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智慧》读后感

何谓无悔 2024-04-04 15:30:58

尽情讨论,一家之言。

《大宋的智慧》这本书,我读过一遍,听书听了3三遍。很喜欢孑与二的作品。《唐砖》和《大宋的智慧》同属穿越历史架空类。我阅读从不以作者为中心。但是,看完了《唐砖》之后再看《大宋的智慧》,只看了开篇的几章,我马上就去找了作者的简介。因为两篇文章的内容是我喜欢的笔锋。

本书开篇介绍了云峥是个孤儿,后来成了特殊班级教师。孤儿说明了,云峥的生活技能丰富,个人自主能力很强。特殊班级,不是特别烂的班级,只是因为这里都是一群智商很高的小孩,一般的老师,拿世俗的观念对待的时候,往往灰头土脸。既然云峥当了特殊班级的教师,因为年轻,所以无畏,因为年轻,所以很多世俗的东西在他这里同样的不管用,又因为从小是孤儿,一切都要靠自己,这个班级的学生其实是有家庭还不如说是没有家庭,有家庭无人管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班级。云峥能够和自己的学生处在同一个交流频道上,也是他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和自己的学生在斗智斗勇的时候处于下风,但是他自己给自己鼓励,一定要搞定这群智商爆棚的学生。执拗的性格在这里表现得很突出。云二,是一个单亲家庭子女变成孤儿的孩子。云峥通过和他的谈话,发现他的内心孤僻,冷傲,倔强。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深深地渴望亲情,这就促成了一堆难兄难弟的一起穿越。

穿越宋朝以后,在荒山野岭,云峥一边为自己挣命,一边还要为云二挣命。虽然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难兄难弟在挣命的这个过程中,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云二一直担心云峥把他丢弃,但是云峥在一次次的困难中,对云二始终不离不弃,导致云二内心丢下了孤僻和冷傲,转变成了对云峥的依恋。自动改名,对云峥的担心,就是很好的证明。这段不长的时间,两个本来没有血缘关系的难兄难弟,互相帮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最终在宋朝成为了真正的亲兄弟。

山清水秀的豆沙寨迎来了两个山里出来的兄弟,大的14岁,小的3岁。云大、云二正式进入宋朝。开始了他们的宋朝生活。土狗云三与看家蛇的加入是这个小家有了生气。灵动,纯真的采桑女,和蔼,睿智、善良的老族长,小寨里的乡里乡亲,很生动地讲述了,这个边陲小寨的日常生活,和宋朝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祥和宁静的小村寨,村民朴实的感情,对于都是孤儿的兄弟俩,可以说是上天对两兄弟的补偿。兄弟俩在今后的岁月里,无论走到何方,对于豆沙寨,这个异世的故乡,都心存敬畏和感激,这是让他们心向往的地方,很好的阐述了一句话:我心安处是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是魂牵梦绕的对方,要不怎么会有“老家”这个称谓?

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来到了宋朝,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按照宋朝的规矩来。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没有一个地方需要一个不守规矩的人。

云峥两兄弟在入世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吃饱穿暖,让云二快乐地长大。随着这个目标的实现,又有了新的目标,找个拿高工资,不干活的工作,混吃等死一辈子,目标就变成了东华门唱名。但是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他们又不是现代世界的富二代、拆二代。想要得到安逸的生活就要努力去拼搏。乱民攻城,原山盗匪的覆灭,雄鹰部落的消失。云峥表现出来的学问,见识,为人处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虽然立下大功劳,但是,也注定了他要走出豆沙寨,去往更广阔的的世界闯荡。

