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独生女,刚离完婚回娘家,两个叔叔就带着儿子来和我争家产

尼倍评情感 2024-08-02 19:52:34

上一集:婆婆和老公花我嫁妆钱,离婚那天,我让他们付出了代价

历史图文和合集可看。

前情回顾:

叶昭把手里的各种银票,还有房契递给裴辙。

接着,他又用手,指指下人们抬进来的一大箱子各类首饰,低头小心翼翼道:王爷,这些加在一起,也能值8万两。您看,您能不能给皇上说……

此刻,裴辙倒是好说话:可以。不过,还需要宣平侯,写一张欠条。这样,我回去,也好对皇上交差。

说完,他命人拿来纸笔。

叶昭咬牙写完了欠条,递给裴辙:王爷,您看,这样可以吗?

裴辙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把纸条交给一旁的侍卫。

刚走出兰香居,裴辙就听见背后传来阵阵哭声。

他不是有同情心的人,只是能为苏如意出一口气,也挺好!

1

苏如意回到苏府,把皇上的圣旨给苏父苏母看了。

得知女儿成功休夫,苏父苏母一直揪着的心,终于松快了。

自从知晓得了侯府的那些腌臜事,他们就一直担心着女儿。苏如意从小就主意大,他们也不敢问她,怕给她造成压力,一直在忐忑不安地等待。

如今,女儿不仅休夫了,还被皇上封为荣安县主。这消息,怎能让他们不激动?

这个下午,苏如意在自己出嫁前的闺房,一觉睡到傍晚。

醒来时,已经是落日西斜,霞光漫天,就连冬日院子里光秃秃的树枝,在霞光的映照下,也变得生动起来。

苏如意那历经沧桑的心,也变得鲜活起来。她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浑身舒展。

恰在这时,云香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大束含苞待放的红梅,献宝似地送到苏如意面前:姑娘,你快瞧瞧这梅花好不好看?

苏如意凑上去,闻了闻:好香。

云香把花拿去插瓶,嘴里絮絮叨叨的:这棵红梅还是姑娘12岁的时候,栽下的呢。

那年,苏如意从外祖母家回来,冬日里总觉得院子里单调了一些。一次全家人一起用饭,她突然说,想念外祖母家院子里的红梅。

苏父当时没说话,第二天春天,他便买了3棵红梅树回来。

栽种的时候,他没让下人动手,而是和苏如意一起。

在家的时候,每天冬天,苏如意都会和家人一起赏花。

她嫁去侯府两年,回娘家的次数不多。就是回来,每次也是来去匆匆,根本没有留意过院子的红梅。

想想,也怪遗憾的,为着不值得的一家人,浪费了两年好时光。

苏如意使劲甩甩头,不再想,免得影响心情。往后的每一日对她来说,都是好日子。

2

晚膳,苏母特意让厨房炖了苏如意爱喝的羊肉汤。一家三口,围坐桌前,享受着这甜蜜温馨的时光。

苏如意只觉得浑身暖融融的,这大概就是父母爱的力量吧。

用完饭,一家人在厅堂烤火,嗑瓜子,吃点心。

苏父突然问苏如意:苏如意啊,你可愿意接手祥云商行?

祥云商行,是苏父和苏母一起创立的。“祥云”二字,乃是苏父苏母名字的组合。

苏父,名叫苏祥。苏母,名叫李婉云。

当年,苏父是李家铺子的一名小伙计,被去巡视铺子的李婉云看上。

李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是苏如意的外祖母十分通情达理。

她也暗中观察过苏祥,还对他进行过小小的考验,发现此人,人品确实很不错,是个可靠的,便做主把女儿嫁给了他。

苏母的陪嫁中,有5间铺子。婚后,二人一起打理,因为经营有方,铺子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还开起了分号。

这就是祥云商行的起源。

3

出嫁前,苏如意也帮着苏父一起打理祥云商行。只是,那都是父亲带着她一起。

想了想,苏如意放下手里的茶杯,问苏父:父亲说的接手,是指把商行全都交给我吗?

