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的“鱼患”:60年鲢鳙泛滥,生态平衡还能保住吗?

星灿啊 2024-10-24 03:56:05

你喝过千岛湖的水吗?你听说过“有机鱼”吗?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关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藏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藏在那片波光粼粼的千岛湖水下,藏在一群默默奉献的“净水鱼”——鲢鳙鱼的身上。

水库与生态的博弈

提起千岛湖,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如画般的湖光山色: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宛若碧玉盘中散落的翡翠,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山水画卷。

但在这片美丽的风景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关于水库与生态的博弈。

信息来源:保千万人饮水安全 千岛湖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发布——央广网

千岛湖,其实是一个人工湖泊,它的前身是新安江水库。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发展水电事业,人们在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修建了大坝,蓄水成湖,便形成了如今的千岛湖。

千岛湖的建成,对于华东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

它不仅是重要的水力发电站,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为数亿人口提供着宝贵的水资源。

只是作为一个大型人工湖泊,千岛湖的生态系统却十分脆弱。

与天然湖泊不同,人工湖泊的水体流动性较差,水体自净能力有限,一旦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水质问题。

千岛湖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千岛湖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

湖水变得浑浊不堪,散发出阵阵恶臭,严重影响了水质安全和旅游业发展。

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态危机”,给千岛湖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如何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守护好这片珍贵的“绿水青山”?

鲢鳙:湖泊生态的“幕后英雄”

信息来源:这条千岛湖鱼为何这么牛?它的模式被复制到全国——浙江在线

正当人们为千岛湖的生态问题忧心忡忡的时候,一种看似普通的鱼类,却悄然成为了这场“生态保卫战”的“幕后英雄”。

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鲢鳙鱼。

鲢鳙鱼,是鲢鱼和鳙鱼的统称,它们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以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尤为喜食蓝藻等容易引发水华的藻类。

每条鲢鳙鱼每天能够摄食相当于自身重量数倍的藻类,堪称水体中的“清道夫”。

千岛湖与鲢鳙鱼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六十多年前。早在新安江水库蓄水初期,人们就尝试着在湖中放养鲢鳙鱼,希望利用其滤食习性,改善水质。

不过当时的放养规模较小,技术也相对落后,鲢鳙鱼的“净水”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千岛湖蓝藻水华爆发,人们才真正意识到鲢鳙鱼在维护水体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痛定思痛,千岛湖开始全面推行以鲢鳙鱼放养为主的“保水渔业”模式,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发挥鲢鳙鱼的“净水”功能,逐步恢复千岛湖的生态环境。

“保水渔业”,顾名思义,就是以保护水质为前提,将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渔业发展模式。

在千岛湖,“保水渔业”的核心,就是通过科学放养和捕捞鲢鳙鱼,实现“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的目标。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鲢鳙鱼放养数量,千岛湖的科研人员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常年驻守湖区,采集水样、分析数据,摸清了千岛湖的水文特征、营养盐循环规律以及鲢鳙鱼的生长习性。

经过反复试验和论证,科研人员最终确定了千岛湖鲢鳙鱼的最佳放养量,并制定了详细的放养计划,规定了放养时间、放养地点、放养规格等,确保放养的鲢鳙鱼能够在湖中健康生长,并充分发挥其“净水”作用。

“保水渔业”: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路

千岛湖的“保水渔业”,改变了传统的渔业发展思路,将生态保护放在了首位。

通过科学放养鲢鳙鱼,有效地控制了藻类生长,提升了水体透明度,改善了水质,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水好了,鱼自然就多了。近年来,千岛湖的渔业产量稳步提高,渔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千岛湖的“有机鱼”也因此声名远扬。

“千岛湖的有机鱼,那可是经过国家认证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自豪地说道。

千岛湖“有机鱼”的成功,正是“保水渔业”带来的丰硕成果。通过科学管理,千岛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级以上,为“有机鱼”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水环境。

在捕捞方式上,千岛湖也进行了改进,推广使用“网箱集中捕捞”等环保捕捞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水体和水生生物的损害。

如今的千岛湖,水清鱼肥,生态环境优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品尝鲜美的“有机鱼”。“保水渔业”不仅为千岛湖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生态治理的“他山之石”

千岛湖“保水渔业”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一开始,我们也走过弯路。”一位参与了千岛湖“保水渔业”项目研究的专家坦言,“有人认为,鲢鳙鱼吃藻类,放得越多越好。结果,鲢鳙鱼的数量一度失控,反而对水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经过实践,千岛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鲢鳙鱼放养管理模式。他们根据水体环境容量、藻类生长情况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放养计划,并建立了鲢鳙鱼种群监测体系,动态调整放养数量,确保鲢鳙鱼种群数量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为了提高“保水渔业”的效益,千岛湖还积极探索“水产养殖—水质净化—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他们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生态养殖,推广使用环保饲料,减少养殖污染;同时,依托千岛湖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休闲渔业、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千岛湖“保水渔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其他湖泊、水库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借鉴千岛湖的经验,推广“保水渔业”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位于河北省的东湖,曾一度面临着与千岛湖相似的困境。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东湖的水质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拯救东湖,当地政府借鉴千岛湖的经验,大力推广“保水渔业”,通过科学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有效控制了藻类生长,改善了水质。如今的东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笔者认为

科技创新,是推动“保水渔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千岛湖积极探索“互联网+渔业”发展模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的渔业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水质、鱼类生长情况等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未来,千岛湖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保水渔业”,不断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千岛湖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实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千岛湖这颗“生态明珠”将会更加璀璨夺目,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千岛经验”。

0 阅读:0

星灿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