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时年30岁的印度裔澳大利亚人萨鲁飞跃重洋,来到了印度小镇坎德瓦。他手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游走在街区中,仔细询问遇到的每一位当地居民,看他们是否认识25年前丢失孩子的那个家庭。
一位居民看着这个身穿西服的男人深感疑惑。25年前,这里确实有个家庭走失了2个孩子。但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人们早已将此淡忘。
眼前这人看起来和他们家格格不入,男子一看就是有钱人,身上的西装笔挺,皮鞋铮亮。而那家人就一言难尽了。
但看到男子手上的照片时,居民不由瞳孔一缩,随着记忆的思绪缓慢被打开,他确定照片中的男孩正是当年走失的其中一个。再看看男子的面孔,不说完全一样,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激动的声音回荡在街道:卡姆拉,你儿子萨鲁回来了。
萨鲁
不久后,萨鲁跟随居民走进一栋民房,里面站着一位年过半百的印度妇女。这,就是萨鲁印象中的母亲卡姆拉。
虽然已经过去了25年,皱纹爬满卡姆拉的额头,原本挺直的背脊也已弯曲,但那张记忆中的脸庞一直没变。
卡姆拉流下激动的泪水,手抚萨鲁的脸庞说道:我就知道你迟早有一天会回来,我在这里等待了25年,终于等到了你回家。
母子抱头痛哭,各自诉说这些年的境遇。随后哥哥卡尔卢和妹妹谢基拉匆匆赶回,一家人再度诉说思念。
只是让人好奇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25年,任萨鲁记忆再好,他究竟是怎么从澳大利亚找到了回家的路?当年又是怎么走失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跨国寻亲事件——萨鲁回家。
萨鲁和妈妈一家人
萨鲁1981年出生于印度中央邦小城坎德瓦,他的爸爸是一名信仰穆斯林的建筑工人,母亲卡姆拉属于印度教派系的拉吉普特人。这样的跨信仰结合在当时的印度非常少见,父母结婚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也许是信仰上存在天然差异,也许是生存带来了太大的压力,萨鲁父母的感情一年不如一年。时间来到萨鲁3岁时,父亲突然娶了第二任妻子,抛下他们孤儿寡母走了。
卡姆拉在初闻这一消息时如五雷轰顶,她的家庭本就不富裕,丈夫这个最重要的劳动力离开后,仅仅依靠自己的双手,根本养不活家里的4个孩子。
坐在破落的屋檐脚下,卡姆拉双眼含泪,头脑中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将来的生活。就这么枯坐了数小时后,太阳已经悄然露出一角。卡姆拉想着要为孩子们做早饭,站了起来。
刚转过头,她就发现身后站着几个弱小的身影。他们的眼中纯净,充满了对妈妈的担心和关怀。
这触动了卡姆拉,她抹干眼角的泪水,心中暗暗发狠,一定要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将4个孩子培养成人。
萨鲁小时候
按照印度的法律,丈夫出轨二婚,卡姆拉完全可以向法院提出离婚诉求。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卡姆拉知道,就算提出离婚也没用,丈夫不会回来。在自己已经有4个孩子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其他男人娶自己。
卡姆拉来到了工地上,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体力工作。这样的工作收入相对高一些,但家中4个孩子嗷嗷待哺,大儿子卡尔卢又要上学,钱还是不够。
卡姆拉叫来二儿子古德杜,告诉他要出去自己想办法弄些食物,妈妈赚到的钱养不活你们兄弟4人。古德杜对妈妈的话只是一知半解,但摸了摸自己干瘪的肚皮,也就欣然同意了。
看了看一旁3岁多的萨鲁,卡姆拉虽然心有不舍,咬咬牙还是让古德杜带上弟弟一起。
从此以后,哥哥古德杜每天早早带着萨鲁出门,他们在集市和火车站乞讨食物和零钱。回来后将乞讨来的东西交给卡姆拉,让她支配。
乞讨所得并不稳定,遇到下雨或者一些特殊的时候,要么火车站里的人行色匆匆,要么集市里根本没什么人。这个时候的古德杜就会去找一些零工赚钱,比如去餐馆刷盘子,去火车上扫地。虽然他这种童工赚不了多少钱,却也聊胜于无。
剧照:萨鲁
萨鲁也不会闲着,妈妈会打发他出去,让他拿着碗去找周围的邻居要一些剩菜。
如果一天实在没有收获的时候,古德杜也会带着弟弟做一些偷盗的事情。他们趁着火车站没人注意的时候,可以从成堆的大米和玉米中弄走一点。也可以在火车站旁无人看管的菜地里偷到一些蔬菜。
总之,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活下来,不被饿死而已。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事都顺利,有一次,古德杜看到有大人在站台上售卖一些日常用品。他灵机一动,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能这样做?
