩经营临时区域,引导摊贩进入划定区域,并通过备案登记让其合规经营。为此,厦门市政府明确提出,厦门各区要积极引导食品摊贩备案,做好引摊入市相关工作,推动改善食品摊贩散乱差的经营面貌。
恪守为民之责,用行动诠释担当。自2018年起,厦门市食安办、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开始积极推进食品摊贩备案登记工作。但要将游荡于大街小巷的路边摊贩集中在划定区域经营,难度可不小。食品摊贩备案登记工作中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划定食品摊贩经营区域,这必须依据不同的区位需求,规划早、夜市、食用农产品等摊位。
为寻找合适的地点,厦门各区食安办、街道、市场监管部门、城管部门、社区人员对辖区进行了走访、调研、考察,多次召开联席会,探讨包括选取的地址是否符合食品摊贩划定区域规定范围、该地划定食品摊贩临时区域的利弊、是否可以进行改造提升、后续如何规范化管理等问题。
为引摊入市,让食品摊贩在划定区域合法经营,湖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别作出批示,要求区食安办牵头,各部门协作,共同攻克难点,加快推动该项工作的落实。
2018年8月31日,为落实食品摊贩登记管理工作,湖里区食安办制定下发《湖里区“三小”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街道办根据方案开展“三小”备案登记管理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湖里区各街道均已完成各项前期摸查、选址等工作。
从召集相关部门实地走访,摸清食品小摊贩数量、经营业态、经营食品种类、从业人员信息等基本情况,到统一规划建设,目前,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率先划定区域,进行食品摊贩备案登记,实现在划定区域合法经营;金山街道拟定金安社区高林居住区三里侧门两侧规划摊位,作为小摊贩临时经营区域;禾山街道划定围里社区会福殿空地,作为小摊贩集中经营区域;江头街道划定吕厝社区江头公园旁的保安宫庙围墙内,作为小摊贩集中经营区域,目前正进行后续经营管理工作。
七个统一
让路边摊形象焕然一新
湖里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王科长告诉记者,为了高质量落实好食品摊贩规范点,湖里区坚持采取“疏堵结合、便民利民、统筹安排、分类指导、规范设置”原则,先规范后开放。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湖里区食安办对各个摊贩集中经营点提出了“七个统一”的工作要求,即统一标准要求,有序推进早夜市规范点设置管理,确保设置点位便民、规范、和谐;统一管理制度,制定食品摊贩规范经营的统一管理制度,要求食品摊点经营者明确主体责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统一硬件要求,经营场所划分区域,分类经营,统一移动经营车辆、经营工具、灭蝇灯、遮阳(雨)具等配置;统一对外公示,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备案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资料;统一档案管理,建立摊位基础信息档案及日常巡查情况档案;统一指挥协调,由街道牵头负责,职能部门协作,管理方配合,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管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政府、经营者和公众对临时设摊共同治理、共同监督的局面;统一明厨亮灶,在食品摊贩经营场所周边安装高清广角摄像头,对相关加工区域实现全覆盖,消费者、职能部门等通过网络就能看到食品制作过程。
今年7月下旬,当几十家路边摊美食在凤湖路集中亮相时,形象焕然一新,统一的招牌、规范的服务,可索证索票的食料,让市民深感“惊艳”。每到夜晚,许多外区、外地游客也闻香而来。
8月11日,湖里区殿前街道着力打造的马垅夜市食品摊贩临时集中经营示范点也开张了。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摊位,拉伸式遮雨篷避免了占道问题。每个摊贩都在有编号的划定区域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造型新颖的餐车上悬挂着“一户一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资料,确保合法经营,让消费者放心。营业时间分两阶段,早市从凌晨5点到中午1点20分,夜市从下午3点至晚12点。
“从农村出来到马垅社区摆摊,原来是游击队到处摆,天天怕城管。现在有了证照,有了定点定时场所,心里踏实多了,收入也稳定了,全家生活都有保障了。”专做“山东杂粮煎饼”的摊贩老陈告诉记者。
殿前街道工作人员曾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摊点养活一家人,类似老陈这样的摊贩挺多的。马垅社区本土居民仅千人,外来务工人员近3万,普通饮食需求大,马垅夜市35个摊位中33个都是卖餐饮食品。除了少额的垃圾清扫费外,这些摊贩不需要缴其他任何费用。
重点监管
让食品安全更放心
7月22日下午,湖里区湖里市场监管所专门召开小食品摊贩食品安全培训会,从环境卫生、用具消毒、食品加工操作过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建立台账制度、违法查处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小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的法律意识。
据了解,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定期对食品摊贩负责人进行统一培训,向食品摊贩宣讲《食品安全法》《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特别突出强调了原料和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针对路边摊集中经营点,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落实巡查制度,严把监管责任关,对摊贩逐一严格落实食品原料进销货台账、购进单据,严格规范食品加工制作环节的卫生情况、摊位广告内容,避免误导消费者。同时,要求摊贩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增设食品冷藏、防尘、防蝇等设施,现场对销售的物品手续不完备、进货查验等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摊贩,责令其立即下架。针对夜市特点,厦门市场监管部门经常组织夜查,重点检查食品摊贩从业人员采购食品是否索要进货票据、加工场所是否干净整洁、“三防”设施是否齐全等相关内容,增强摊贩食品安全意识。
厦门每一个食品摊贩集中经营点现场还设置了醒目的服务牌,公布街道、职能部门及管理方的投诉电话,方便群众咨询及投诉。集中经营点也安排专人加班轮岗,认真对待和及时处理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加强应急处置,做好对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准备工作,同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和咨询,确保妥善处理,为消费者投诉维权提供快速服务。
从无证到有证,从流动到定时定点,路边摊集中经营管理为消费者送上一个食品安全的“放心丸”。外地游客刘先生感慨道:“厦门这种做法很接地气。以前我很嫌弃路边摊,不敢吃,也不让孩子吃。看了厦门这里集中经营的路边摊后,觉得很放心,吃了更觉美味。套句流行语,这样的有证路边摊真香。”(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张文章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田珍祥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了,喜欢自媒体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人人视商学院,领取8G自媒体必备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