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看来,中国只有上海一个城市

白发渔樵江渚上 2023-10-15 16:56:12

“众所周知,在日本人看来,中国只有上海一个城市。”

2005年,第一家MUJI店铺在上海开业,无印良品以此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7年,滨崎步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上海是她首次亚巡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唯一个内地城市,当时在上海站的发布会上,滨崎步还特意穿了红色的旗袍。

2006年,中日电影节在上海创立,200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设了日本电影周环节,期间会上映多部日本人气电影,电影的主创团队也会来上海参加电影节。

上海友好城市部分名单

2017年《昼颜》在日本电影周中展映,导演西谷弘、主演上户彩、斋藤工出席映前见面会

上面这些例子,虽然没有涉及到所有领域,但是也足以看出:当中日欲在经济、文化、娱乐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交流时,地点大多会选定在上海。

“日本人心里中国只有上海一个城市”这一调侃虽然多少有点夸张,但是说上海是日本人最青睐的中国城市,这点绝不会言过其实。

“魔都”就是日本人发明的

要说日本人眼中的上海,有一个词必须得出现,那就是——魔都。这个现在已经被中国网民当作上海代称的网红词,最早其实是日本人发明的。

1923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来到上海,在亲身体验过当时上海滩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后,写出了《魔都》一书。

《魔都》译本

书中呈现了他对于上海态度的一路变化,先是在到来之前,憧憬和向往着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都市,而居住生活过后又对上海繁华背后的种种黑暗、不公、堕落表达了评判,但是待着待着,上海的魅力又让他觉得沉溺其中、欲罢不能。

魔都的魔字,或许就是意指他对于上海这般微妙而又变化莫测的魔性情感吧。

村松梢风和《魔都》

往后的几十年中,也陆陆续续有日本文学者、媒体在使用这个词,比如1986年出版的《上海魔都文学》(中国稀书研究会、青木信光编,大陆书房),1995年的《魔都上海 十万日本人》(NHK取材班编,角川书店)等。

这个词也在影响着后世日本人对于上海的初印象。

2019年NHK根据芥川龙之介游记改编出品的《ストレンジャー~上海の芥川龍之介~》也侧面呈现出了这种高贵与泥泞共存、繁华与困苦交错的复杂魔都风情。

对于现如今的上海,因为交流和信息都更为发达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大众视角的评价,而非文豪笔下的审视目光。

娱乐方面,从日网上的旅游攻略能看出,日本的游客喜欢上海的小笼包、生煎包、红烧肉,大闸蟹还被叫做了上海蟹。

而在游玩景点上,他们除了爱去知名的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塔外,也把鲁迅公园、朱家角、七宝老街等相对冷门的景点纳入了推荐列表。

日本旅行网站4travel.jp上的上海景点推荐排名(部分)

并且觉得上海3元起的地铁票价真的很便宜。

经济方面,日本人认为上海的GDP虽然只有东京的一半左右,但是在增长幅度上远超东京,因此是个潜力无限的城市。

《数字で見る魔都・上海》,图中数据为2019年数据,货币单位为日元

工业是上海产业的主力,但是金融业、情报产业的势头很猛。

在港口的贸易量上,上海也做到了世界TOP的水准。

长居上海的日本人,还在日网分享了初到上海时让他们觉得很惊讶的十个地方。

1、物价高,上海人不觉得日本有钱人多,反而觉得日本的东西便宜

2、狗狗很聪明,主人一叫就会跑过来,上海的狗主人认为狗狗是能听得懂人话的

3、没有摩托车的轰隆声,因为市区禁止摩托车入内,常见的是自行车和电瓶车

4、春秋两季很短

5、大量的女性参与工作,并且分布在各种职业中,在生育之后也会很快回归社会,夫妻二人都会工作

6、爱喝热水,在餐馆里要水基本都是给白开水

7、小学生的英语非常流利,上海的小学教育在数学和语言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8、房东很大方,当告知自己养猫时没有被拒绝入住,家电坏了也会帮忙换新的