于是古德杜弄来一些牙刷和牙膏,在车站站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大计。但令他失望的是,卖出东西的心奋劲还没结束,车站工作人员就把他抓起来交给警察,并在警察局关了好几天。
按照印度的儿童保护法律,他这样的小孩是不能出来赚钱的。于是警察就以古德杜违反童工法为由,将他送进监狱关了起来。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剧照:萨鲁睡在火车站
就这样,时间来到2年后的1986年,此时的萨鲁已经5岁多,他能够帮助自己的哥哥和妈妈做更多的事。
一天晚上,古德杜打算坐火车去70公里外的布尔汉布市赚点钱,作为哥哥小跟班的萨鲁自然想要跟着一起去。本来不想让弟弟去的古德杜拗不过,只能带上他。
来到布尔汉布市后,年幼的萨鲁已经累得腿肚子打转,眼神发飘。古德杜知道弟弟这个样子已经帮不上什么忙,就让他坐在看台上的长椅上等自己回来。
不知过了多久,稍微恢复了一些的萨鲁开始变得不耐烦。哥哥明明说让自己等一下就会过来,现在起码过了2个小时,怎么还是没有回来?
突然,萨鲁看到一辆正在停靠的火车,他想着哥哥会不会正在火车上弄吃的?于是就爬上了一节空车厢。
看着相邻的车厢门没有关,又累又饿的萨鲁认为哥哥只要路过这里就能看到自己。于是他安静的坐下来,不知不觉中沉沉的睡着了。
萨鲁:萨鲁被火车带走
当再度睁开眼睛时,映入萨鲁眼帘的是极速向后飞驰的稻田和树木。外面的一切都非常陌生,这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色。
5岁的萨鲁内心非常害怕,他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开始想念自己的哥哥,希望妈妈能够找到自己。
当火车到达一个不知名的小站时,再度停了下来。萨鲁想要下车,但上来时的车门紧锁着,任他用出吃奶的力气都无法打开。一旁连接另一个车厢的门也被锁起来,萨鲁被彻底关进了这个狭小的车厢中。
停靠是短暂的,火车没停多久再度启程。就这样,萨鲁离家乡越来越远,直到在加尔各答豪拉火车站彻底停下来。此地已经离萨鲁的家乡1500公里。
有人打开了车厢门,机警的萨鲁一跃而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人群之中。开门的工人吓了一跳,不过在他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经常有人会这么做。
萨鲁一口气从站台逃到了车站外,此时的他已经饿极。为了填饱肚子,萨鲁在大街上的垃圾桶搜寻残羹剩饭,与野猫、野狗抢夺吃食。累了,就溜回豪拉火车站,在站台上的长椅上度过夜晚。
地图:离家的距离
萨鲁还是想着回家找哥哥和妈妈,他找准机会爬上了一辆并不认识的火车,祈祷着能带他回家。只是让萨鲁没想到的是,火车走了一圈又回到了豪拉火车站。接连换了几辆火车还是同样的情况,让他好不郁闷。
萨鲁并不知道,豪拉火车站主要是跑加尔各答市郊线路,服务这个印度的特大城市圈,终点就是起点。
就这么在火车站附近呆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后,萨鲁死心了,他决定去市区碰碰运气。
进入加尔各答后,萨鲁开始的处境跟在车站周围差不多,反正就是天为被地为席,吃的喝的完全靠随缘。
过了几天之后,萨鲁遇到了一个好人。一个铁路工人看到他独自一人在街道游荡时收留了他。工人将萨鲁带到自己的住处,让他在这里安心住下来,还提供了干净美味的食物。
萨鲁收下了工人的这份美意,但要是以为他就这样轻信了对方就大错特错。毕竟萨鲁和哥哥曾在车站内外游荡了2年时间,对一些事情还是有所耳闻,有必要的警惕心。
当工人将萨鲁介绍给自己朋友时,萨鲁看到了工人眼神中的贪婪,低语中几个关于钱的词汇也让他疑心大起。趁着二人不注意时,萨鲁突然撒丫子向外跑。两人措手不及,虽然尽力追击,但还是被萨鲁跑了。
萨鲁和养父母
大城市中毕竟还是有不少好人,游荡的萨鲁被一个比他稍大的少年发现。少年说服萨鲁,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去了警察局。
警察们看着这个蓬头垢面的小家伙,估计是哪里走丢的孩子,就按照程序将他送到了印度赞助和收养协会。
