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界的“小米”另有其人,不是小米汽车

数码科技天天唠 2025-04-13 21:58:33

在消费电子领域,“小米”早已成为性价比的代名词。

当人们形容某个行业的“价格屠夫”时,总喜欢称其为“XX界的小米”。但有趣的是,当小米自己跨界造车时,汽车界真正的“小米”却另有其人——它不是小米汽车,而是零跑。

性价比的“标尺”为何失灵?

小米SU7上市时,21.59万元的起售价一度引发热议。但若对比同价位车型,其性价比优势并不突出:

比亚迪汉EV起售价20.98万元,续航715km零跑C01顶配版售价18.88万元,搭载激光雷达+Orin-X芯片小米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续航700km

更耐人寻味的是,小米汽车2024年四季度的毛利率超过20%,比特斯拉(18.5%)还高出近4个百分点。当消费者为SU7的“生态互联”买单时,可能没意识到,其硬件成本占比正在向传统豪华品牌靠拢。

零跑:把“赔本赚吆喝”做成商业模式

相比之下,零跑更像当年那个“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其最新车型B10将价格战推向新高度:

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600km续航+全域800V高压平台高通8295座舱芯片+15.6英寸2.5K屏这套配置放在其他品牌至少要价25万,但零跑B10顶配仅售12.98万元。这种定价背后,是创始人朱江明“成本定价”的执念:零跑三电系统自研率达80%,域控制器成本比外采低40%,就连座椅都来自自家控股的鑫可集团。

这种垂直整合模式,让零跑在2024年销量冲进新势力前三,毛利率却始终控制在5%以内。用零跑的话来说:“别人卖车赚利润,我们卖车赚的是供应链优化空间。”

汽车行业不需要“偶像”

小米汽车的高毛利揭示了一个现实:当车企开始强调“生态”“品牌溢价”时,性价比就成了最先被抛弃的标签。这就像手机行业的发展轨迹——小米站稳高端后,Redmi接过了性价比大旗。

零跑的存在,恰恰填补了这个断层。在15万以下市场,它用配置碾压同级:

10.88万元的T03,续航403km支持快充14.98万元的C11,无框车门+前双叉臂悬架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下探至12万元区间这些产品不断拉高消费者预期,倒逼行业重新思考:当电动车核心部件成本每年下降15%时,究竟该让利给消费者,还是转化为企业利润?“价格屠夫”的行业价值

零跑的“内卷”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技术民主化:激光雷达从30万元级车型下放到10万元市场,只用了3年成本透明化:自研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让电池包成本公示成为可能体验平权化:8155芯片从豪华车专属变成15万级车型标配

这种冲击下,传统车企被迫跟进降价,新势力加快技术迭代。对于消费者而言,零跑就像闯入沙丁鱼群的鲶鱼,用极致性价比搅动市场活力。

结语:市场永远需要“破坏者”

小米汽车选择高端化无可厚非,但汽车行业不能失去“价格屠夫”。当零跑把激光雷达车型卖到12万元时,它不仅在定义性价比,更在推动智能电动车的普及革命。这种“不赚钱交个朋友”的勇气,或许才是对小米初心的真正致敬——毕竟在2011年,那个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的小米,正是靠着这种颠覆精神改写了手机行业格局。

如今在汽车领域,零跑正在书写相似的故事。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时,市场终会证明:真正的“性价比之王”,从来不是看谁嗓门大,而是看谁把更多技术红利装进了消费者的口袋。

0 阅读:0
数码科技天天唠

数码科技天天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