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籍韩裔10多分钟枪杀32人,老师:我就知道是他

夜云评国际 2023-02-08 23:22:08

2007年4月16日清早,早起的鸟儿在树枝上鸣叫。部分勤劳的学生已经起床,散布在学校四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7点15分左右,学校的西安布勒-约翰斯顿宿舍传来几声清脆的枪声。随后,一切似乎都陷入到沉寂之中。

两个多小时后的9点40分,学校的诺里斯教学楼中响起了爆豆般的枪声。随即,人群从教学楼中四散奔逃而出,更是有部分学生不顾楼层,从教室中一跃而下,重重摔在底下的草坪中。但他们顾不上身上的疼痛,一瘸一拐地朝着远处逃命。

枪声在教室中继续肆虐,正在宿舍楼处理前一起枪击案的警察听到了枪声。从枪声的连续性他们感到了不妙。随即,报警电话打来,所有人飞奔而走,紧急朝诺里斯教学楼奔去。在接到报警三分钟后的9点50分,第一支特警部队开始持枪进入教学楼,他们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但一楼锁住的大门和上面的纸条阻挡了特警们的脚步,他们只能选择从副楼梯前往二楼的枪击现场。就是这一耽误,让警察们失去了5分钟宝贵的时间。还没等警察们到达现场,随着一声单独沉闷的枪声后,一切戛然而止。

来到现场一看,持枪的歹徒已经倒在血泊中,他在即将被捕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两起枪击案一共造成了5名教职工和27名学生死亡,其中28人头部中弹而亡。此外还有17人受到枪伤,6人在跳楼时摔伤。

这就是美国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凶手为该校韩裔大四学生赵承辉。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宿舍枪击案赵承辉特意去击杀了一名19岁的女学生。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纠葛?赵承辉枪击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大家好,我是篮筐下的视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起震惊世界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

1984年1月,赵承辉出生在韩国忠清南道阿桑市。在移民到美国之前,他和自己的家人居住在首尔的一个地下室中,全家依靠开书店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生活。也许是逼仄的生活环境,也许是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让赵承辉从小就不喜欢说话,显得异常沉默寡言。

8岁那年,父亲为了给儿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毅然带着全家飞往了美国。他们先是居住在底特律,然后又搬到了弗吉尼亚州的费尔法克斯县,依靠一个干洗店讨生活。

此时的赵承辉展现出东亚人善于学习的特点,他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整整三年的学业。只是全新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赵承辉毅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讨厌在美国。他经常哭着回家,说再也不想回学校了。也不知道他在学校到底经历了什么?

到了8年级时,赵承辉被诊断出选择性缄默症,也就是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对于他来说,学校就是这一特定场所,他不愿意和同学说话,也不愿意跟老师交流。再加上本身的族裔,所以在学校没有少被欺凌。每次那些调皮的学生欺负自己,他都选择沉默不语,默默地承受一切。

一年后,美国爆发科伦拜中学校园枪击案,这起美国有史以来死伤最为惨重的枪击案引发世界震动。但赵承辉的反应却颇为诡异,他在震惊的同时,却开始崇拜两名凶手,将其视为偶像,还在一份学校作业中提到了这点。结果,赵承辉被当成了神经病送去看医生。也许从这里开始,就为他后面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赵承辉

赵承辉这些怪异的举动急坏了家中的父母,他们带着赵承辉四处寻医问药,希望儿子能好起来。在父母的努力下,一切似乎都正常了下来,赵承辉虽然依旧沉默寡言,却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就读于商业信息技术专业。

大一时期的赵承辉表现出了积极的方面,他开始努力融入大学生活,想要和同学和老师搞好关系。也许是文化上的差异,也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赵承辉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成功,他依旧是那个游走于团体之外的人。

在努力没有获得回报后,赵承辉又回归到原来的自己。在外人看来,赵承辉就是一个行为怪异,心理问题严重的小青年。

比如诗歌课老师乔瓦尼就觉得他极具威胁,让人畏惧,然后就把赵承辉从自己的班上开除了。甚至在枪击案发生后,乔瓦尼对赵承辉是凶手一点都不意外,她觉得是他干的才合理。

不过年轻的内心此时也开始了一份悸动,赵承辉想要遇到自己的爱情,想要获得异性的关注。只是长期闭口不言,似乎让他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

