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一到农历的月中旬,大家手中的月相表,和天上的月亮一起升起了圆月。
说到钟表的月相显示功能,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各种月亮的表情包,有的阴森,有的滑稽,有的令人琢磨不透……
钟表上的月相,千面万象,为何独爱以脸示人?
其实,这是西方经典的月相之脸的形象。月亮被描绘成人脸的形象在艺术史上并非偶然。这种拟人化的艺术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如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和罗马神话中的戴安娜。这些神话人物常被描绘为拥有人的面貌和特征,象征着月亮的神圣性和神秘性。这种赋予日月星辰人格化的思想,自然也被后来的基督教文明所继承。
在中世纪的欧洲艺术中,这种传统继续延续。艺术家们在宗教画作中,常常将月亮和太阳描绘成人脸,将日月星辰拟人化,赋予独特的神性。
例如,在许多《受难图》或《最后审判》场景中,月亮和太阳常常出现在基督受难的场景中,象征着天地万物对这一神圣事件的见证。
旧时的欧陆,许多天文观测与天文研究,也都延续宗教中约定俗成的做法,将月亮描绘成形态各异人脸,刚好又能以不同的人脸,以区别不同方位的月亮与其他星球。
古人将月亮想象成人脸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古人在观测月球的时候,发现月球沟壑纵横,仿佛人脸一般。具体来说,月球上的“月海”和浅色区域的月面高地的组合,在特定的视角和光照条件下,能够形成类似人脸的轮廓,从而引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这是典型的幻想性视错觉。
1887年版《鹅妈妈》插图中的月球人脸图片,反映了19世纪末的插图艺术风格。这些插图通常带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特点,包括细致的线条、丰富的装饰元素和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些插图和通俗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将月球人脸形象推向大众化与流行化。
在那个时期,插图常常以手工雕刻或石版印刷的方式制作,具有精细的细节和高对比度的阴影效果。这种风格注重画面的美感和叙事性,常常用来传达故事的幻想和奇妙感。
此外,这些插图也受到了19世纪象征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象征主义常常通过神秘的图像和象征性的元素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和思想。
当人类将月相融入进钟表伊始,就以人脸月相面目示人。比如瓦莱塔大团长宫的钟楼上的月相,就拥有一个人脸月相形象。
包括后来的座钟上,甚至还演变出婴儿粉嫩皮肤的人脸月相,变得更加奇幻与抽象,让人一瞬间想起了爱丽丝梦游仙境。
早期的月相人脸设计受到了艺术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后来的巴洛克时期,钟表设计中往往愿意在表盘上引入各种装饰性元素,来赋予物体更强的表现力。
怀表时代的月相,由于机芯零件开始大面积启用铜材质,月相往往是在黄铜上进行留白,从而描绘出人脸形象,亦或是金雕,逐渐奠定了月相的金色调形象,这时候的月相蓬勃发展,拥有了更加多元和滑稽的人脸表情。
进入腕表时代,月相人脸形象早已成为一种制表传统,是延续至今的一种经典制表设计元素。更成为了少有的可修饰性隐藏设计,在某个时间点露出的“彩蛋”,月相的人脸表情也逐步演变成一个玩点,千奇百怪的表情,有时候令人心生趣意。
有的是滑稽观察
有的闭月羞花
还有的眼珠子都没了
更不乏诡异者
当然,也少不了“表情包”们