云峥一直认为自己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一切的人和事,在他看来都是虚幻的,真实的只有云二和自己,遇见路轻盈,惊天一炸为红颜,有了家,云二的心才稍安,但是还是担心自己的大哥,会为了这个家出现危险,只想安稳的生活。云峥给外人的感觉是桀骜不驯,背地里说张方平的坏话,被张方平弄进武将序列,建立甲子营,走青塘,出使西夏,炸死西夏群臣,弄死李元昊,间接诛除邪教,骗取三千战马,从此走进了宋朝大臣和皇帝的视线。一首改编的满江红,再次竖立了目标和方向,只是不是很明确,只是想着大宋不受外族威胁。组建少年军,建立武胜军。剿灭叛乱,大破升龙城,抢劫了外族宝库,装满了大宋国库,向大宋群臣展示了武胜军赫赫军威。可惜的是,整个大宋朝没有欢欣鼓舞,反而惊恐万分,从上到下害怕这支军队。大宋朝重文抑武,这个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国家有一支强横的不对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是一件让人惊恐的事情。看到这里,愤怒,无边的愤怒,也真的为宋朝治下的百姓感到不值,满朝衮衮诸公,都知道国家必须有一支强横的部队,但是知道是一回事,一旦真的有了这样的不对,他们还会不遗余力地拆散,打压,因为,大的基调已经开国时期就定下了,与士大夫工天下。武将在这个世界是悲催的。我读出一个宋朝的道理:因为害怕,我们可以不要。因为害怕武将,害怕部队叛乱,所以可以不要部队,不要武将。但是打脸的是,他们还是需要部队的保护,意思是,该你上的时候,你就得上,死光了也要上。对此我只能呵呵。将门为什么没落?一方面是杯酒释兵权,一方面是士大夫的打压。武将会说,既然你们文臣那么牛,有战斗你们上就是了,我们武将既然不让出头,我们连战斗都不再参加。武将家族也不是傻子,有功劳你领,有错了我背。显然这个道理在任何朝代,任何时代都行不通。但是大宋的士大夫却认为这个道理是理所当然的。道德绑架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所以大宋的武将世家没落是必然的。指望一群只会动嘴的士大夫去打仗,可惜了那些好兵。

文章到了这里,文武的矛盾基本就全然地呈现纸面上了,士大夫站在自己的立场,站在道德的最高处,批判一切他们不懂得,看不清楚的,控制不了的事情。将中庸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要做官,就不能冒尖,要不然你就去磨砺几年再说吧,至于几年之后怎么样,还能不能想起你,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士大夫一家独大,大宋的皇帝不傻,不是傻瓜,相反都很聪明。只是木已成舟,一着不慎,可能皇帝宝座不保,所以也就听之任之。哪个皇帝没有雄心?皇帝也是人,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一般的人在长期受打压后有几个还能翻身的?所以以及推人,皇帝也是一样的,在和士大夫的斗争中,不能急躁,一个人对付不了天下的士大夫。所以,大多数皇帝采用的策略是水磨工夫,也是万般无奈。要说皇帝一登基后就没了雄心,谁信啊?

回到本书,云峥为了狄青,故意找茬,怒打御史何尝不是自己对士大夫的一次小小的反抗?事实证明,大宋的士大夫就是石头变的,不怕死的。

因为战争的胜利,士大夫被冲昏了头脑,避开了两位百战名将,命令富弼开始搞事情,结果中计被困,云峥火线救急,大破西夏,得到了青塘牧马地。笔者在这大量描写了古战场的残酷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可惜的是,战争的烟尘还未落下,就被剥夺了军权,悄悄的回家。哪一朝哪一代会如此对待得胜的将军?甚至连脸面工作都不做。也许明朝的士大夫也是学习的宋朝士大夫,明朝朱厚照皇帝出征,大破瓦剌,亲自手刃两人,回京时,连个迎接的人都没有,因为皇帝打破了规矩,皇帝都是如此,云峥又何能例外?由此看出,士大夫阶级的无耻嘴脸。用一句话说明:皇帝是谁不重要,换个皇帝还是需要官员的,还是需要士大夫的。古代皇帝无奈不?

大宋的数次大胜,皇帝也悄悄的派遣军队,想要一次弄死大辽皇帝。结果又是惨败,败了就败了,连个说法都没有。云峥拒守雁门关,再次大破辽国。擒主帅,杀大将,筑京观。在这个过程中,再次见识了士大夫的丑恶嘴脸,为了士大夫的颜面,为了不被破城,送出1000余妇女,只为了安享太平,殊不知,敌方在接受了好处之后,再次攻城怎么办?不想着拒敌,只想着靠钱财妇女去换取和平,这样的国家不灭,都没天理了。

大宋皇帝与大辽皇帝见面和谈,本来是弄死大辽皇帝最好的时机,但是大宋所有君臣都不同意,云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由此可以看出大宋士大夫既要立牌坊又要当婊子的心态。老包的死谏,给了云峥致命一击,再次见识了士大夫的丑恶嘴脸,云峥此时已经对大宋士大夫彻底失去信心,但是他又深爱这片土地,深爱着这个种族,不想以后华夏种族被打断脊梁。忍气吞声,只为了北伐。这是他留在大宋的最后一个目标。回到了豆沙在,回到了家乡,与老族长一席交谈,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不希望云峥出事,只有老族长。不造反就死,造反就能活,老族长让云峥造反。