赵承辉

2005年11月27,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警接到一位女学生电话,女生告诉他们,赵承辉总是发送一些让自己极度不爽的信息。还在没有经过同意的情况下,偷偷跑到宿舍把自己吓了一跳。她希望校警能帮帮忙,让赵承辉不要再骚扰自己。

于是校警上门了,他们对赵承辉做出严重警告。赵承辉只是默默地听完,再也没有跟女孩有过任何接触。

半个月后的12月13日,还是那两个校警,还是在赵承辉的宿舍。他又被警告不要再跟女孩发生不必要的联系。

这次赵承辉是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句台词写在了一个女孩宿舍的大门上,女孩开始对此并不在意,但她的好友,也是赵承辉的室友科赫却告诉女孩,赵承辉是个神经病,有精神分裂症。这才有了警察再度上门。

就在警察走后不久,赵承辉向科赫发了一条短信,表示出了自杀倾向。这可把科赫吓了一跳,他虽然不怎么喜欢科赵承辉,但毕竟是室友,两人的关系也曾一度不错。于是赶忙联系了赵承辉的父亲和校方,赵承辉又被带去了精神病院呆了一天。

赵承辉家人

在这之后,赵承辉的状态越来越差,他开始上课不专心,旷课,在与人交流上的问题越来越大。

到了2007年,赵承辉在2月9日和3月13日分别购买了一把手枪,随后又购买了400多发子弹,先后3次前往靶场射击。从买枪到实施犯罪,前后间隔了两个多月,由此可见赵承辉并不是心血来潮,或者受到了什么刺激,而是有预谋的制造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

案发的那天早上,赵承辉很早就起床了,检查好枪械,穿上防弹背心,他的眼神中带着冷漠,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自己的宿舍楼。早上6:47分,赵承辉出现在西安布勒-约翰斯顿宿舍,他用一张门禁卡走进去。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赵承辉开响了第一枪,一名叫做希尔舍尔的19岁女孩倒在血泊中。随后,闻讯而来的大四学生克拉克也被其一枪击杀。完事后的赵承辉大摇大摆地走出宿舍楼,消失在早晨的阳光中。

很明显,这一次枪击案赵承辉的目标只有希尔舍尔,克拉克只是无意闯入后的倒霉蛋。那么赵承辉为什么要特意来杀死希尔舍尔?难道是因爱生恨。但是在案发后的调查中却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两人之间有交集,这着实让人感到迷惑。

希尔舍尔

也许唯一的解释是赵承辉偶然间见过希尔舍尔,并喜欢上了这个姑娘。但是因为前两次被警告事件,他选择将喜欢藏在心底。在决定走上绝路前带走这个自己默默喜欢的女孩。

从宿舍楼出来后的赵承辉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换下染血的衣服,删除了自己的学生账号。然后拿着前一晚准备好的包裹又匆匆离去。

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将近2个小时后,赵承辉出现在邮局中,他将手中的包裹寄往了NBC电视台,然后再度消失。

再一次出现的时候,赵承辉已经来到了诺里斯教学楼。此时为上午9点半,正是学生们上课的高峰期。

赵承辉先是一个个教室查看是否有人在上课,这对于学生们来说很正常,经常会有学生找不到自己的教室。随后,赵承辉来到空无一人的200号教室,放下身后的背包,拿出放在里面的东西。包括两把半自动手枪、19个弹夹、重型链条和锁、一把锤子以及一把刀。

枪击案现场

在正式屠杀前,赵承辉用重型链条锁住了一楼的三扇大门,并在一扇大门上贴上纸条,说只要试图打开大门就会爆炸。就在枪响之前,一名老师发现了这张纸条。但是这位老师不敢轻举妄动,选择取下纸条,交给学校管理部门。

做完这一切,赵承辉打开随身携带的摄像设备,缓步走向了206教室。他的表情严肃,透过厚重的玻璃镜片,我们看不出哪怕是一丝丝紧张。当赵承辉出现在206教室们口时,所有人都惊诧地看过来。但是还没等老师开口,他就在枪声下应声倒地。

这间教室中一共有13名学生在上课,在随后短短的几秒钟时间内,9人死亡,2人受伤。

从206出来,恰巧隔壁204的两名学生准备逃走,赵承辉抬手就是几枪,好在并没有命中。两名学生从一旁的楼梯间逃走。

还有些教室的学生和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茫然地伸出头向走道中张望。205教室中的一名老师和学生就差点因此丧命。只是他们教室人少,加上有那么一点运气,才没有成为冤魂。

