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56岁的苏敏独自一人开着一辆小polo,从郑州出发踏上了自驾游之路。
目的地在哪里,她也并不知晓。只要能离开家、离开丈夫,去任何地方都无关紧要。
过去的几十年,她整个人生过得压抑而又绝望。
年轻时,她要照顾家庭、操心儿女,退休后又要帮忙带孙子。她活得像个陀螺,在不停地连轴旋转。
丈夫大男子主义严重,家中大小事务他几乎从来不管。洗衣、做饭、炒菜均被她一人包揽。
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丈夫一直以来对她的态度。两人在婚后各自的支出都是AA,就连几块的买菜钱丈夫也要和她平分。
在家里,无论她如何努力,换来的都是丈夫的嘲讽和打击。
日积月累的苦闷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她心里,令人窒息,以至于后来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56岁那年,她再也无法忍受,终于决定放下一切,逃离家庭,勇敢地为自己活一次。
在外旅行2年后,苏敏返回家中。分离的2年里,她与丈夫仅通过两次电话,电话里对方语气依然尖锐。
由于苏敏自驾游的白色小车,车上ETC卡绑定的是她丈夫银行卡的关系,高速路上过路费的开销时常让丈夫气急败坏,骂骂咧咧地在电话里叫嚣让她还钱。
哪怕是这次回家后的久别重逢,丈夫依旧没给她任何好脸色。
见到她第一面便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讽刺:
“你还知道回来嘞?”
“混不下去了是不是?”
那声音听得刺耳。两年的时间,丈夫还是没有一丁点改变。甚至在吃晚饭时又旧账重提,将过路费的事拿出来与苏敏理论。
越说越气,一气之下丈夫当着家人的面摔了碗,破门而出。
一旁的苏敏见状,更是心灰意冷。她原本对丈夫还抱有期待,认为他或许会反省和改善。
但现在她对丈夫的最后一丝幻想也已经磨灭。也正是丈夫的态度,让她下定决心和他离婚。
真正意义上的家,原本应是避风的港湾,能带来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而对苏敏而言,哪怕是在外面风餐露宿,也比在家更轻松自由。
她骨子里是十分传统而又保守的女性,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不会选择离婚。毕竟自己也是花甲之年,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不好吗?
因此这些年她一直在隐忍,总想着等孩子长大,等丈夫改变......却不曾想到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如果说以前是因为缺乏离婚的勇气,那么现在已截然不同。在外旅行的两年,心态已经变得成熟、平和。
更重要的原因,由于旅行中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自己不仅出了书,还上了《纽约时报》,早已实现了经济独立。
即使离婚,也有了底气。
02
50、60年代出生的女性,大多被传统的责任束缚。他们操持家庭,为孩子、为丈夫,这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想买件漂亮的化妆品,但顾及家中孩子的上学学费,无奈放弃。过年想给自己置办一套新衣,但给家里人买完后,轮到自己又心生不舍。
为他人忙碌一辈子,却从未有人肯定过她们的价值。
曾经的苏敏也不例外。年轻时的她是家中长姐,底下还有3个弟弟。父母重男轻女,在原生家庭苏敏存在的意义,就是照顾弟弟的工具人。
清晨上学前,她需帮弟弟们做好早饭,才能背上书包踏上去学校的路。
家里的鸡蛋、肉从来都只有弟弟的份。
弟弟调皮不小心摔倒受伤,父母也会给她安上一个“没有把弟弟看好”的罪名。
高考志愿差两分上榜,最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郑州的一家化肥工厂里打工。每个月发的工资一半都补贴给了家里。
她以为这样就能让父母认同她的价值,然而事与愿违。父母依然宠爱弟弟,而对她这个女儿从未有过任何多余的关心。
她迫切地想要逃离原生家庭,能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
在24岁那年,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老杜。
老杜在郑州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条件也尚可。于是两人短短见了两次面后便定了亲。父亲提出要500元彩礼,即使这笔钱对于老杜家来讲数额不大,但老杜仍然拒绝。
苏敏的父母虽心有不悦,但拗不过对方态度坚持,只能作罢。
如今回想起当年的往事,其实丈夫的抠门与斤斤计较,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伏笔。
婚后苏敏的工资只有老杜的一半,但家里的开销重担仍是苏敏一人在抗。丈夫只是偶尔买个菜回来,至于其他,他不闻不问。
最煎熬的日子莫过于生娃那段时间,恰巧化工厂倒闭,她没了工作,只得向丈夫开口要钱。丈夫的刻薄在那时候彰显得淋漓尽致。
只要苏敏提及生活费,老杜总会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要钱可以啊,你把每一笔开销都给我记着,我的钱我肯定要知道去了哪。”
可生活本就是一本糊涂账。大到柴米油盐、水电气费,小到几毛钱的一把葱,真要计较那么清楚,还是夫妻吗?