苏父看着女儿,肯定地说:当然。我和你母亲,就你一个女儿,自然苏家的产业都是留给你的。

原本,我和你母亲想着,我们打理一段时日。等你往后有了孩子,交给我的外孙。

只是计划不如变化。如今这样也好,这个担子你早点挑起来。我和你母亲,便可归隐。

你母亲她喜欢养花种草的,我要带着她去过她喜欢的日子。

苏如意还是有些疑惑,她看着苏母问:那母亲同意吗?

苏父笑着接话:你母亲啊,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她说,谁说女子不如男。她的女儿是顶顶优秀的,以前在侯府那方寸之地,是大材小用了。

说到这个,我和你母亲都后悔。当初使我们鼠目寸光了,才把你嫁与侯府,让你白白遭了一场罪。

说到最后,苏父十分愧疚。

苏母眸子含笑,握着苏如意的手:过往的那些,咱们也不提了。现在这世道,对女子越来越友好。如意,想做什么,放心去做,我和你父亲就是你的坚强后盾。

苏如意靠在苏母怀里,眼圈有些红。

为了掩饰,她起身给苏父续了一杯茶,亲自奉给他:父亲,女儿不后悔,所有经历,皆是成长。你说的对,我该担起属于我的担子。只是,前面还需要父亲带我一段时日。

苏父欣慰地点点头。女儿长大了,想想,他又觉得有些心酸。

三人又聊了一会天,便各自回屋安歇。

只是苏家另外两房的人,可没啥睡意,他们正聚在一起商量着对策。

4

苏父一共兄弟三个,他是老二。他的父亲是个秀才,后来成了私塾的教书先生。

只是他的三个儿子,除了老二,其他两个都不爱读书。

原本按照规划,苏父是要走科考之路的,只是他考了两次,都没考上。为了生活,他便去了都城谋生。

恰好,进了苏母家的铺子。

婚后,苏父靠着自己的努力发达后,便把老家的大哥和三弟一家,都接来了都城。此时,他的父母早已经去世。

大哥和三弟他们来了之后,苏父给他们一家分了5间铺子。刚开始,大哥和三弟跃跃欲试,想着自己弟弟能行,他们也能行,便要求自己经营。

只是3个月不到,两人便各自亏损了两间铺子。他们又哭哭泣泣去求苏父,要求他代为经营,每个月给他们利润即可。

苏父出钱,弥补了他们造成的损失,每个月给他们分成。这些年,他们两家靠着苏父,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只是暗地里,他们依然觉得老天不公平,凭什么老二是富商,他们只能仰仗他的鼻息而活?

