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9年入伍,下连后参加施工,回来后连队杀了头三百多斤的猪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5-15 04:49:53

讲述:耿德明,编辑:拾点旧时光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首《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伴随着悠扬雄壮的旋律,我想对于一名铁军人来说,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吧!

曾几何时,这首歌激励和鼓舞了无数铁道兵官兵们的革命斗志,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哪怕是1984年铁道兵被裁撤并入铁道部,这首歌也并未因此而消失。

在之后,仍旧在激励着脱了军装的“老铁”们——铁建员工们奋斗在祖国需要的大江南北。事实上,这首歌早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成为了千千万万铁道兵将士们交流感情,传递友谊的音符,更是当年铁军人艰苦奋斗、不怕苦难铁道兵精神的一种传承方式。

曾作为一名铁道兵的我,如今虽白发苍苍,但每次听到这首歌,依旧是热血沸腾,它也唤起我对铁道兵艰苦奋斗生活的回忆,我也深深为作为一名铁道兵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往事依稀犹似梦,昔日风雨涌心头,现拾取一二,以作怀念......

1969年3月份,我从湖南怀化老家应征入伍,告别了家人和乡亲,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当时出发时,我只听说是到北京军区8718部队,至于这个8718部队到底是什么兵种,并不直知道,接兵的干部也没说。

可管他是什么兵种呢,这兵是当上了,当兵算是我们这些农村子弟当时的一条出路,穿上新发的军装,心情非常激动,满心憧憬着军营的生活。

火车不知过了几天几夜的运行,最后停在在了周口店,到达时,已是深夜。春寒料峭,三月的北京夜里还是很冷,可我们个个精神抖擞,翘首以盼。

紧接着早开始点名分兵,分好后,按部就班钻进了解放牌汽车,又经过约一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新训连队。

随后,新兵班长来挑兵,我被挑到了2连13班,老班长姓陈,是江苏人,原本我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仅因为军营,我们走到了一起,之后更是成为了肝胆相照的战友。

他像一个老大哥,对我们嘘寒问暖,一路带着我们来到了宿舍,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营房面前,结果和想象中的营房完全不一样,营房就是搭在山坡上的一顶顶帐篷。

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洗漱后带着倦意睡去。

第二天早晨,起床号吹响后,我们急忙起床,穿好衣服,班长带着我们出早操,结束后洗漱吃早饭,然后到操场集合听课。

这时我们从副指导员的讲话中才得知我们当的是铁道兵。听着副指导员讲述着铁道兵的一些英勇事迹,也是热血沸腾,并在心里暗自发誓要好好干。

很快,紧张有序的新训也拉开了序幕。

队列,跑步、打靶、投弹累得腰酸背痛,而其中最折磨人的当属紧急集合,尤其是晚上紧急结合。

第一次我们班紧急集合一塌糊涂,用了8八分钟,受到了连长的严厉批评,说我们这些和平年代兵的战备观念不强,班长也被我们牵连。

我们心里不是滋味,班长的能力有目共睹,而且对我们非常关爱,不是兄弟胜手足,整个训练期间,他都是和我们全班新兵同吃、同住,体贴爱护,用他的一言一行,温暖着我们,让我们在难熬的新训中,获得了一丝慰藉。

也因此,在之后,我们更加努力训练,时刻绷紧那根弦,不仅在之后紧急集合表现优异,在其他训练上也很出色,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班还被评了先进。总算是没给班长丢脸。

当领到红领章和红帽徽后,我们也从一个普通的青年蜕变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连长告诫我们,今后的言行举止便要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有了领章、帽徽成为了正式军人,我们心里也都很高兴,为了分享这份喜悦,留住这美好的一刻,大家都纷纷请假到县城照相馆去照相。

我们外出时,当时排长还叮嘱我们说:“你们几人一路去一路回,路上要注意军容军貌,街上有团里的纠察队,检查军容风纪,遇到首长和老兵都要主动敬礼。”

我和其他四位战友点点头,随后同路进城,在城里主动和好些人敬了礼。

当时去县城照相馆照相的人还不少,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手都不知道往哪摆好些,就标准的站了个军姿。

后来,我用那张底片又加洗了好几次,分别给家人、朋友都寄去了一张,新兵班每人互赠一张,以作念想。

因为新训后,就意味着我们要分到各个连队,各奔东西了。

之后,我被分到了三连施工班,不久便真正体会到了铁军人所面对的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施工条件。如今说起来,现在年轻的人,可能根本不会相信。

