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搞形式主义!“市容市貌”在办公室被定义,谁来为民众感受负责

小头哥杂谈 2024-09-11 17:13:03

先不发表意见,大家先看视频,看完之后再看看小编对此事的意见,一定会改变你对此事的一些看法。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形式主义,新店开张罢了一些花篮,在店门口的大玻璃窗上扎了一些彩色气球,居然被城管说影响市容市貌,而被强制拆除。

但说实话,将这件事情怪到拆除花篮和气球的城管身上,就有些本末倒置,他们只是形式主义的执行者,并不是制造者。

在视频之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关注没有,就是城管在面对大家的质疑时说:“你们对我们有什么不满,你可以投诉!”

这句话,有些人会误解,认为城管是在耍派头,其实不然。这是基层城管对此事的无奈和一种无声的抗议,他们只是最底层的执行者,没有权利决定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

他这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也没办法,必须要这样做,不这样做挨骂挨批评的就是我们,如果你有意见,建议向上面反馈,让他们也听听大家的意见,他们才是能够决定怎么做的人,别为难我们。”

别以为城管是故意为难大家,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也不想,干挨群众的骂,不干挨上面的骂,甚至还有可能丢饭碗,你说他怎么选择。

对于形式主义,网上常有一句话,叫做“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源却在上层”,这个“上层”指的是省、市层面的措施制定者。

他们为了某项工作出成绩、出亮点而搞一些创新,因此在制定推进这项工作的措施时,在一些规则制定的细节上抠的非常细致,就比如这“市容市貌”,细则之中会规定到东西怎么摆放,招牌如何挂一类,门口不能出现任何“杂物”之类。

措施制定之后,就会立即出台相关的考核细则,考核细则会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让条条框框变得更加精细,以便于对工作效果精细打分、评比。

这些考核细则一出,必然会对基层执行者进行排名站队,很多考核细则还动不动就会涉及到追责问责,甚至与基层干部的“帽子”挂钩。

基层执行者对于这些条条框框没有任何可以申辩的权利,为了不被追责问责,为了保住“帽子”,只能按照这些条条框框去落实,而且必须按照时限完成任务、必须达到工作“该取得的效果”。

这就导致一些地方为了迎合上级,出现统一一个地方的招牌、用秤去称量路面一定面积的灰尘、用抹布去清洗斑马线等荒唐行为。

最重要的是,这些执行措施和细则,他们根本不会去征求基层执行者的意见,而且制定者措施的时候,很多都是在办公室内用脑子想出来的。

这些人根本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根本不了解基层的具体情况,根本想不到措施在基层落实可能会遇见那些问题,最终出台的措施在基层执行时,矛盾重重。

关于“市容市貌”的标准,大概率也是办公室里进行定义的。所以才有了,店主问是不是有什么审批流程,城管也回答不出来,只能回应说是县里规定的。

其实严格来说也不是县里规定的,而是上面规定的,县里也只是执行者。

但愿措施的制定者能看见这些问题,并从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出发去定义“市容市貌”,而不是办公室定义。

这样或许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矛盾,你认为呢?

0 阅读:47

小头哥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