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唐山打人事件,继续发酵,引发全社会的热论。
于是,身边有朋友说到了《水浒传》,并且以水浒中的两个人来做对比,一个是牛二,一个是郑屠。
他们之所以说这两个人,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两个人不是好东西,属于社会黑恶势力。
以我对他们的认识,我知道他们不看书,对于牛二和郑屠的认识,是来自于电视剧的二次塑造,而非原著的描写。
所以,当他们说牛二和郑屠属于黑暗势力的时候,我心里愣了一下。
但是,有关牛二和郑屠到底是什么色的人物,或者货色,我们还是回到原著《水浒传》中来先鉴定一下。
一般而言,黑恶势力的主要特点,就是有组织性。
但是,牛二和郑屠,似乎与此无关。
有关牛二,《水浒传》原著介绍如下:
“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在此处,先不说这牛二到底有多坏,多招人嫌,至少可以说明,牛二不是“黑恶势力”,因为他没有组织,就是一个人,连个跟班小弟都没有。
但却是结结实实的地痞无赖,属于大罪不犯,小罪不断,罪不至死,犯的都是那种关几天就放的罪,因此连开封府也没法,所以大家看见了,只能躲,别被缠着就好。
再说郑屠,郑屠是黑恶势力吗?
按照《水浒》原著的表述来看,也不是。
书中有言:
“······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
由此描述,明摆着就是一个肉铺而已,郑屠自己也得坐店经营。
用今天的话来说,郑屠就是一个私营老板,而且是小老板。
简略说了两个人的身份后,我们来看看有关此二人的生死大事。
此二人的死,跟两个好汉有关,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杨志。
但是这其中,仔细阅读,还是颇有意思的,充满了戏剧性。那就是——鲁智深打死郑屠后立即撒丫子跑路,而为何杨志杀了牛二后却不跑呢?有关此一节,易中天教授在《民众和官府为什么都站在了杨志一边》一文中用9个字点破因由,颇为有理。
易中天教授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呢,如下:
“人心总是向正义倾斜。”
那么易中天教授为何如此说呢?我们来看看牛二和郑屠是如何死的,或者说看看鲁智深和杨志分别是如何取他们性命的便一目了然。
鲁智深打死郑屠,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金翠莲。金翠莲原是东京人,与父母来渭州投亲,为何来投亲,书里没交代,大概是东京的生活不容易吧。但是来到渭州,却发现那亲戚已经搬到南京去了。恰此时,金翠莲的母亲又生病了,且一病不起,以致病故。当然这个生病期间,肯定也花光了钱去看病。所以,其母亡故后,他们父女俩便身无分文了。
没有钱,寸步难行。怎么办?嫁人。
嫁谁呢?郑屠。
可是,郑屠是有老婆的,就把金翠莲买来做小妾。
今天,这样干,肯定是犯法的,因为一夫一妻是宪法规定的。
但是在宋朝,有钱人三妻四妾并不犯法。
所以,郑屠花钱买金翠莲做小妾,不但不犯法,而且是被社会道德所接受的。
可是,郑屠的不地道之处在于,“虚钱实契。”
什么意思呢?就是郑屠答应出三千贯把金翠莲买来做妾,为此,还写了卖身的文书。但是,卖身协议上写得明明白白,可是郑屠并没有支付这个钱。
没有付钱,但是金翠莲却已经给郑屠做了三个月的妾,失了身体。
可是郑屠的大老婆很厉害,把金翠莲给赶了出去。
由此可见,郑屠看着五大三粗,其实也是个妻管严。
金翠莲和父亲,被店家扣着,走不了,只好卖唱赚钱,一边给店家,一边活命。
金翠莲,确实命苦!
恰好,这事让鲁智深碰到了,当时的鲁智深不叫鲁智深,严格来说,还是鲁提辖。但是为了方便,以下都写鲁智深。
鲁智深呢,生得人高马大,但偏生了一副菩萨心肠。听了金翠莲的事,那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当即就要去宰了郑屠,为金翠莲主持公道,但是却被史进和李忠劝住了。
可是第二天,鲁智深还是去了,因为他的菩萨心肠决定了,他一定要帮助金翠莲,鲁智深的人性使然也。这是他打郑屠的首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绰号。
郑屠的不幸,不仅在于他做人不地道,而且还在于他取了一个倒霉的绰号——镇关西。
原著中写得明白,当鲁智深问金老汉镇关西郑大官人的情况时,金老汉说:
“······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
鲁智深听了后的表现如何呢?极其鄙夷,他说:
“呸······”
乃至到打郑屠的时候,一脚踢翻郑屠,踏在郑屠的胸口,举起拳头在打之前,先说道:
“洒家······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鲁智深这句话里,有很多信息,尤其是“镇西关”这个绰号,原本是鲁智深的,但是郑屠也被这样称呼,对于鲁智深而言,就有点侮辱性了。所以,鲁智深很不开心。
结果,郑屠为了自己的这个绰号,也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所以说,绰号这个东西,不要随便取。
被叫之前,还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配不配。
第三个原因是,郑屠确实不经打。这个事,不能摊开来分析,显得很不人道。不管郑屠是个什么货色,毕竟是一条人命。另外,也说明鲁提辖的力气确实非常人可比,为以后倒拔垂杨柳做了铺垫。
不管怎样,郑屠被鲁智深三拳打死了。
当鲁智深发现出人命后,他的反应值得一说。
对于鲁智深而言,他是一个在职军官。因为金翠莲这个事诱因,导致他对镇关西郑屠很有意见,便想路见不平教训一下。但是,却失手打死了郑屠。打死郑屠之后,他知道闯祸了,便指着郑屠的尸体,故意大声说郑屠炸死。
鲁智深为何如此行为,因为他在说给周围的群众听。因为他知道作为军官,知法犯法,难逃牢狱之灾。所以要给自己争取时间,逃命!