当时,铁道兵肩负着三线建设的重任,而彼时的施工条件不比机械化普及的现在,大部分重苦力活,尤其是施工难度巨大的土石方工程,这些都要靠人工去完成,可想而知当时的铁道兵的劳动强度有多大。

当时,下连不久我就参与了京原铁路的修建,我记得当时还征用地方民工,并且还有一些学生也被送到了部队进行锻炼改造。

施工时,实行三班制,日夜都有人施工,确保工程进度。施工现场条件恶劣,风沙走石,期间如果进行了爆破,还要时刻预防坡面上不时滚落下来的石块,可即便如此,不管男女,大家都牟足了劲干。

一个工班下来,全身被汗水浸透,被灰尘覆盖,浑身难受,可下工回来,想洗个澡好好休息也是难事。因为营地没有浴室,而且一个班只有一个炉子烧烧热水,天冷时,常常不够用,我们男兵也顾不得那么多,直接用自来水冲洗。

日复一日,除了施工方面的艰苦,还有就是伙食方面。

当时我们连队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4角3分钱,施工期间每人每天补助1角3分5厘。定量1.5斤,粗粮细粮7:3,虽说这已经比在农村好多了,但我们施工消耗大,尤其是一些饭量大的战友,常常吃不饱。

偶尔吃上一顿玉米面窝窝头,胜过世上最美味的点心。

故而在后来施工结束,回到连队,第一个“八一”建军节,让我至今难忘。

老连队为了改善生活,一般都会进行生产活动,以班、排为单位开荒种菜,以连为单位养猪,养得好,逢年过节都能杀上一头,给战士们解解馋。

我们连队猪养的不错,也因此,在部队第一个建军节,我们吃上了一顿猪肉。

八一那天,部队放假一天,节假日的时候部队为了让战士多休息一会,一天只有两顿饭。当天上午十点,连里通讯员来通知我们到伙房领取面粉和肉馅,下午吃猪肉馅饺子。

原来连里为了庆祝建军节,特地杀了头一头三百多斤重的肥猪,然后全部剁成了馅,做饺子吃。

我们听了,那叫一个高兴,毕竟,有好一阵没吃过猪肉了,真的馋啊。

随后,以班为单位到伙房领取,标准是每人1.5斤面粉,1.5斤肉馅。领回去,大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个个有说有笑,喜笑颜开。

好一阵后,饺子终于全包好后,各班将包好的饺子抬到炊事班,按先后顺序一字排开,那队伍真壮观,足足排了200多米的长队。

等轮到我们班时,已经快下午两点多了,大家肚子饿得都咕咕叫了,都迫不及待要吃上猪肉饺子了。

我们班的饺子由周海明掌厨,饺子一股脑倒下去,刚浮出水面,就有战友焦急的催促:“老周,你快尝尝饺子好了吗?快点,快点!”

老周听了心里也急,可饺子多烫啊:“我又是铁嘴,心急吃不了‘热饺子’。”

大家听后哈哈笑了起来,这时,不知是谁提议道:“那你拿一个放凉水里泡一泡!”

老周也是实在人,随后舀了一瓢凉水,取了一个饺子往里一放,片刻后,抓起来就往嘴里送,估计还没吃出味呢,就叫嚷着:“好了,好了!”

随后,就看到几个勺子伸进锅里捞,把饺子盛了起来,然后舀上一桶饺子汤,就屁颠屁颠地赶到班里,准备享受美味。

结果,吃的时候发现饺子都粘粘糊糊的,成了坨,一吃这才知道,哪熟了,最多不过七八成熟。害,这老周,净说瞎话!

大家也顾不得那么多,夹起就吃,即便挟生也没人嫌弃,不一会,盆子就见了底,连同饺子汤也被消灭的一干二净,这时,大家还是意犹未尽!

这是我入伍以来,吃得最好的一餐了,由此可见,当时铁道兵生活的艰辛。可正因此,艰苦的环境锤炼了我们,在之后几十年里,我们凭着一代一代的铁道兵铸就起了属于铁道兵的的精神高地。

无数英雄的铁道兵战士们,在艰苦繁重的国防施工中,“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靠着那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完成各项重大施工任务,为共和国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虽说,铁道兵最后在1984年,几十万人被裁撤并入铁道部,但不可否认,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汗水熔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这是我们铁道兵的崇高赞誉,时至今日,这种不怕苦难,艰苦奋斗的铁道兵精神,我们新的一代,更不能忘,应当代代传承下去,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注:图片选自网络,侵权联删,整理编发时,为顺畅阅读,部分细节艺术处理,文章全网监控,谢绝洗稿搬运!)

0 阅读:4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