9、货物配送很便利,买东西最快次日就能送达,大到大米、饮料等重物,小到门票、机票都能送,餐厅和超市也提供配送服务

10、不用现金,在上海的银行里办一张銀聯のキャッシュカード(银联现金卡),日常消费都可以刷,此外还有微信和支付宝,用手机就能生活。

其中,日本人觉得上海人英语都很流利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

我曾有一次去东京是和一位不会说日语,但是在英语国家留学的朋友同行的,所以全程说的都是英语。

日本店铺里的服务员、导购为了避免气氛尴尬,很喜欢问外国客人来自哪里,光是回答中国的话,还会追问是哪个城市,但是问我这个朋友时,许多次都是说:你的英语讲得非常好,是不是上海来的?

当时我们就觉得非常有趣,原来在日本人眼中,上海人和英语好是直接挂钩的。

从上面这些不难看出,不管是来短途旅行的日本人,还是长居于上海的日本人,他们对于上海的了解并不比中国人少,并且都有着不错的评价。

比起北京,日本人更爱上海

为什么上海在日本人心中有如此的高评价与高存在感?

这个问题中日两国的人都在研究,如果要非常学术且严谨地来解答,那可能就需要从上个世纪的上海租界讲起一路分析到近几十年的上海发展了。

把冗长的答案简单化,言简意赅一点,其实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上海本身的定位,上海的定位一直都是国际·大·都市,包容性和开放性极强。民国时期就有相当多的日本人来沪,其中不乏芥川龙之介这样能将上海风貌通过纸笔留存了下来的大家。

而在建国之后,从1970年代开始,上海就陆续和多个国家的城市缔结为了友好城市,第一个就是横滨市,次年上海又与大阪市结好,后来在1980年时结好范围扩大为了大阪府,这就注定了上海在日本会有着极佳的知名度。

其次,上海着实有着中国一流的经济实力,外资企业在早期入驻中国时,当然会首选经济发达的城市落脚,日本企业也不例外。

一些日企把中国区总部设立在了上海,比如资生堂,一些日企即使将总部设立在台北、香港等地,在上海也一定会有分公司。日企的到来就意味着日籍派驻人员的到来,来到上海的日本人多了,甚至形成了社区,那么彼此的存在感自然也就都相应地进一步提升了。

上海的日企数量多年来居世界首位,2017年为10043家

那么作为东京的友好城市并且同样有着极强综合实力的北京,为什么没有优先于上海,得到日本人更多的青睐呢?那就是第三个方面的原因了——城市风格、地理环境等零散的小因素。北京作为首都,是一个政治氛围很浓厚的城市,而且在大型活动审批、举办上也比较严格。相比之下,上海的氛围就比较轻松活泼了,从东京飞到上海的直航只要两个多小时,同时作为沿海南方城市,上海在气候上也与日本大部分城市更为接近,不容易出现水土不服,这些小因素虽然谈不上举足轻重,但是还是非常能影响日本明星选择演出地点、普通日本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的决策的。其实换个角度想想,纽约为什么比华盛顿更有人气?悉尼为什么在国人心中远比堪培拉知名?说起加拿大城市为什么先想到了多伦多而不是渥太华?对于“上海唯一论”,大家可能就更能有切身的理解了。上海实力雄厚、出名更早、环境友好,自然而然也就会在日本人,甚至大多数外国人心中都极具存在感啦。

上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日本人长期居住的海外城市

说了这么些上海对于日本人的吸引之处,那么上海到底吸引到了多少日本人呢?这就要看看外务省发布的数据了。

图表来源:外务省官网,下同

根据日本外务省领事局政策科2021年统计的数据,2016年~2020年在中国的日本人数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二名,2020年在中国的日本人为111,769人。

此数据的统计对象为持有日本国籍,且海外在留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永住者」、「長期滞在者」

而在城市这一类目中,中国有两个城市进入了Top10,分别是上海和香港,但上海的排名远高于香港,过去五年中一直在第三、第四之间徘徊,2020年的人数为39,801人。

