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的头一天,一道道政令便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飞了出去,而这些政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五个国家。
首当其冲的是古巴。拜登政府不久前刚把古巴移出“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特朗普上台后马上又将古巴重新定义为“恐怖主义国家”,令古巴措手不及。
这个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多年来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特朗普上台后的举措,无疑是给本就脆弱的美古关系雪上加霜。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古巴的经济发展本就面临重重困难,特朗普的新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古巴与美国在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往来,使得古巴的经济困境愈发严峻。古巴的许多中小企业,原本依赖着与美国有限的贸易合作维持生计,如今订单锐减,企业经营陷入僵局,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北方邻国,长期以来与美国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美国是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能源、汽车制造、农产品等领域的合作广泛而深入。但特朗普的政令却打破了这种看似稳固的合作关系,他上台后马上宣布对加拿大加征25%的关税,这一新的贸易政策增加了加拿大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壁垒,加拿大的能源企业原本向美国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如今却面临着高额关税和诸多限制,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国内相关产业也受到了连锁反应。此外,特朗普还盯上了加拿大的领土,妄图吞并加拿大,将其变成美国的第五十一州。
作为美国的邻国,墨西哥同样未能幸免。美墨边境线漫长,两国在制造业、农业等方面形成了深度的产业互补。墨西哥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众多美国企业的生产基地。然而,特朗普的政令对墨西哥商品加征关税,使得许多依赖美国市场的墨西哥企业遭受重创。墨西哥的汽车制造业,大量产品出口美国,如今订单量急剧下降,工厂开工不足,工人怨声载道。
特朗普不仅对墨西哥加征关税,而且还扬言要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暴露出他的领土扩张野心。
巴拿马,这个以巴拿马运河闻名于世的国家,也被卷入了特朗普的政令风暴之中。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运通道,对于国际贸易至关重要。美国长期以来在运河事务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调整,使得巴拿马在运河运营以及与美国的相关合作方面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许多依赖运河运输的国际贸易企业,不得不重新规划运输路线,增加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特朗普还打算将巴拿马运河据为己有,变成美国的私人财产。
丹麦,这个北欧国家,虽然与美国远隔重洋,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美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丹麦的高端制造业、农业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特朗普扬言要夺取格陵兰岛,使得美国与丹麦关系愈发紧张。受此影响,今后丹麦相关产业进入美国市场将面临诸多障碍,丹麦的企业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令人感到十分诧异的是,在特朗普对这五个国家频频下手的同时,却唯独没有对中国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这一现象引发了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西方专家们对此也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其中西方知名政客、经济领域专家亚尼斯·瓦鲁法基斯的观点极具见地。
亚尼斯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就此事发表了诸多看法。他认为,特朗普之所以没有对中国下手,绝对不是因为害怕中国。在他看来,特朗普是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与日本相比,在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国际影响力等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拥有庞大且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基础制造业到高端装备制造,从传统轻工业到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一应俱全。这种强大的工业实力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试图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的行为,都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的震荡,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
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决策执行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政府能够迅速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而在国际影响力上,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美国若贸然对中国采取行动,不仅会遭到中国的有力回击,还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损害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利益。
所以,特朗普在权衡利弊之后,才选择暂时不对中国动手,而是另有更为复杂和深远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