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尧山:尧帝文化与墨子文化交相辉映

渭南文坛 2021-10-15 00:23:18

临渭区融媒体中心 豆鹏飞 马睿

你可能在电视上、手机小屏上看到过风景如画的尧山风景名胜区,欣赏过她独特的奇峰怪石、幽谷深潭、溪流瀑布、温泉地热等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景观,你未必知道这座山与尧帝、与墨子的渊源到底有多深。今天,请随记者的脚步去探寻这座山尧帝文化与墨子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密码。

尧山,是以帝王的名字命名的山脉,与刘累有不解之缘。

刘累是尧帝第十六代裔孙,生活于夏朝第十三代帝孔甲年间,为“御龙氏”。一天,雌龙突然死去,刘累将其制成肉羹献给孔甲帝,孔甲食之味美,命令刘累再献。刘累因惧怕雌龙已死之事败露,遂携家迁往鲁山尧山脚下,与妻赵王氏养蚕缫丝,垦荒渔猎,繁衍生息。

《左传》、《竹书纪年》、《后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等典籍中都记载有刘累迁鲁及建尧祠的故事。

尧是我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他在位七十年,能明驯德,以亲九族,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后禅让于舜。刘累一直想为祖先尧修建祠堂。祠堂是报本敬宗、寻根问祖的地方,也是祖宗神灵所依的地方。在尧山偏僻隐蔽的地方修建尧祠,不仅能缅怀尧帝的宽厚与仁爱,继承和发扬尧帝的品德风范与功绩,促进家族进一步兴旺发达,还能避免被孔甲发现。

尧山因为尧祠而名。曾做过鲁阳太守的我国著名地理学者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

东汉人张衡《南都赋》同样记载了这个故事。刘累就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刘姓人物,因此被奉为刘姓始祖,尧山也成为天下刘姓的发源地。

有了尧祠,这片山脉就有了尧山的称谓,上古地理名著《山海经》之《中山经》、汉代地理名著《汉书·地理志》等史籍中还记载了尧山的秀美风光。

地灵人杰!尧山这片神奇的山水孕育了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的墨子。据典籍详实记载,墨子出生地在尧山脚下的竹园村相家沟,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后,墨子“浪迹走天涯,旋踵归故里”。尧山脚下的熊背乡土掉沟是墨子晚年的归隐地,因归隐时改姓为“黑”,人们称其为“黑隐寺”。当地留有非常丰富的墨子传授人们技艺、教练徒弟的传说故事、歌谣和历史遗存。这些传说和遗迹都有力印证了墨子是鲁山人的事实。

墨子是尧山文化滋养出的最早的一位圣贤,其先祖墨如是夏王大禹的老师。墨子时,尧山的尧祠规模宏大,观祭拜人流,耳濡目染尧之遗风,追慕先贤,这才有了他的宏才大志,也才有了他“交相利”、“兼相爱”的尧帝和合思想的延伸,也才有了他“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政治学说的核心概念和中心命题,它明证了墨子强烈的政治情感、鲜明的价值取向。“没有尧祠昭彰墨子奋发,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出身贫贱的墨子很难成为一位‘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实践家、行动家,把为天下兴利除弊当作自己一生奔走的目标。没有哪一位先贤与尧之和合思想契合得这么紧密,也难怪墨子在当时就‘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吕氏春秋》语),成为与孟子齐名的圣贤。”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邢春瑜说。

为传承和弘扬尧帝文化、墨子文化等传统文化,近年来,鲁山县创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墨子文化旅游区”,建成了以墨子古街为主体的河南尧山墨子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经常与尧山景区一起举办主题活动,带动当地民众增收奔小康,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大型舞台剧《尧山传奇》就是其亮点之一,这是以墨子一生的“传奇”为背景,结合鲁山当地文化打造的一台文化大戏。该剧以墨子文化为依托,经过数百人的团队匠心打磨,从尧帝击壤到战国攻城大战,再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后到当今鲁山的繁荣发展,完美演绎了鲁山这个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经济的发展历程。

“坚持以文化塑魂增韵添彩是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决扛起以文兴旅、以旅载文的责任,找准与尧帝文化、墨子文化的结合点,通过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让游客来到景区思想有收获、嘴巴有满足、身心有快乐。欢迎大家到鲁山尧山游玩、度假!”平顶山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史晓天发出盛情邀请。

0 阅读:27

渭南文坛

简介:默写人生万象,洞察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