也就是说,长期居住在中国的日本人中,有将近36%是生活在上海的。但是,将上海的数据放大来看,可以看到人数基本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而再查阅一下外务省更早发布的数据, 能发现2012年上海的日本人在留人数是2010年以来一个峰值,人数为57, 458人,此后都在下降。

2021年数据

2014年数据

根据青山玲二郎所著的《东亚跨国自我认同》中引用的数据,其实从2003-2011年,上海的日本人在留人数都是在稳步增加的。

复旦大学出版社公众号

那么上海的日本人数量在经历了世纪初的递增后又转而持续下降,是否意味着日本人对上海在逐渐失去兴趣呢?其实也并非如此,因为整体来说,近几年整个中国的在留日本人都在减少。

而导致这种减少的原因,《日本人はなぜ中国から減りつつあるのか》一文给出了值得参考的答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由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极具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在增多,部分日企就因此改变了发展计划,减少了外派来华的日本人。另一方面,从个人层面来看,中国的外国人工作签也在变得严格,对学历、语言能力、年收入等都提高了要求,与此同时物价也在上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急剧增加,这可能就让一些非企业派驻而是自行来中国工作的日本人选择了离开。

工作签证变更对比

但是不管怎么说,就目前而言,上海依旧是中国城市里,日本人最愿意选择的。

在上海的日本人爱去哪?

当在异国他乡的某个区域有大量华人聚集时,就会衍生出“唐人街”,这点在住在上海的日本人身上也是如此。

在上海,大部分的日本人都生活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所在的长宁区,长宁区政府的官网还设有日语版的版面,以方便生活在此的日本人快速地了解到官方信息。

靠近领事馆的古北、虹桥这一带就是日本人街一样的存在。

这里参考日本网友海辺暁子发布在的海外ZINE上的《中国最大!上海の新旧日本人街「虹橋・古北」「虹口」を歩く》一文,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一区域中深受日本人欢迎的地方。首先是地铁10号线伊犁路的「高岛屋百货」,这家百货可以说是极大地还原了日本百货商店的样子,里面有很多日本品牌的店铺和日本料理,商场超市里也有贩卖日本的食材。

这家商场也是我去上海时每次都会去的商场,因为里面的一家猪排饭实在是太好吃了,感觉比我在东京吃过的还要好吃(仅就个人口味而言)。不过这家商场在19年时曾经历了一次倒闭危机,因为开业以来常年亏损,高岛屋百货在19年6月时宣布将于8月停止营业,当时掀起了一阵惋惜和购物狂潮,结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阵狂潮给它带来了生机,8月时高岛屋百货居然奇迹般的没有关门,转而决定继续开下去了。同样是百货商场,靠近娄山关路地铁站的「ARCHWARK」(金虹桥商场)也非常受日本人喜欢,这里面的一些店铺即使并不是来自日本的,也会很有日本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商场里的日系超市「APITA」,据说是上海最全的日本超市了,可以买到买到各种高人气的日本商品。

在小红书上一搜,也能看到诸多探店攻略。

那上海的日本人喜欢去哪里吃饭呢?先来看看长宁区里各种各样叫做广场的建筑群。

左上顺时针:「新世纪广场」「嘉顿广场」「太阳广场」「万科广场」

这些广场比一般的建筑好辨认,犹如区域地标一般,所以总是被日本人当作约饭聚会的集合地,比如这个叫「新世纪广场」的大楼的1、2楼,就有不少日本人喜欢的餐馆,而且种类很繁多,荞麦面馆、相扑锅店、汉堡牛排店等都有。

而鼎鼎大名的仙霞路更是日本人心里的美食一条街,街上林立的居酒屋、酒吧、卡拉OK是他们夜生活的好去处。

上海多如牛毛的日料店,不少都是日本人开的,味道十分地道,甚至有让木村拓哉难以忘怀的。

说是日本对于上海格外钟情也好,说是上海对于日本关照有加也罢,日本和上海在交汇融合这一块着实做得相当出彩,也难怪会有“日本人心里中国只有上海一个城市”的说法了。

0 阅读:104
白发渔樵江渚上

白发渔樵江渚上

闲云野鹤时评,杂文,游记,趣闻,人文地理,谈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