说到此处,我们就要提一下杨志杀牛二。
为何杨志杀了牛二后,却很淡定,也没有逃命,这就牵涉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杀人者的动机,以及杀人程序。
鲁智深的本意,不是打死镇关西。他的动机,是教训镇关西。
但是,鲁智深不可能仅凭着对金翠莲的同情,就跑到镇西关的肉铺把郑屠打一顿,这是犯法的。
当然,鲁智深也不能仅凭着郑屠的绰号也叫镇关西,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人家打一顿。这也是犯法的。
因此,想打郑屠,得先让郑屠动手。
那么,怎么才能让郑屠先动手呢?
那就是消遣对方。鲁智深借助经略相公的名义,让郑屠亲自操刀切臊子,先是十斤精肉,不要一丝肥肉;接着又是十斤肥肉,不要一丝瘦肉;最后又是十斤脆骨,不要一丝肉。
如此苛刻的要求,前两个郑屠都笑脸照做,累的够呛。因为切臊子,很费时费力。
直到第三个要求提出的时候,郑屠就开了一句看似玩笑的反问,说鲁达是不是消遣他啊。而且,原著中写得很清楚,郑屠在说这话的时候,是笑着说的。(原文: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鲁智深其实就是等的这句话,所以他说道:
“洒家特地要消遣你!”
如果鲁智深仅此一说,也可能不会引起“战火”。但是,鲁智深不光说,而且是在说罢,紧接着就把郑屠刚才切好包好的两包臊子朝郑屠劈面砸了过去。郑屠的脸上,就像下了一阵肉雨。
郑屠也是条汉子,平日里,也没有人敢这么欺负他,所以立即就恼了,举剔骨尖刀朝鲁智深冲过来,结果郑屠被鲁智深一脚踢到腹部,翻倒在地,刀子也丢了。
接着,鲁智深表演了致命的“三拳”。
鲁智深这个杀人程序,是有问题的。如果说是帮助金翠莲,当时金翠莲已经逃走了。那么鲁智深还来找郑屠干什么呢?出气。一方面是为金翠莲出气,一方面是为自己出气(郑屠敢叫“镇关西”)。
因为是出气,所以鲁智深不能直接来就打郑屠,所以就借切臊子找茬。结果,惹毛了郑屠后,把郑屠打死了。其实这个事,对于围观的百姓来看,大约是鲁智深无理的。鲁智深自己心里也虚,所以打死人后自然是“走为上策”了。
但是杨志杀牛二,就与鲁智深打死镇关西不同。
杨志杀牛二,是因为牛二主动找茬,一个接一个地找,最后又恶心杨志,把杨志惹毛了,才杀了牛二。
在牛二找茬的过程中,杨志扮演了一个老实人的角色,牛二问啥他就回答啥,比如说你这刀能削铁如泥,那你来试试。又说吹毛即断,那你再试试。总之,在旁观者来看,牛二就是在消遣杨志,但杨志也一一照做。如果鲁智深消遣郑屠,郑屠照做一样。
但不同的是,被消遣的两个人,一个被三拳打死了,一个却用三刀捅死了对方。
被消遣的杨志,因为是被消遣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即便杀了牛二,也有勇气去投案。
但是去消遣人的鲁智深,因为是消遣对方的,所以即便本心没错,但是身为军官知法犯法,法所不能饶恕,所以他知道只能跑路了。
第二个问题是,被杀人对于大多数人的意义;
中国人自古以来,国民性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有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站出来反抗或表达正义。
鲁智深打死郑屠,是个人的英雄主义,没有群众基础。
为何这么说呢?原因是,鲁智深打死郑屠的动机,仅仅是金翠莲一个人。或者,再加上他自己。
于广大老百姓,毫无关系。因为郑屠没有欺负他们,反而是一个不错的肉铺老板,每天为大家提供肉品,以供餐食。
因此,在老百姓看来,鲁智深的正义,反而是不正义的。尤其是鲁智深还是军官,原本宋时官民就不一家,军官鲁智深的做法就更不得“民心”了。恰应了易中天那句评价:“人心总是向正义倾斜。”
所以,后来鲁智深跑路,官府破案时,带来审问的除了鲁智深的友邻,还有郑屠的邻舍等人。结果,鲁智深的罪名坐实,说明围观的百姓把“正义的天平”倾斜到了死者郑屠那里,所以官府就发下海捕文书,各处张贴,悬赏一千贯,缉捕鲁智深。
鲁智深,能做的,只能逃,不断逃,一直逃成和尚。
其实,鲁智深的行为颇有仁侠之风,但是行侠,不代表合法。
这是侠者的命,和特殊性。
比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除暴安良,到处杀人,如果依法处置,每个大侠都要被判好几回死刑。