苏如意休夫,休得挺轰动,加上又是皇上下了圣旨。

当日下午,便传遍了整个都城。

苏家大房苏坤和三房苏炳得知消息后,便坐不住了。

晚饭后,苏炳一家主动上门去找苏坤。

苏坤有一子一女,儿子苏康,目前已经成亲。只是苏康本人,别的爱好没有,就喜欢逛花楼。为此,两口子没少打架。苏坤为此头疼的很。

苏炳家,有一子两女。儿子苏阳,比苏康成熟稳重,苏父也有意栽培他,让他在一家铺子当掌柜。

两个女儿,就喜欢各种美食,整日四处搜寻好吃的。

5

原本,苏家大房和三房想着,苏父就一个女儿苏如意,并且已经出嫁了。往后,他的财产,还不是都要给他两个侄子啊。

毕竟,他们才是老苏家的根。

但是现在,苏如意休夫回家了。依照苏父那个宠女儿的劲头,只怕是情况有变。

苏坤和苏炳两家商量了很久,打算第二天一早,一起上门去二房,看看情况。这样,他们也好早做打算。

除了他们两家,还有两人也没睡着。那就是苏瑶和她的相公周旭。

苏瑶是大房长女,嫁的是她母亲娘家的侄子,也就是她舅舅的儿子。

苏瑶的母亲周氏,娘家就一个弟弟。因为父母早逝,这个弟弟从小便是她带大的。

当年,他们一家来都城,安顿下来不久,她便把弟弟一家也接过来了。

到了女儿成亲的年纪,周氏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侄子周旭。

这周旭正经事不做,整日就知道吃喝玩乐。反正有丈母娘一家养着,他的小日子还过得挺滋润。

没钱了,他就去找丈母娘哭个穷。

对这唯一的侄子,周氏宠爱的紧,哪里会让他吃苦?所以,她一直拿自己的私房钱补贴他。

苏瑶性子软,没啥主见,全听周旭的。

这不,吃完饭,周旭就缠着苏瑶打听苏如意的事儿。

他可是听说,苏如意把自己补贴给侯府的十万两嫁妆钱,都上缴给了国库。不仅如此,她自己又豪爽地掏了五万。

这也太有钱了吧!

6

周旭之前见过苏如意几面,早就惦记上了她。只可惜她那时候嫁了侯府,当了侯府夫人。

如今,不管她是不是休夫,反正就是一个二嫁女。自然,身价没法和当初比。

周旭眸子转了转,拉着苏瑶的手,色眯眯地说:瑶儿,要不,你明日回娘家问问。你这个堂妹,长得倒是不错。

说着,他脑海中,又想起苏如意那张明艳的脸。苏瑶和她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想着,要不,把她娶回来做个妾室。你想啊,你这个二叔家可是富得流油。你那堂妹要是给我当了妾,那一切还不得都听你的。

这样咱们就有花不完的银子。你想买大宅子,咱们就买;想请100个丫鬟伺候你,咱们也请得起;还有你说,想要和我母亲分开住,也能实现,对不对?”

周旭越说越兴奋。

苏瑶娇嗔睨了他一眼,用手指点着他的额头:德行!

但是,不得不说,这美好的画面,让她的心蠢蠢欲动。反正,妾就是个玩意儿,到时候还不由得自己拿捏。

第二日一早,苏瑶便回了一街之隔的娘家。恰好碰上苏坤他们,正要出门去苏如意家,便跟着他们一起。

苏如意刚和父母一起用完早膳,打算出门和他们一起巡视铺子。

苏父的意思是,远处的先不考虑,最起码,都城内的这几百家铺子,她都要熟悉。

谁知道,他们刚走到门口,大房和三房便来了。

苏如意对自己的大伯和三叔,是从来都没有过好感。他们一个比一个贪婪,整日都在想着怎么算计他们。

也得亏自己父母性子好,还愿意对他们笑脸相迎,反正她做不到。

7

进了正厅,丫鬟给他们奉上茶。

知道他们是来者不善,苏母给了苏父一个眼色。既然他们不先开口,那他就主动出击吧。

苏父放下手里的茶盏,清了清嗓子说:大哥,三弟,既然你们都在。我正好要公布一件事儿,择日不如撞日,那就现在吧。

往后,祥云商行,我打算让如意接手。

“什么?二叔,我没听错吧?你让堂妹接手商行?她一个女子,怎么可以?”大房长子苏康,不可置信地提高了音量。

三房长子,苏阳比苏康有心机一些。听苏康这么问,他的眸子沉了沉,没说话。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二伯根本不是跟他们商量,而是直接通知他们。只怕是他早就打定了主意。有点难搞啊。

苏康看了苏阳两眼,还打算让他声援一下自己的,结果人家完全不接招。

苏康打的事什么算盘,苏父自然知道。他眸光十分平静:哦?女子怎么就不可以?

“堂妹,她一个下堂妇,这不是有损我苏家的名声吗?何况,让她一个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苏康有些恼怒。

一时间,正厅里很安静。苏如意很清楚,苏康这句话,大概就是大房和三房想说的吧。

她淡淡地扫了苏康一眼:哦,堂兄莫不是忘了?是皇上允许我休夫,还封我为荣安县主,说明皇上对我是大加赞赏的。

我不仅无损苏府的名声,还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堂兄如此说,难不成,你认为自己适合抛头露面?

说到这里,苏如意顿了顿,自顾自点点头:哦,也是,堂兄整日流连青楼,确实是在抛头露面。你这样,就对我苏府的名声,就没有损坏了?

苏如意一番话,掷地有声!

0 阅读:6
尼倍评情感

尼倍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