但是老杜特立独行,他对其他人和善有加,唯独对她抠抠搜搜,苏敏至今仍想不通原因。
但她受够了每次开口讨要生活费时的冷嘲热讽,因此刚出月子没多久,她就开始寻找工作。之后又陆续换过很多工作。
她发过传单、送过报纸,只要能赚钱苦点累点都能咬牙坚持。原本以为经济独立后,在家中能得到丈夫的尊重,却没想到两人反而更加生分。
丈夫提出了AA的要求,从此家里的所有开支两人一人一半。哪怕是过节看望孩子,都是各自买自己的礼物。
她不是没有为婚姻的和谐做过努力,她曾拿出一个月工资亲自为老杜挑选了一套昂贵的西装,结果他只瞥了一眼便随意扔到一边。
老杜爱吃鱼,她曾每两天做一次鱼,还会变着花样尝试各种各样的味道。可有的人心不在你这里,哪怕你做得再多也是徒劳。
女儿上初中搬到学校寄宿后,两人就已经分房睡。为了防止女儿多心,他们掐着女儿回家的日子又重新搬回卧室,一人睡上铺,一人睡下铺。
婚姻名存实亡,两人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数十年如一日的折磨,让苏敏患上了抑郁症。病情严重时她甚至想过自杀,拿着刀在胸口连轧数下,直到现在还有清晰可见的刀印。
她迫切地需要寻找一个出口。一直到2019年,她无意中看到一位旅行博主的视频,这才让苏敏有了新的精神寄托。
03
她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当下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女儿生下了双胞胎,她还有两个一岁多的外孙需要照顾。等到外孙上了幼儿园后,她也就再无后顾之忧。
心里有了期盼,做什么事都有了奔头。
她开始有计划地攒钱,为旅行资金做准备,开始学习视频剪辑.....
一直到2020年9月中旬,将两个外孙送到幼儿园后,她在网上下单了所有的旅行装备,准备出发。
丈夫得知她的旅行计划后,一如既往奚落的声音萦绕在她的耳旁:
“一把年纪了,搞什么自驾游,不嫌丢人吗。”
不过这次苏敏铁了心要离开,丈夫的看法对于她来讲,已然不那么重要了。
2020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初八,在她的家乡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说法。她特意挑选这一天,出发时的她简单画了个妆,开着一辆白色Polo车,在车里有感而发地发布了第一个视频,之后便踏上了自由的旅程。
一路上,她去过很多地方,旅行的道路也并非想象的一帆风顺。
第一次撑帐篷没有经验,怎么也无法打开,还好过路的好心人伸出援手。
跟着导航开车寻找露营地,却因迷失方向开到了一片荒凉的墓地。
不过跟自由比起来,这些都只是旅途中的“快乐”小插曲。
她更在意的是旅途中的风景,和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事。
她去了重庆,被山城的穿楼轻轨的神奇场景所震撼;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去了那里最大的花卉市场,为自己挑选了好几束鲜花;在古色古香的小镇上悠然地闲逛。亲眼目睹了玉龙雪山的巍峨......
还遇到了同样和她一样自驾游的伙伴 ,和他们一起交流户外经验,旅行心得。
不知从何时起,第一次出境时那个眉头紧锁,满脸愁容的苏敏,眉头早已舒展开,眼里透着的是明亮的光。
一路上,她用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向大家分享着旅途的所见所闻。关注她的粉丝也从几千、涨到几十万,到后来的上百万。
2022年3月2日,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将那辆只能在车顶顶着帐篷睡觉的“床车”,换成了“房车”。
那一天,镜头前的她眉眼间是止不住的开心。多年来,她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房子”。
之前家里的房产是丈夫的名字,就连最初旅行那辆白色小polo也是女儿的名字。
之后的她驾驶房车,又去过很多地方。
一直到2年后的9月,恰巧赶上中秋,女儿女婿商量让她回家看看。
离开家的2年,她也时常会思念家里的外孙,于是她也趁此回了趟家。
原本的她认为此次回家,能和丈夫老杜心平气和的沟通往后的生活打算。没曾想丈夫依然和以前一样固执,对她言语间尽是奚落和责骂。
她这才明白,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不合适的两个人在一起本身就是折磨,两人纠缠了大半辈子,她也忍气吞声的几十年。
这一切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她表示会和丈夫离婚。
离婚后的她会再次踏上旅程,但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的旅行,而是去北方看望昔日的老朋友。
我们也期待她的下一个旅行故事。
关注苏敏的大多是中年女性朋友,苏敏视频下方评论区的留言,就像一个树洞,聚集了她们的心声。
有人因为婚姻、孩子失去了自我,被生活困得发慌,她们羡慕苏敏说走就走的洒脱。
她的故事轻易戳中了她们的内心。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她们被失意的婚姻捆绑,生命充满了重重束缚自己的身份。比如妻子、妈妈。
苏敏故事的出现,让她们看到了一个理想化的自己。用一趟归期未定的自驾游逃离家庭,寻找“救赎”。于她而言,仿佛得到了重生。她不再是女儿、妻子、外婆,而是成为了真正的自己,在余生只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