大宋的士大夫一边防御云峥,一边还要他出死力夺取燕云十六州。大宋与大辽的战争前奏终于开始了,大理的一次攻伐,杀死了敌国反抗势力,回国后却收到了士大夫的打杀,天下有这个道理吗?大宋朝就有。一边喊着攻伐敌国,一边又喊着少杀生,如果敢杀得多了,回国后就杀你。呵呵。这个道理我想不通,不知道各位看官怎么理解。

准备充足的大宋开始了北伐,结局注定,大宋接连取胜,关键时刻,士大夫要和大辽和谈。云峥此时无言以对。大宋的士大夫认为,对方承认战败,对方割让了土地,对方服软了,大宋就胜利了,文中描写了,打下去就是西夏和大宋一起围攻大辽,其实这是最好的结局,大辽是最大的势力。大宋属于中等势力,西夏是下等势力。中等势力和下等势力联合打击上等势力,成功了,中等势力回过头来就可以吃掉下等势力,彻底地消除隐患,实现唯我独尊。大宋出兵20万依仗火器装备打得都如此艰难,云峥一心,想让战争局势变成二打一局势,消灭大辽的有生力量。

李青有句话是不错的:火药弹造价昂贵,云峥也不可能随便扔着玩。其实不要说火药弹了,还有火炮的造价,本身都不便宜。不趁着机会一次把大辽的有生力量消灭了,等大辽恢复元气之后,结果可想而知,火器不是万能的。大辽皇帝鸭子河畔被大宋偷袭时说过:大辽太平已久,勇士不复当年之勇。为什么身边带着10万铁骑游荡,就是为了不让大辽的武勇落末。可惜不经历战火的部队始终不能大用。在大宋北伐时,其实地方已经有了防御火器的办法。此时正确的方法就是继续打,消灭大量辽国的部队和人口,让他永远爬不起来。可惜大宋选择和谈,让大辽的军民安全地撤走,他们要去和西夏作战,等大辽的百万大军经历战火的淬炼后,反过来再攻击大宋,结果可想而知?

最终,云峥获得王爵,远走他乡,但是临走时给大宋士大夫再次上了一堂课,让他们亲眼目睹了战舰的威力。在士大夫的咆哮声中,丁度说了一句话:有云峥这样的强敌在侧,对大宋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也许只有丁度最有远见,也是他也是随口一说,谁知道呢?

全书到此结束。

文中,古代的唯美画面被作者写活了,揣摩了各个阶段,各个阶层人物的心里活动。这是很多爽文中不具备的,让我们看到了活着的大宋世界。

不否认,本书,越往后看,越是压抑,越是郁闷,想要大喊大叫,可是这些偏偏最贴近历史。皇帝的无奈,士大夫的无耻,百战名将的结局,武将世家的落寞,商人,小贩,农民,兵卒,等等,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确实很悲哀,有没有亲自上阵去改变他们,拯救他们?但是我们隔着几百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电脑前咒骂几句。

很喜欢历史剧,但是又怕看历史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我们在书本上看,在电视上看,但是自己想想,古代底层人民的生活,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甲子营的原型,如果搬到现代,搬到眼前,会是什么场景?中国上世纪30年代,什么生活?自己去查,上世纪建国后的数十年,边远乡村过的什么生活,自己也可以去查,甚至90年代还有人吃不饱,穿不暖,我小时候上学,学校经常请大家为边远乡村捐助衣服。

所以珍惜现在的生活吧,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除死无大事。有什么不能靠双手创造呢?

2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05-24 21:51

    最让人难受的情节之一是,一个帝国的无敌名将,其家眷居然在帝国的京师与外国的使节相互猎杀时,国家和士大夫阶层居然不闻不问。这可是帝国的京师啊!本来想反驳这个情节的,可是翻看宋朝的史书,悲哀的发现,这居然可能是真的…可能会真的存在

  • 2024-10-06 01:13

    其实挺不错,在穿越文中,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那云二最后怎么样了呢 他的结局是什呢

  • 2024-05-13 17:45

    牛逼,真的是用心感悟了,还有些人说压抑,骂作者的,他们不理解家国情怀,不理解特殊年代的士大夫的力量,老哥挺你

何谓无悔

简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