总之,鲁智深的军官身份,以及杀人动机,和杀人程序,决定了他不得不逃。
再看杨志为何不逃。因为牛二的身份。
郑屠,虽然不是好人,骗了金翠莲的身体,还没支付卖身钱。但是,他的恶是针对金翠莲一个人的。于广大老百姓无害,至少需要卖肉的老百姓是这样认为的。
牛二则不同,牛二没有工作,也没产业,就是一个街头小地痞,他的生存方式不像郑屠,经营生意。他就是靠耍无赖、耍横,街头到处敲诈小商人,以此为生。
除了这些之外,牛二的智商也很低,正应了那句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平时欺负胆小怕事的老百姓就算了,偏偏要去招惹一个走投无路丢了官的杨志。牛二这货,除了名字取得好,真是一无是处。他的名字,就是他的写照——牛二牛二,自以为很牛,其实二得很,惹人也不看对象,一点眼力价都没有。
总之,对于老百姓而言,牛二就是杀之不能、恨之入骨的“害群之马”。
大家都恨死牛二了,可是却有心无力,不敢把他怎么样。
因为牛二犯的法不是致命的,无非是混吃混喝,趁机再敲诈两个小钱,连官府都无法依法办理,何况老百姓。
其实,越是这样的坏人,越令人头疼,因为没法办!
这时候,需要谁来收拾?那就是武侠中的“侠”。
杨志杀牛二,可以说正好就是完成了“侠”的任务。
尽管杨志的侠义之行,并非如鲁智深那样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但是老百姓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于我有益,我都赞成都支持。
因此,杨志杀了牛二后,很淡定。
说我杀了这个人,但是是他无理,我也不愿连累大家,但是请大家到府衙给我做个证就好了。
这事办得原本就暗合老百姓的心意,如今这话说得也挺漂亮,老百姓自然愿意跟随前去,为他作证。
如此又应了易中天那句总结——“人心总是向正义倾斜。”
因为杨志帮助老百姓解决掉了他们恨得牙痒痒的、却不能有任何作为的一个坏蛋,因此老百姓觉得杨志的行为是正义的,这很重要。
结语:
正义,放在不同背景下,发出的光是不同的。
在鲁智深和杨志身上,闪现出来的情况,便是例证。
鲁智深帮助金翠莲,是正义的。
在金翠莲、史进等看来,也是正义的。
但是鲁智深打死郑屠,则是不正义的。
在需要卖肉的老百姓和郑屠伙计那里,也是不正义的。
最关键的是,军官杀人,更是不正义的,因此鲁智深自己内心的正义之天平都不向自己这里倾斜了。
所以,他认为自己闯祸了,如想活命,只能跑路了。
杨志杀牛二,实际是不正义的。
要知道,原著中,写得很清楚,杨志说自己的刀很快,杀人不见血,一刀足以毙命。但是杨志“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上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见《水浒传》第十四回)
稍有常识便知,杨志那是宝刀,锋利无比,既然第一刀扎到了牛二的脖子,牛二已经倒地,那就必死无疑了,可是杨志够狠,又上来到人家胸口再扎两刀。
相比鲁智深打镇关西,要“不正义”得多。
但是,杨志此时的身份,帮助了他。
他丢了官,成了草民,而且还是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草民。
让他的心理产生了一个巨变,倘若“官迷”杨志现在还是殿司的杨制使,他的心理岂能如此?
因此,成了草民的杨志,杀了牛二,竟有点毫无负累的意思。
首先杨志觉得自己杀牛二,是牛二无理,也就是他有理。
有理的原因是,用杨志的原话来说就是——“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
成了草民的杨志,立即把自己定位成了一个弱者,面子也不重要了。
除了杨志觉得有理外,杨志有群众基础,那就是无意中为民除害。所以,大家都挺他。结果,因为民意,官府也挺杨志。因为前文已经说了,官府也拿牛二无法,如今被杀了,以后自然会少不少事端。官府为了减轻杨志的罪行,不惜修改文书,很是一番操作。
鲁智深和杨志,都在是在杀人之间,实现了命运的转折。
不同的是,鲁智深犯了俗世的法,但本心永存光明和正义,最终成了佛。
杨志带着发泄私愤的意味,杀了人,原是不正义的,虽然逃脱了法的惩罚,在红尘和名利间辗转,似有转机,但转机也不过稍纵即逝,最终却什么也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