枪击案现场

随后是207教室,枪响之后他们没有做出有效的反应,德语教师杰米·毕晓普和4名学生被当场打死,另有6名学生受伤。赵承辉眼中流露出的是冷漠,是对生命漠视。

在进入211教室时,赵承辉受到了阻挠。乔斯琳教授发动学生用桌子堵住了大门,并让其他学生俯下身,防止被子弹击中。但这一做法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门口的两名学生被射杀,赵承辉闯进去对着人群疯狂的开枪射击。

一位受过训练的学生曾试图夺取赵承辉手中的手枪,可惜没有躲过枪口的火焰,他在身中7枪后倒地而亡。

最终,211教室中的18名学生有11人死亡,6人受伤。唯一没有任何损伤的学生通过装死躲过了一劫。他也成为了整个2楼唯2没有受伤的人之一。

在整个过程中,赵承辉都面无表情。他从门口向教室里射击,在过道里走来走去,搜寻每一个可能隐藏的学生,只要看到了就随手几枪。整个2楼都充满了沉闷的气氛,学生们屏住呼吸度日如年。唯一的声音是赵承辉鞋子踩在地上的砰砰声,以及不时的枪声。也许,还有学生们紧张的心跳声。

枪击案现场

不过,也不是每一个教室都被赵承辉毒图。三楼的20名学生被凯文教授带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反锁着门直到警察到来。而凯文教授自己则在关好门后去二楼查看,不幸被击杀在2楼的走道里。

在204教室对面,来自罗马尼亚的利布雷斯库教授一边用自己的身体死死顶住大门,一边吩咐学生们跳窗逃走。赵承辉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他朝着教室门连开数枪,其中4枪击中利布雷斯库教授,另外一位一起堵门的学生也不幸中弹。

当赵承辉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的只有随风飘动的窗帘、躺在地上的利布雷斯库教授和3名掩护同学的学生。利布雷斯库教授死死的盯着赵承辉,眼神中满是怒火和不解,没有丝毫担忧于求饶的意思。

冷漠的眼神再度划过赵承辉的眼睛,他开枪打死了利布雷斯库教授和那名受伤的学生,另外两名掩护的同学运气稍好,虽然中弹,却并不致命。

唯一没有伤亡的教室是205,在助教程海燕的带领下,学生们将大门堵得死死的。赵承辉在连开7枪无果后,只能无奈的选择离开。

赵承辉

教学楼的枪声在继续,警察们在枪击发生10分钟后终于来到了现场。当他们发现教学楼的大门被铁链封锁后,果断选择从另外一处楼道进入。警察们先是来到3楼,手举枪准备对2楼的赵承辉进行突击。

但赵承辉似乎听到了楼上的脚步声,判断出来的是什么人。他眼神中的冷漠依旧,在向走廊看了两眼后,缓步走到了211教室中央。他举起手中的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毫不犹豫的扣下了扳机。 警察接收后唯一能做的工作是收拾一片狼藉的现场,救治受伤的学生。

事情到这里似乎已经画上句号,但其中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赵承辉为什么会这么极端冷漠,会做出这样一件事情来。

美国警方在后续调查中认为主要问题是赵承辉有心理疾病,以及枪支控制不严格。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浮于表面。

从赵承辉大成长经历来看,他虽然性格内敛,但原生家庭还是相当不错。父母努力为孩子奋斗,照顾孩子的情绪,陪伴他成长。遇到问题后也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因此赵承辉在家庭层面上并没有受到过伤害。

受害者纪念地

赵承辉的举动更多的应该是文化差异和族裔矛盾长期带来的结果,我们都直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社会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构成。不同族裔有不同的文化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会地位。其中的矛盾贯穿整个美国历史。

赵承辉初到美国为何总哭着回家?不想去学校?显然是在学校中受到排挤,被人欺负。在后期的调查中发现,赵承辉多次因为性格问题和族裔问题遭到同学欺凌,东亚文化的内敛和美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大学时期的赵承辉曾经试图努力改变这一切,但在庞大的鸿沟面前,他的努力显得是那么的微小。当旁人给赵承辉被旁人打上神经病的标签后,他的内心终于在时间的璀璨下变得冷漠。

0 阅读:3
夜云评国际

夜云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