协会中的工作人员很是热心,他们帮助萨鲁检查了身体,给他需要的食物和住所。只是在他们想帮萨鲁回家时犯了难,年幼的萨鲁根本说不清楚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只知道家中几人的名字。
没办法,工作人员只能将他列为失踪儿童,等待被领养的那一天。
也许是萨鲁的坏运气终于用完,不久后,他被一对澳大利亚一对叫做苏和约翰夫妻收养。这夫妻俩非常喜欢孩子,将其视如己出。
萨鲁从这对夫妻身上感受到了如亲生母亲卡姆拉一般的爱,他们关心自己的方方面面,教导自己该如何正确成长。萨鲁也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彻底认同了苏和约翰,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父母。
萨鲁、养父母、另一个弟弟
时光荏苒,长大后的萨鲁从大学毕业,过上了美好的日子。但他还是会时不时想起在印度的生活,会想起那位为了自己不辞劳苦的母亲。
在取得养父母同意后,萨鲁决定寻找自己的母亲,其中的诀窍就在谷歌地球上面。
2010年前后的谷歌地球已经逐步有了街景功能,萨鲁就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些街景地图来寻找自己的家乡。
于是他从豪拉火车站开始向外辐射,一条条线路研究。在萨鲁的印象中,老家的火车站以B开头,记忆中还有一些模糊的景物特征。
三年中,萨鲁花费了9855个小时研究地图,他排除了一个又一个可能,终于在2011年一个夜晚的偶然间,发现一个名叫布尔汉布的城市。它不但名字和自己记忆中的很像,周围的环境也十分像当年自己上车的地方。
沿着铁路线往北,萨鲁又找到了一个叫做坎德瓦的小镇。虽然萨鲁早已忘记了这个小镇的名字,但火车站的广场喷泉,街道的景色却跟印象中非常相似。
萨鲁在搜索信息
为了进一步确定,萨鲁通过社交网络获取到了更多坎德瓦的资料。这下,他可以确定自己的目的地了。2012年2月,在获得养父母同意后,萨鲁飞往了印度,也就有了我们开始看到他和母亲卡姆拉重聚的那一幕。
通过卡姆拉,萨鲁也知道了为什么当初哥哥古德杜没有来接自己。原来哥哥早在25年前的那一天,就被迎面而来的火车撞死了。
卡姆拉得到消息顾不上悲伤,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寻找三儿子萨鲁身上。卡姆拉走上一列又一列火车,走到一个又一个车站。可惜的是,努力寻找了几年,始终没能找到萨鲁。
无奈之下,卡姆拉只能选择放弃寻找。但她没有选择搬家,她坚定地要留在坎德瓦,坚信自己的儿子终有一天会回来。而她的坚持,也有了最好的结果。
失去两个儿子后,卡姆拉的生活不再那么艰难,她让剩下的两个孩子上学,帮助他们走上不一样的人生。结果,妹妹谢基拉成为了学校老师,哥哥卡尔卢成为了工厂经理。卡姆拉自己也告别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随着寻亲之旅的结束,萨鲁回到了养父母身边。对于他来说,几十年的相处早已让他们血脉相融,他不可能抛弃养父母。
萨鲁
当然,萨鲁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母。回到澳大利亚后,他们通过社交软件进行定期交流。每隔一段时间,萨鲁还会从澳大利亚飞到印度,陪伴卡姆拉一段时间。
甚至在攒了一段时间钱后,萨鲁还为卡姆拉购买了一套新房子,让她能够过上更为舒心的晚年生活。
2013年,萨鲁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在印度取得了强烈的反响。更是有导演看中了这个故事,在2016年将其拍成电影,获得不错的口碑。
总的来说,萨鲁是幸运的,他的童年虽然出生不佳,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走丢后能遇上一个全心全意爱他的富有家庭,却是不幸中的万幸。这直接改变了萨鲁之后的人生轨迹,也间接改变了生母一家的命运。
看到这样的故事固然欣慰,但又有多少家庭的孩子走丢后再也找不回来,让人扼腕不洗。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不知道大家对此萨鲁的故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