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五十多年前的秘密:1969年,我国为何拆掉天安门,并秘密重建?

晨方侃历史 2022-06-18 13:44:53

立。自此,天安门在中国就有了不一样的地位。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城楼,从建成之后就一直命运多舛。明代时期,这座城楼就多次遭遇火灾,反复重建。

到了清朝,天安门又多次破损重建。一直坚持到新中国成立,这座城楼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在那之后,天安门一直是国家的象征性建筑之一,然而到了1969年,天安门城楼却再一次被拆除重建。此事一直严格保密,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么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天安门的重建是迫不得已的,不仅仅是天安门,整个北京的文物古迹,在建国后都变得非常危险。近代以来,国内连年战乱,北平等地更是长期受到战火的影响。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修缮这些文物古迹。平津战役期间,中央为了保护平津的文物古迹,尽全力争取和平解放,好在傅作义接受条件,北平的诸多古迹能免遭战火攻击。然而,中共文化接管委员会进入城内接管天安门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破败不堪的破旧城楼。

当时的天安门只用一把破锁关着,进去后,城楼上到处都是残砖断瓦。城楼四周以及屋顶上长了许多杂草,四周的墙皮严重脱落,城上的门窗有许多都已经丢失,剩下的还残破不堪。

随后,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城楼上完成开国大典,还要再建一个临时的阅兵台。为了活动能顺利进行,天安门进行了最初的修缮,由于时间非常紧,这次修缮只是抢救性修补,只要坚持到开国大典的那天就够了。修缮的要求并不算特别高,只要表面看上去说得过去,其他的都不用在意。

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开国大典顺利举行,打那之后,天安门就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圣地。后来,国家有什么重要的活动,阅兵仪式等,都会选择在天安门举行。可天安门残破不堪,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次开国大典能勉强维持下去,总不能一直这么下去吧?

因此,中央在建国后,就开始商讨修缮天安门的问题。要想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当时中国一穷二白,国内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建国后,很快就爆发了朝鲜战争,中国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朝鲜战场上,就更没时间去管天安门的事情。

此时,这期间只能对天安门做一些小修补,没办法彻底修缮。可天安门年久失修,只要遇到一些灾害,就容易出大问题。1966年,河北地区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来势汹汹,直接影响到北京。

天安门在地震的余波中受到严重损毁,灾后,北京市组织了专家组对天安门进行了一次全方面的检查。最终的检查结果,让中央都大吃一惊,原来天安门的情况远比想象中还要糟糕。

此前的维修工作有许多地方不到位,并没有解决问题。一些基础架构出现变形,一些地方出现脱落,最令人震惊的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参加活动时休息的位置,背后的大柱子已经有10米的空洞。

此事可以说非常严重了,中央立即重视起天安门的维修工作。然而,修补工作进行了这么多年,天安门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修补就能解决了,继续这么修治标不治本。若要解决问题,就只有重新建造天安门.

于是,1969年天安门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中央协调各方,开始了重建天安门的工作。

当时这项工作非常难办,因为第二年毛主席还要在这里参加相关活动,重建工作必须要在那之前完成。对于任何要承办这项工程的单位来说,这么短的时间要想做好,实在是很难办。

而且当时已经是冬季,天气非常寒冷,这给施工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像水泥这些物质都受到气候的影响,使用起来非常困难。

起初,很多人还担心国内的单位没办法做好这种工程,实在不行就交给外国的公司去做。周总理并不这么认为,天安门这种地方非常特别,必须要由中国人自己建好。况且时间已经很紧了,交给国外的公司,工期就更没保障,最终这个担子落到了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身上。

确定项目后,第五建筑公司立即忙起来,天安门是中枢要地,这里的工作不是一般地方能比的。尤其是涉及到中央,必须要注意保密工作。

因此,在工作开始前,公司就对参加工程的员工们进行了全方面考察,从个人背景,到施工程序制定,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就这样,天安门的重建在秘密中进行,为了确保安全,两个连的解放军战士被调了过来。他们被拆分后,隐藏自己的身份,进入到不同的施工小组中工作。平日里,施工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工人们交头接耳。

不同的小组都有各自的工作,他们之间不能随意沟通。表面的拆建工作,自然有更多的准备,比如事先用东西将整个天安门都包了起来,盖住外部,然后再进行拆建工作。

仅仅是为了这个工作,各单位就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最终顺利把天安门给严密包裹了起来。天安门重建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表面看起来,这就是普通的修补,根本看不出来异样。甚至在天安门附近的人们,都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

外表一切正常,可里面却很不一般,为了保障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各单位做了更多的布置。由于外面是冬季,里面就增加了锅炉,这样不仅工人们能在温暖的环境下工作,施工的材料能正常使用。

此外,专家组对天安门各处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四周每个部件,都做了精密测绘。它们所在的位置,具体大小都被标记下来。毕竟重建天安门,并不是要重新建一个新式,这种古迹的重建,更多是以还原为主。因此,测绘完毕后,将原有的诸多部件,设计都记录下来,交给专门的工厂重新打造。

做完了这些准备,天安门的拆除工作才开始进行,虽然准备了这么多,但这一切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整体工期没有受到影响。拆除工作从一开始就进行得非常顺利,在拆除过程中,还出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有工人就发现在天安门最高的脊瓦处,发现了一个特制的小盒子。这里面有宝石,元宝之类的东西,在古代这是专门用来辟邪的。不仅仅是天安门,在北京诸多古迹中,都有这种设计。虽然这种东西没必要再还原,但专家组还是在原来的位置,放了一块刻字的白玉石,用做新时代的辟邪物。

随后的拆除工作中,还有人发现了没有引爆的炮弹,好在这些发现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只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组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木材问题,天安门主体是由木材制成的,所使用的木料都非常特殊。

为了重建,当时全国到处寻找合适的木材,好不容易在海南,云南等地发现。可这些地方实在太远了,要想拉着木材到北京,要花不少时间。好在,从国外找到了一些符合特点的木材,没有耽误工期。

重建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原本天安门的建筑水准就已经非常高了,比如天安门的地基打得非常坚固,即便是用现代手段,都很难短时间内拆除。这为重建工作省了不少功夫,在原本的基础上,重建工作能快速进行。

揭开53年前的秘密:1969年,我国为何拆掉天安门,并秘密重建?为了确保建筑的水准,工作组在很多细节都下了功夫,比如在阅兵台的建设中,考虑到步行上去,专门做了一些设计,便于步行上下。像国徽的悬挂,中央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为了做好这件事,工作组进行了精密测量,反复对照后,才顺利把国徽挂上去。

此外,天安门的地基还被整体加高一部分,不过在设计的时候,利用扩大斗拱等部件,让外人看不出有加高的痕迹。其他诸如灯光,电梯等设计,都在短时间内很好完成。虽然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整体工作一直都很顺利,天安门城楼在指定的期限顺利完成,甚至随后主席在上面参加活动的时候,外界都没有发现有拆除重建的迹象。

天安门的拆建工作,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高效成功的。它前后历时112天,最多动用了近3000人参与工作。最终,工程顺利完成,天安门以全新的样貌出现在国人的面前,继续承担着自己的使命。

时至今日,天安门经历了诸多的修缮,在人们眼中它仿佛一直都没有老去。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成为国家发展变化的重要见证者,在这里举办的每一场活动,都记载了新中国的历史。

2 阅读:466

晨方侃历史

简介:分享与点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