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画饼”风波:发布会造假,Siri功能是虚构的

数码科技天天唠 2025-04-15 18:34:54

去年6月,苹果在WWDC开发者大会上高调发布iOS18,宣称Siri将迎来“史诗级进化”。

演示视频中,Siri不仅能主动提醒用户“母亲的航班延误”,还能根据日程安排推荐午餐餐厅,甚至理解跨应用指令。

这场展示让全场沸腾,媒体纷纷预言“Siri终于要摘掉‘人工智障’的帽子”。然而一年后的今天,用户等来的不是智能助手,而是一地鸡毛——近日多家外媒曝光,这场惊艳演示竟是营销部门虚构的“技术画饼”,研发团队至今未实现相关功能。

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魔术”

2025年5月,科技媒体援引苹果内部人士消息称,2024年发布会上的Siri演示视频“完全脱离现实”。演示中“查询航班”“推荐餐厅”等场景,实为预先编写的脚本操作,而非真实AI交互。

这场“技术魔术”的代价正在显现。原Sir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因“缺乏远见与执行力”被调离岗位,改由Vision Pro负责人迈克·洛克威尔(Mike Rockwell)接任。内部邮件显示,高层对Siri团队“长期未能交付创新功能”极度不满。

掉队的巨头:Siri为何十年无长进?

作为全球首个手机智能助手,Siri本应占据先发优势。但过去十年间,谷歌助理能理解上下文对话,ChatGPT可撰写长篇文章,而Siri仍停留在“设闹钟”和“查天气”的初级水平。此次“造假门”背后,折射出苹果AI研发的三大顽疾:

1. 技术路径的摇摆苹果早期试图通过收购完善AI能力(2010年收购Siri,2016年收购Turi),却始终未建立统一的技术框架。内部多个团队各自为战:Core ML部门专注端侧小模型,秘密进行的“Ajax”项目对标GPT,而Siri团队则困在过时的指令集架构中。

2. 封闭生态的桎梏为保护用户隐私,苹果坚持所有AI计算在设备端完成,拒绝接入云端大模型。这虽符合其隐私至上的理念,却导致Siri无法像ChatGPT般通过海量数据迭代进化。当iPhone 15的算力仅支持运行130亿参数模型时,竞争对手的云端模型参数早已突破万亿。

3. 创新文化的退化一位前苹果工程师透露:“库克时代的苹果更关注供应链管理和利润率,工程师不敢冒险尝试高风险项目。”Siri团队2023年预算遭削减20%,却要承担两倍于往年的KPI,最终演变成“营销虚构需求,研发应付了事”的恶性循环。

救赎之路:苹果AI还有多少筹码?

接任Siri负责人的洛克威尔,曾带领团队在5年内交付Vision Pro,其强执行力被寄予厚望。但苹果AI的翻身仗需要更多实质性突破:

6月WWDC2025将成关键节点,看看其能不能拿出有用的东西来。端云协同架构可能是破局方向,通过本地模型处理隐私敏感任务,复杂计算交由云端大模型;开发者生态重建迫在眉睫,需提供更友好的AI接口吸引应用适配。

即便如此,苹果已失去先机。咨询公司Techspire预测,要赶超当前GPT-4水平,苹果至少需要18个月。届时,AI助理战场或许早已换了主角。

结语

乔布斯曾说:“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但如今,当苹果把“不存在的东西”摆上台面时,透支的不仅是技术信用,更是用户对科技最本真的期待。AI革命不会等待掉队者,留给库克补救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0 阅读:0
数码科技天天唠

数码科技天天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